《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71|回复: 1

一篇旧稿:中国现代哲理诗的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现代哲理诗的诞生
——评(1992年)首届全国哲理诗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黄以明
   

       哲理诗曾经被糟蹋成一些上句不接下句的说理化妆脂粉,形同一个个发黄的小灯泡,夜幕下竹林中一粒粒萤光的喘息、单调、枯索、无味,让人一听到哲理诗就生厌,事实上传统的哲理诗在现代诗大潮中早已被荡涤得如浮沫之流,失去了读者的青睐,这一可悲不出在哲理诗本身,而是传统的哲理诗人对哲理诗的内在本质一去千里,哲理诗仅仅用分行的文字图解小道理而已。中国哲理诗学会就在传统哲理诗日薄西山,暮气奄奄的危机下揭竿而起,几年时间为我国哲理诗形式别开生面,叱咤诗坛。这次首届哲理诗人笔会和哲理诗大奖赛的举办,诗人与诗列队进京,接受时代的检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大赛的一些获奖作品在对传统哲理诗的反叛和向诗的本质逼进方面有了不小的突破,使哲理诗回到了它的本色和生命。

    不容置疑,哲理诗是诗中之诗,恰切地揭示了诗的本质,稚克·马利坦认为,诗是一种“依靠感性产生的特殊的经由同一性的认识。”它是艺术活动中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交流和默契,这种“交流和默契”是由诗的创造性直觉产生。但是如果“没有理性知识之光,”直觉其实是由理性诱发的,但最终却又通过自然个性生命的隐约把握,通过个别辐射到无限的智性世界中,所以它应该是一种作为形式的情感,诗的情感的超然性就表现在怎样上升到智性的高度,所以诗其实是一种抽象的哲性的艺术,没有抽象的界定和智性的空间,诗的抒情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语言修辞而已。这就是抒情的散文与抒情的诗歌的本质区别,普通的抒情诗与哲理诗的分界也仅仅是这一诗的原质以上占有的浓与淡,多与寡的差别,因而可以说哲理诗是最接近诗歌本体的诗。

    这次获奖作品的一些佳作一定程度上有了这一本色和深度。获得本届大赛头奖的北京诗人曹喜蛙的组诗《核武器与癌》把诗的视野拓展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史的纵横空间上来解决,诗的内容关注的是人类的大生命,从中撷拾文明创造中辉煌和颠峰的片断。如把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和现代核武器与癌相提并论,一方面是艺术的杰出和颠峰的创造,一方面是代表死亡与毁灭的魔王,这顶垒相峙的两种力量都是人类的创造,丑与美,善与恶在歌与嘲中,把人这一魔方从一种方程式中解构出来,抽象与概括成为绝笔。诗中告诉你:“夏天的深夜/醒着的人与睡着的人/一段距离是蟋蟀”。人的存在就是这一荒诞式。“蝉/单调的歌/蕴含了一切。”不无讽刺地指出:“浮士德/,你的歌德/会充满爱情和活力”,但是“不幸的祖先/与幸运的我们/传说中,被射落/诞生”。人的这一种悲剧式的玩笑,是一种定局,人需要具有嘲讽和质疑的幽默智慧,否则生存就是一个问题。我国诗中关注人类困境与前景的诗作,象《核武器与癌》的酸尖与深刻尚未见过。曹喜蛙的诗是一种大角度切入。另一个女诗人范红梅却用人的情感中一些微妙状态来表达了同一主题。她获奖的组诗《临窗而立》之二,为一个走进她心灵的男人一直无法理解“门开着或关着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门内不在门外”而无比痛苦,在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生活的荒诞式,你越是付出,越是对爱诚挚,爱便越是捉弄着爱者“如今,/我却只有一种感觉/我被自己关在了自己的门外”。“二律背叛”是通过对生命苦恋之后的捕获之物,是从感情的微澜里发现了人生的大哲理,读后掩卷,一种受生活捉弄的人生的茫然感强烈地沟通了你。她的诗,很多句子都充分占有了哲学的意味,又带来一种诗意浓郁的情调,如“在生命一贫如洗的今天/我们为爱而争吵”,可为什么“不试着以你那些/不太宝贵,不太美丽的时间/宝贵而美丽我以前和以后的许多季节”。诗人在宿命的悲剧面前;显然在寻求一种得救,这一寻求拨动着每一个身不由己陷入生命美丽之网的人们的切身经验,使你的同样的窒息跟诗人的诗句一同释放出来……

    获奖作品的另一努力是诗人试图把诗和语言体验溶入到一种宗教感的静悟与梵境,犹如一种天国的驼铃和佛门的清净给沙漠中的世俗生活带来一股抚慰和籍凉。河北诗人白鹤的组诗《天然和谐与枪》将人生中美与丑,远与近,生与死,爱与恨用一种超然的艺术态度表现为生命宇宙的冥合与和谐,因为“白昼间一种莫名的宽厚/令人惊异一种沉重憧憬,天顶上两颗/伟大的灵魂居然同在”。这是一种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发现,对人类冲突预见性和解,从而理解了人类每天都猎击的小红鹿“在阴影的瞄准镜里”其实就是“碰响了天堂悦耳的钟声”。而死亡是一种超升和优美“如躺在一弯月儿的/白色小船里飞去了”。这一生命意识的认知和超越,反映了诗人获得了一种宗教的力量和诗人对世界的把握,对混沌的冥知瞬间的神谕,已经是与芸芸的尘世保持了一种清醒的距离,将有一种参禅的启悟效力。不独有偶,诗人陈雨顺的《枝条上的迷惘》用完全相同的题材,却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去表现了宗教和人性的失败,鸟和杜鹿都是生命善与真与美的化身,但是鸟的叫声却招致了鸟被斩断了“在暴殄天拘者的手下”,象一个自然历史老人告诉你本来大自然是“草的天敌很少”的乐园,如今,“望远处与近处的末路/都在做险恶的抬手”,人性被推到一种完全绝望的深渊,诗以“美食/并非绝对美”给诗下了结论,从而预言人性的死亡是无法超越的,天国永远是人的童话,本世纪的大战和今日从西半球到东半球枪声似乎使我更认同了诗的宣谕,其实,大善与大恶何尝不是同一人生首尾相连的大轮回呢?

    这次诗赛的获奖作品,虽然佳作迭出,但大部分诗作还处在哲理诗转型与过渡时期,不少诗作不是在情感的处理上没有找好自己的表现方式,就是表现内容上苍白无力或陈腐已朽,惯见的意象等等。何兰华的《钟》、鸟巢》、《童年》等诗作,能将历史感,时代内容抽象为一种个体的形式,用概括的诗意去把握抒情对象,但理喻的形式采取:“短平快”的表现,则伤害了诗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情感的生命,因为直接对位的象征暗示常使诗的容量和张力受损,唐华的《我从海边来》情感的个性化表现方式非常独特,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抒情才华,诗给人的感染力很强,但作为哲理诗则缺乏一种哲度和深度的形式把握。广子的诗,感觉锐敏,角度集中,语言个性化,但亦存在形式的软弱的问题。他们的诗都应在生命这个大哲理上进行投入和体验,注意理性在诗中的潜在过程和总体的把握,在这里不应忽略江苏钱雪冰和四川尤非的诗作,钱的《生肖四章》的抒情方式是相当成功的咏物摆脱了观念的平面化,而是放在人性的层面上多层次展开了物的本质;尤非的诗具油画的效果,如能融汇更多个性经验,和语言上摆脱老成的气息,将使诗的生命力焕发一新。刘立堂、廖志选、崔立兴、陈雨顺、刘胜利、郁叶,谢大华等诗作,都有不少新的探索和表现,是可望走进现代哲理诗人的行列中去的。

    最后我对这次评奖作品存在的一些共同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总的来看,他们仍没有摆脱朦胧诗时期的影响,特别是朦胧诗中的一些弊端,如受翻译外诗的影响,语言的干涩,同时,还存在意象过于随意,缺乏诗的主体性和总体效果等等。此外大量的作品还停留在传统哲理诗的咏物说理,概念代替语言的阶段上,再则就是诗的模仿痕迹过重,特别在语言上存在当前十分流行的一种贫乏和媚俗状态,这是极为致命的,诗离开了独创可以说就失去了生命。

    唯其是新生,我们就不必求全责备,这是一批类似如中国的野生植物默默长生在这块新诗的理性和形式尚为肥沃的黄土地上,他们以十分虔诚而献身的宗教气质,以充满反叛与创新的艺术精神进行创作,我真诚地寄希望于这一批遍布中华大地的哲理诗人们,唯其他们,唯其诞生,必定生长,必定成熟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坛,我们会看到焕然一新的面貌,一批接近人类艺术大师的诗人将会光耀东方。

[ 本帖最后由 曹喜蛙 于 2012-1-11 14:12 编辑 ]
发表于 2012-1-1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艺术活动中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交流和默契,这种“交流和默契”是由诗的创造性直觉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1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