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56|回复: 8

[随笔] 某君对大学生诚信建设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君在某期刊写了篇关于大学生诚信的解决方案,其旨在学习二程之“诚”。他说二程的诚有两个涵义,一是真实不欺,二是治学修身要诚心诚意。其实两个是一个意思,没必要区分。以下我们来看下他的道德重建的三个方面,即大学生脑子该有这样的观念:

“首先,‘诚’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次,二程以‘诚’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一致的成分”,“再次,学习他们贵在‘行诚’的精神”。

第一点,作者依然沿用好人有好报的心理这种利益性的诱惑来引导学生。一来从理论上不可能,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关键还是技术性问题,成功不是良心上的问题,除非全社会很重视良心。二来作者反对大学生以利益为重,然而自己却以利益相诱惑来作为道德教育,实是自欺欺人。第二点,依然是教条,我们可以在他以下的句子中看出,他说“二程的‘为臣要忠’可以改造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等,其实还是白说,这些教条谁都会讲,你这么直述给学生有意义么?只是把公民道德变成了二程学说。那么二程学说就比公民道德天生更该有说服力么?第三点,基本是废话,其意思就是说学习他们“诚”中的“诚”的精神,属于同义反复。

我一向反对“反求诸己”,这样很容易陷入道德上的唯我论,即各说各有理。从坚持自以为是而其实是错误与坚持正确的感觉上来说,两者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并不能凭借自己对自己认为是的价值观进行批判。但该作者可能会说,但是很多大学生他们明知故犯,明知道错还去做,这就说明他们知道他们的有些行为是错误的。但我要说,这正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已经给这些他们明知是错的行为找了一些对的理由。换言之,只有他认为对他才去干,至于他明知是错,那不过是根据普遍宣传的道德标准相对照而得出的表面矛盾罢了。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有两个道德问题,一是如何做到明知不故犯,二是如何做到分辨对错。后者恐怕比前者更难,因为身在其中未必就能看出其中之问题,正如古代人裹足以为美,今人以为此乃绝人性之举,差别之大,令人汗颜。记得过去见过某君写的一篇关于宽容的文章,他说主观的问题,我们便要采取宽容的态度,然而说是容易,其实很难,起码对那些不接受同性恋的人,他们绝不会认为这是主观性的问题,而是客观性的问题,性趋向是绝对的,错与对是绝对的。那么将来还有多少诸如裹足、种族歧视、同性恋之类的其他问题呢?我们能超越时代而看到将来世界对我们时代所采取的态度么?

所以我针对道德的第二个问题提倡我们需有忏悔精神,要有认为自己可能错的观念,正如罗素所说,我绝不会为信仰而牺牲,因为它可能是错的。换言之,我们应该有无对象的怀疑精神,即使我们脑中认为这些或那些对,即我们必然要有一些坚持的观点,但冲突中,最好能保持怀疑,虽然你并不知道自己可能错在哪里,这就是无对象的怀疑。

道德问题,根本上涉及道德起源等很多问题,我暂时没有什么彻底的解决方案,但我反对“反求诸己”这一类道德解决方案,即大家通常所说的“扪心自问”或问问你自己的良心。

不过关于道德的第一个问题,我近来略有所思。今日与一些学生接触,发现他们的道德观是功利主义的,不过基本都是肤浅的功利主义,他们居然相信最初的一个人说这是对的,所以以后这个对就成了千百年来的道德观念,这种庸俗的约定俗成论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而他们却相信了。而大部分则认为道德是为利益服务的,看不到道德的独立性。我以为我们可以针对道德起源的问题,讲述不同的起源论,从而引起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深思,而不是武断地下一些肤浅的结论。

[ 本帖最后由 静仔 于 2011-4-15 00:28 编辑 ]
子在川上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1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点,作者依然沿用好人有好报的心理这种利益性的诱惑来引导学生。一来从理论上不可能,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关键还是技术性问题,成功不是良心上的问题,除非全社会很重视良心。二来作者反对大学生以利益为重,然而自己却以利益相诱惑来作为道德教育,实是自欺欺人。第二点,依然是教条,我们可以在他以下的句子中看出,他说“二程的‘为臣要忠’可以改造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等,其实还是白说,这些教条谁都会讲,你这么直述给学生有意义么?只是把公民道德变成了二程学说。那么二程学说就比公民道德天生更该有说服力么?第三点,基本是废话,其意思就是说学习他们“诚”中的“诚”的精神,属于同义反复。

品读,现实和理想反差太大 :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有成,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在川上曰 于 2011-4-13 14:37 发表
品读,值得思考的文字。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4-14 01:29 发表
第一点,作者依然沿用好人有好报的心理这种利益性的诱惑来引导学生。一来从理论上不可能,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关键还是技术性问题,成功不是良心上的问题,除非全社会很重视良心。二来作者反对大学生以利益为重,然而 ...


问好远叔。道德教育是个头疼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缕悠香 于 2011-4-14 08:03 发表
学业有成,快乐

悠香也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有两个道德问题,一是如何做到明知不故犯,二是如何做到分辨对错。后者恐怕比前者更难,因为身在其中未必就能看出其中之问题,正如古代人裹足以为美,今人以为此乃绝人性之举,差别之大,令人汗颜。
--------静仔的这篇颇有见地,关于对错没有统一的界限,凡事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个要停靠个人对待具体事件的具体认知来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若尘 于 2011-4-17 08:47 发表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有两个道德问题,一是如何做到明知不故犯,二是如何做到分辨对错。后者恐怕比前者更难,因为身在其中未必就能看出其中之问题,正如古代人裹足以为美,今人以为此乃绝人性之举,差别之大,令人 ...


虽然我认为若尘主观上并不想陷入道德唯我论,但是从客观或字面上来看,若尘的这句话还是陷入了各说各有理的情况。具体情况依个人而定,还是依谁而定?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