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42|回复: 14

落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的声音在风雪中啜泣
一直有未曾融化的冰凌
那沉沉冬天的积雨云
在冰雪和词的深处
背负着尘土,与无尽的戈壁

“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吧”
八月一直在骨头里脆响
凋落的向日葵中间
葱郁的蛮荒
留下手指间的锈渍

当你再也背负不起的时候
和我一起回到初秋吧——
当田野宁静
那里没有疲倦,没有绝望的挤压
河流在你身体里面,是你疗伤的言辞
你是知道的,我是向着一枚落叶沉下去的
通过一段路
落回故乡的脚根下

[ 本帖最后由 水~湄 于 2011-3-28 19:04 编辑 ]
发表于 2011-3-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观可在进入,可在沉淀。

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吧——这句很闪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迷雾,谢谢指正。双休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自我的救赎
————评论水湄的《落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落叶始终是归根的,为此落叶总带给诗人一种宽厚的生命体认。叶子也满足了人一生的思考,它从春光中的爆裂,走过葱郁的季节,最后在风中飘落。人们在叶子的一生中也反观自己的一生,为此,秦观写到“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人生总有说不尽的愁苦和恨意,所以落叶又成为遗憾的往事。唐朝王昌龄在《长信秋词五首》中写道“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落叶

作者:水湄

你的声音在风雪中啜泣
眼睛一直有未曾融化的冰凌
那沉沉冬天的积雨云
在冰雪和词的深处
背负着尘土,与无尽的戈壁


        这“珠帘不卷夜来霜”的用意也在水湄的《落叶》中,“你的声音在风雪中啜泣”就是另外一种伤痕的写照,那霜花就不是季节的冰凌体了,而是眼泪的结晶。黑格尔说,诗歌要回到它心灵的祖国中,既是外景,也是内景,诗歌可以跨越现实,在心灵唤起它需要装载的季节特性。
        为此,我们也看到一系列人心之象的拼接,它们是沉积的冻雨,冰雪和词的关系,是心情和文字的关系。也许“你”不在现实的冰雪中,但“你”在心情的冰雪中。生活总有数之不清的离离合合,因为拥有而失去,因拥有而背负,那荒芜的心灵也就是无尽的戈壁。

“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吧”
那八月一直在骨头里脆响
凋落的向日葵中间
那葱郁的蛮荒
留下手指间的锈渍


        文学必以文字为载体,就好像画家是以颜色为工具。字写在宣纸上,被纸吸取水分,而作者把字理解为眼泪,那么纸张所吸食就是眼泪的痛苦了。双关是精彩的,“八月一直在骨头里脆响”,又是一种痛苦中的颤栗感,仿佛我们还能看到“你”抽搐的肩膀。
         向日葵呢?它曾经开得灿烂。
         如今不复情感的向阳天了,那往事是葱郁的,如今的荒蛮也是葱郁的。很多事物总会走到尽头,记忆总伴随迤逦和纷乱的思绪,流落下来的怕只有创作当下的所失了。

当你再也背负不起的时候
和我一起回到初秋吧——
当田野宁静
那里没有疲倦,没有绝望的挤压
河流在你身体里面,是你疗伤的言辞
你是知道的,我是向着一枚落叶沉下去的
通过一段路
落回故乡的脚根下


        解脱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人生下来就要背负,既背负自己,也背负他人,为此人向往自由和对宁静的求诉。这人生的境界在审美中,往往会成为抽象物,割断了与尘世的一切维系。如此,那初秋和田野就不是现实的了,它更应该在心灵的国度,取消了人的矛盾而成为一种遥远的理想。
        伊甸园里没有疲倦,没有绝望的压抑,自然与人合二为一而到达永恒的感知。人生存在这艺术之都,感到身体和灵魂的轻盈。她要回到芬芳的泥土中,并归于它对万物的消解。想到这里,作者也平静下来,“你是知道的”,她以静观进入了自己。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1-3-27 21: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石侃 的帖子

呀,石侃神手呀,两刷子搞定,点评到位,入诗核了,谢谢石侃,水湄笑兮兮的收了哈。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是伤人的,特别是自省的文字,湄儿落叶里的伤是明媚的,如湖面上折射的细碎的光,有理性的珠玑。喜欢这样淡定从容的状态。问好湄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1-3-27 20:58 发表
解脱,自我的救赎
————评论水湄的《落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落叶始终是归根的,为此落叶总带给诗人一种宽厚的生命体认。叶子也满足了人一生的 ...

欣赏石侃的精彩解读,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亮起来让大家读诗赏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若,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28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1-3-27 20:58 发表
解脱,自我的救赎
————评论水湄的《落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落叶始终是归根的,为此落叶总带给诗人一种宽厚的生命体认。叶子也满足了人一生的 ...


学习支持石侃的精彩评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点大家都说全了,我说点不爱听的——
有时候代词的应用反而会使得情与诗不能很好地融为一体,言情诗尤甚。比如水湄这首诗中——
那沉沉冬天的积雨云
那八月一直在骨头里脆响
那葱郁的蛮荒
“那”这个代词,在此首诗中就把作者的情感与诗意或多或少地阻隔了开来。给人的感觉是诗意与作者的情感并没有太多的瓜葛。
就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你看他在代词的运用上,因为要说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新娘,他才用“那”字,而到了想表述自己的心情时,就不说“那波光里的艳影”而直接就是“波光里的艳影”;下边的“那榆阴下的一潭”同理。

没事找点事,胡言乱语了。问好水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囫囵食神 的帖子

谢谢食神指正,水湄去了两个,留下一个,嘻嘻。给你上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错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0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