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56|回复: 0

彻底刨光尼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尼采的基本政治身份。

        尼采是个贵族子弟,其父为波兰贵族,其母为德国贵族。其父早丧,其母失权,尼采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他和德国矛盾重重。尼采主要的写作在意大利完成,所有言说物的基本目标都为了一个事物,即为欧洲没落的封建贵族招魂。

        二、彻底刨掉尼采关于“奴隶道德”的哲学基础。

        尼采的哲学集中在关于道德机制的说明上。
        应该说尼采的道德论,在反对教会的立场需要上,进一步和直接地澄清了道德的本原机制,是服务于个体的权益。这在当时教会思想束缚下的欧洲,有进步性。但这种道德机制不是尼采发明的,他得益于叔本华,又出卖叔本华。
        尼采的道德机制原型是这样来的。好、真、善都是个体对其行动的结果判断。对个体好的,就是善的。尼采把教会关于道德是“爱他人”的角度,扭转为道德服务于人的“爱自己”,服务于对行动结果判断。这里尼采对道德使用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尺度。
        而“爱他人”的道德价值,在尼采看来是一种“有能力的报恩”。没有能力的“爱他人”,是一种道德的空想。因为道德价值是以行动的结果为判断,从这里尼采取消了平民高贵的道德权力。因为平民“没有能力去为贵族报恩”,也“没有能力去复贵族的仇”,所以善和恶在平民和贵族之间,平民没有实现行动结果的资格。
        于是尼采引入一个“奴隶道德”,即那种平民和奴隶“没有能力”去报恩和复仇的道德,这种奴隶道德都是一些空想的报恩,或对主人空想的恶毒攻击。尼采在哲学上,把“道德”完全限定在行动的结果判断上来,粗看他好像是完全合理的,现在要把他的根彻底“刨”干净。

        “道德”不仅仅是人行动的结果判断,还在于“人的行动是有起因的”。“人行动的起因”来自人的“需要”。人不是一个孤立起来的“施与者”,人必须对外物先有“求取心”。就好比人需要空气、需要食物,需要自己在他人身上的确证。正是这种“求取心”,这种“需要”使人付之于“行动”。因此“道德的起点”不在于行动的结果判断,而在于人的“需要”。因为“人的需要”是一种“亲己性”,亲己性就是对人的好,我们看到道德在实际行动之前已经确立了。
        道德的非功利性。人因为需要而采取行动,行动到结果的收获是困难的,也就是说人在行动中获得了“痛苦和喜悦”的情感。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存活,因为历史从来就没有抽象的,可以孤立地活在世界上的人。人和他人活在一个世界上,相互确证自己的存在。
        当一个人的劳动果实有盈余,而他的亲朋戚友处在不利的情况下,人因为在行动过程中,对痛苦有过经验的体验,而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命运共通感”。因此照顾别人也是人的自愿。此外共通感也是人通过别人,确证自己的存在,因此“分享果实”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非功利的。尼采把“道德情感”的非功利性全部取消,他的“道德规定”脱离了道德发生的起因,即需要。于是他那种赠予,那种来自于“行为结果判断”的道德,就成为了无米之炊。

        那么说“需要”是道德起点,现在我们来看贵族的需要。贵族对平民有“求取心”吗?甚至贵族对平民的“求取”更疯狂,于是我们说尼采那种“有能力的报恩和复仇”才是高贵的道德,并作为贵族的特权,非常荒谬。是平民养活了贵族,还是贵族养活了平民。尼采把有能力的报恩,视为贵族对平民的施舍,那么平民的税赋是不是一种对贵族的施舍,平民有没有能力施舍给贵族。
        所以“奴隶道德”经过哲学巧妙的包装,成为了一种彻头彻尾对民众的诋毁、诬蔑和调戏。再看民众对封建贵族“有没有能力采取报复“,并实现报复。很清楚,封建贵族的坟墓是民众的奴隶为他们挖好的,19世纪的欧洲是一场接一场对贵族的革命。贵族在民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联合打击下,奄奄一息了。
        于是,尼采这个对“邪恶”有说不清楚情结的人,想到了一个法子。

        三、尼采对平民的憎恨,交织着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矛盾。

        尼采很崇拜拿破仑,很简单因为拿破仑是帝制,对其复辟和维护封建贵族有很大好处。我们知道平民在近代西方,是一个市民的概念。这个概念让我们马上和另一个概念获得联系,即新兴的资产阶级。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平民都是资产阶级,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发展空间,必须依靠大众的力量,才能和封建王朝要价。因此,尼采为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和老贵族之间,建立某种共同的价值观,为老贵族们找到一条可以存活下去的路子。在资产阶级还依靠大众的时候,尼采为资产阶级澄清了他们的价值观,即资产阶级和平民之间的利益矛盾。
        所以,尼采也在为资产阶级正身,要求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所憎恨的平民。因为平民挖了他祖宗,即封建骑士的坟。资产阶级获得了统治权,建立起议会,转化为现代式的“贵族”后,老贵族和新贵族,就反过头来和当初支持资产阶级的民众“划清”界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尼采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为新型贵族(资产阶级)和老贵族(封建骑士)之间,建立了共同的“道德纲领”。
        这位“好朋友”的哲学一直沿用到当代的美国骷髅会。因此为什么说美国极右的保守主义者,他的外交协会,美联储的术士们为何以尼采为他们思想的基石。

       四、尼采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剽窃和反对教会。

        尼采把教会的道德视为平民的“奴隶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是由犹太人建立的。而犹太人是一个流离失所,被驱逐的弱势民族。犹太人最初受到“巴比伦”驱逐,并沦为奴隶时,他们把对“巴比伦”的仇恨对象化为“杀死上帝”。
        也就是说“上帝”就是那些向他们施暴,驱逐他们的人。这种行为和古希腊神话一个道理,当古希腊贵族自己有过错时,会说成是“神”的过错,而把人的愧疚心偷偷地抹掉。就好像中国人说的,“天,为何你这样不公平啊。天你真该死。”犹太人作为一个弱势的民族,其报复心只能通过想像来进行。而当上帝把欧洲的上空占领时,教会的诞生就成为对封建领主的“分权”。所以教会和领主有着内部的利益矛盾和历史仇恨。
        但是教会和封建贵族取得了妥协,因为教会借民众的力量,贵族无法消灭。于是在欧洲中世纪多数时间里,教会和贵族穿同一条裤子,它们之间虽然有内部的矛盾,但都“有能力去报复”(贵族道德)对方。他们在盘剥平民和佃农的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
        到了近代,欧洲的教会每况日下,人们开始讨厌它,离弃它。尼采的鼻子嗅到了这个情况,为教会和贵族过去的矛盾做最后的清算。尼采无视教会和平民之间的根本矛盾,把教会思想的反动,说成是平民道德的代理人。
        尼采把教会的历史责任和反动性,交给平民去承担,弄出个什么“奴隶道德”的玩意。他剽窃了民众的历史功绩,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反教会的旗手。而实际在他叨唠之前,民众反对教会已经有两百年,并且一直是主力。民众反对教会的同时,也反对封建贵族。
        尼采攻击教会的同时,也除去了贵族的敌人,清算了贵族和教会在杯葛利益时的历史恩怨。教会已经臭气熏天,贵族确实需要和教会分清界限,那么教会的臭气熏天就该由平民去承担。如此尼采把贵族和教会一样的历史肮脏偷偷清洗掉,当尼采把道德的高贵说成是一种贵族品格的时候,他又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建立了某种同盟的思想,调和了资产阶级和老贵族之间的矛盾,建立其他们共同的价值观。
        尼采极为狡猾,跟犹大一样阴险,怪不得他对犹大抱以如此强烈的敬佩。尼采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高手,他以人类整体命运为其哲学的幌子,实际模糊了旁观者的视线。在他阴险的狞笑中,无耻地接过哲学的鲜花,并为自己诡异地戴上。海得格尔糊涂得要死,但有一点我必须清醒的是,海德格尔后西方主流思想界进入所谓“存在”的哲学话题,而远离了“社会人”。人成为了行而上学的抽象者,这是一种把思考视线引开的动作。
        欧洲在很长的时间里,就是在作为个体的存在论和逻辑实证主义人工语言学里龟缩。以后经过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去神圣化”,把作为平民的“人”的理想性继续肢解,让大众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为很简单,民众的理想性,即神圣化是民众对各种贵族的精神机枪,其战斗力一旦激发,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洪流。
        所以去理想化,去神圣性就是去革命化,保守主义老谋深算。道德的阴险者制造各种文化毒品,各种低俗的事物,好让大众去从中确证自己精神的卑微,这就是骷髅会的“喂奶”策略。
        尼采把教会的败坏和封建贵族完全割开,好让骑士们躲过历史的责任,好让他的骑士贵族们继续占有道德的制高点。在历史的转型中,这个投机者,还在领受“人权”的奖牌。我把你这个所谓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关门弟子彻底刨光!怪不得鲁迅如此讨厌尼采。

       五、一切为了权力。

        为此尼采的哲学,其对过去所有价值的颠覆、重估和裁决都是为了一个事物,即权力的争夺。他的超人说从自私自利的绝对中心出发,取消人类反观和内省的平衡机制,最终指向一个事物——疯狂的权力意志。他追求权力的绝对控制,崇尚弱肉强食,崇尚战争和对弱者的欺凌,也为此不惜一切欺诈。
        权力就是真理,经过尼采,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正式完成了其思想和行动指南的道德纲领。去民族,去国界就是垄断资本所追求的绝对精神自由,世界成为资本垄断主义的猎场——全球化。借反对教会,达到去民众的神圣感,去传统道德是垄断资本主义既定的全球精神策略。
        为此接过尼采的绣球,“解构主义”粉末登场。策略、话语权和制造精神混乱,是解构主义是最关心的事物,而非为了什么创造。解构主义什么都盗窃,而且“创造”也被置换为“解构”,连量子力学的“不可测定理”也被它剽窃和混淆,以便取消哲学的灵魂之一,即哲学客体的存在。
        我们知道二分的思维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分开,没有二分就没有意识觉悟,也没有构成的果实。量子力学的“不可测定理”是因为科学观察手段的不继,而导致暂时观察对象的不确定。于是这科学的“颈瓶”就被说成“哲学客体”的不存在,而直接取消了二分思维的合理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剥夺民众思维能力的哲学合法;因为哲学一旦取消客体,就意味绝对本体的到来,而绝对本体的世界是无法构成的,即混沌和意识的不前。
        为此,爱因斯坦曾经有极为出色的表达:
        “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在这里爱因斯坦就告诉我们,思维的推理能力就是人类另一个观察现象的显微镜。

        很清楚了,目的只有一个,尼采的价值重估和解构主义就是让奴隶永远最好是傻子,活在混沌而混乱中!当混淆了现实批判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根本划分,在人们自己是民众的时候,却为垄断资本主义作嫁衣裳。现实批判不是批判所有,它在批判之余也高举人的完整性意义;它批判的正是黑暗,而维护人的光明,现实批判主义正是民众的神圣战斗性。为此解构主义也剽窃它,把现实批判主义混淆在它野蛮、阴谋和发臭的肉体里。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1-1-19 00: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4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