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
“爱自己吧”他说着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
在黑暗中
把食指贴上扳机
“砰”
“没有战争了”
他从帽徽里提取钨,演示
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明天吧,
我照亮你”他说
这首有两组意向“狙击”和“环境”, 第一节“扳机”已点名意旨 “光”,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代表不可言说的对象. “狙击”和“环境”有着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 而诗歌写作困境, 正是要用可言说的词, 表达不可言说的“环境”,.
“爱自己吧”他说着
就闭起眼睛模仿盲人
在黑暗中
把食指贴上扳机
“砰”
“没有战争了”
他从帽徽里提取钨,演示
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明天吧,
我照亮你”他说
_______“食指”是可变的, “扳机”也是. 意味着是否可以找到可言说的环境, 取决于作者的思维或者经历., 也可以理解成写作状态.. “没有战争了”.
“盲人”和 “照亮”汇合, 是对不可言说的言说的可能, 许是苦难, 许是创伤, 许是政治阴谋, 也就是说, 只有心境处于某一种状态下的写作. 有个诗人说过: “处于诞生状态的语言, 变成自由的语言正是说明诗歌写作, 有如诞生. 这里是用“狙击”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无“环境”, 发生创作. 一切艺术, 作为在者的意念到来, 就是诞生. 可以说这不是语言游戏, 这是语言玩命
显而易见, 变得不透明. 形式上及其简短, 作者虽然未完全运用隐喻, 但已经把内与外的现实的两半融合在一起, “盲人” 除了自身外不再有所指, 并非没有时间指数, 或许是心灵之岸吧. 正是因为这些铺垫, 显出了危险性,与陌生性. 也许可以把它当作白描..
整个基调是冷的, 才构成“真空,把自己置入灯丝”, 才能穿越现实, 最终留下“明天吧” 若第一节是环境, 那么第二节则是对这一环境的质疑与回答.
实际上这里每个字与词都是孤立的, 我想, 应该是自身对真空的回声, 表现出压抑. 同时对拆词的热衷. 使作者慢慢打开对话的大门. 其实作者是复杂的情绪, 在含混的现实中抒发自我.(一点浅见, 理解错误, 勿怪,)
[ 本帖最后由 半遮面 于 2011-1-17 15: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