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
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
没有别的了只剩下回忆。
活该受折磨的黄昏啊
期望着见到你的夜晚。
你的道路穿过田野,
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
你我的分离已经肯定如大理石
使无数其他的黄昏更加忧伤。
本诗作者: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
博尔赫斯(1900-1986),主要诗集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手册》(1929)、《影子的颂歌》(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邃的玫瑰》(1975)、《铁皮》(1976)、《黑夜的故事》(1979)等。
作者言:我总感觉到自己的命运首先是文学。这就是说,将会有许多不好的事情和一些好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是我始终知道,所有这一切将变成文字,特别是那些坏事,因为幸福是。。。。。。。我徒劳的期待。
推荐理由:诗歌给我的感觉是百般滋味,缘于它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心声,来自于真诚,并因此而对人生做出的思考。这些感情上的故事有时候就这样具有思索性。
总结:每个人欣赏诗的角度不同,但都会有其闪光点。而每一种不同的诗,对于读者也说也会有不同的看点。所以新世物、新观点、新的突破和认识,总会有一种积累和提升。感谢大家的积级参与和支持!
以下是本次探讨的评论或赏析
石菩提: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此处作为情诗应该是写实:我已经脱离了“自我”三百个夜晚。另一种解应当是“十月怀胎”,此处用墙这个意象表达了母亲必将翻越才能最终与所爱相见)
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隔着汪洋,此处不仅显得遥远广阔,同样“魔法”一词当指代突然和令人惊讶之意。“十月怀胎”说至此处则开始作废了)
没有别的了只剩下回忆。
活该受折磨的黄昏啊
期望着见到你的夜晚。(黄昏,夜晚这两个时间的象征体。应该是将“回忆”与当前的现实交织了起来,回忆的是热恋时的期盼的场景,现实的则是那只是回忆了。“黄昏”本是近于夜晚了,但夜晚的到来必将是黄昏的灭亡,因此是虚妄的,同样,夜晚也可能指代诅咒。)
你的道路穿过田野,
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道路”和“田野”两个意象很有意思,“道路”将“田野”分开,田野是广阔的,而道路却是狭窄的。“苍穹”使得二者统一混合了起来。“我走来又离去”则更明确地表达了曾经的往事)
你我的分离已经肯定如大理石(“大理石”的坚硬冰冷将“肯定”一词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使无数其他的黄昏更加忧伤。(简单地说,就是以后的日子更加忧伤了,因为分离是如此的肯定)
整首诗歌显得十分“自我”,都是自我情绪的流露和表达,描写了一个失恋的少女对往昔的回忆,诗歌中没有任何明确的谴责情绪,只有忧伤和一种黄昏的冷
诗歌用词准确,融合自然。但略显得做作,有苏轼批评秦观“十三个字只说了一人骑马桥前过”之感
秋若尘
先来占个位子,闲下了也学着赏赏。问好小钰!
整诗读来有一种沧桑之感,然而作者用一份坚强而又冷静的文字去拆解那些对于自己来说只能成为回忆的过往,象暖暖说的,迷茫而又清晰。其实这样清晰的表述更能使诗者滋生出无尽的疼痛,那些隐喻的过往,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过,所以能引进读者的共鸣。
语言娴熟沉稳,情感驾驭得自然流畅,象一个人在黄昏下的喃喃细语,深情而又哀伤,对逝去的欲罢不能的眷恋与无奈,令人动容。本人很喜欢这样的小情绪。谢谢小钰的推荐。
温暖的注视
喜欢这首。除了倒数第二句的比喻之外都喜欢。
这首诗歌语言成熟,但缺少青春的活力,因此我觉得这首情诗不是表现少女情怀的诗歌。诗歌最美的地方就在“你的道路穿过田野,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表达了一种清晰又迷茫的感觉。
囫囵食神
首先向小钰版主问个好,感谢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供大家学习。偶也感觉这首诗不错,至少偶读了之后心里不是个滋味,甚至有些哀伤!
个人认为,这首诗不是情诗,而是一首极度悲伤而又很无奈的心情文字。
我不知道诗人发生了什么事,但可以肯定,情况非常不好!当然,我也不希望这个事情发生在诗人身上,但为了说明我对这首诗的看法,只好很不礼貌地做个假定——
假定,假定我就是这个诗人,并且身患疾病,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我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并且活不到一年,比如十个月。
那么,此时的我该是个什么心境呢——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
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
——————————————————————
“我的爱”,在此表示我所有的爱,包括爱情、亲情、朋情,甚至在我现有生命中我所眷恋这个人世间所有的情感思想。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句中“就要”是个关键词,它表示“将要”,说明现在还没有使得“我的爱和我之间”发生冲突,当然“垒起”二字就更谈不上了。这也就是我认为此诗不是情诗的原因。既然不是情诗,那只能想到一个字:死。人死了,所有的眷顾思想也就与肉体分隔开了。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我的生命也就剩下这十个月了,而在这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在想着我将归去,我与死亡也就一墙之隔啊!
人们通常把身患的疾病称之为“病魔”,此处的“大海”可以引申为那个生死桥下的“忘川”,所以第三句的“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就可以这样认为:在未来的三百个日日夜夜,病魔将会让我所有对生活的眷恋与我的肉体最终相隔于忘川两岸。
没有别的了只剩下回忆。
————————————————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回忆,回忆那些曾经美好的事情。(这就是我现在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的一种很悲伤而又很无奈的心情)。正因为这样,所以我现在的心情是复杂的,黄昏一出现,就意味着我生命的一天就要结束了,这对我来说何止是一种折磨啊?
活该受折磨的黄昏啊
期望着见到你的夜晚。
————————————————
有一句话叫做“黎明前的黑暗”,可这种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滋味跟在“黄昏中等待夜晚”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是希望,后者却是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我所期望见到的,就是我眷恋世间的那个思想。
你的道路穿过田野,
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
——————————————
面对死神,我的大脑现在是很空旷的,像田野一样,可眷恋世间的思想不时地从我大脑穿过,一直延伸,永无止境。我的肉体呢?好像来了又走,若隐若现,冥冥中有了死亡的痕迹。
你我的分离已经肯定如大理石
使无数其他的黄昏更加忧伤。
————————————————
我将不久人世!这已是铁打的事实,我现在能做的除了回忆,就是在所剩的黄昏到来之时,迎接死神。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荒诞,如有对作者不敬,请多多原谅我这个该诅咒的家伙!!!
下午百合
人们赏读一首诗总是先从语言开始,然后层层进入,直到抵达诗人的内心。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却正是相反。总是先由内心某种情感驱动,再把它外化成意象、语言。一首成熟的诗歌,自然地架设起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通道。这首诗正是如此。
木中巷
我总认为,好的诗歌总是纯净、坚硬的~
这一首,最简单来说就是纯净而又坚硬~
令人忧伤却又特别坚韧~
张小钰
分离是忧伤,是哀,是无奈,是——也许这一切词来说都是短暂的,而诗人所想表达的分离或许是那种一生一世的执着。所以在开篇时他选用了,三百个夜,三百垛墙这些量词来切入。让读者陷入一种猜测一种想象。然情于爱来说只是一部分,那些经历于回忆来说便是全部了。这个时候,于我读来是何等的悲伤啊。而作者黄昏也在夜晚也在,直至变成大理石。这份坚定又不得不让人感动,既便他说的只是感情问题,又怎么样呢。何况诗人所说并不是单一的恋情,这之间有关于人生对现实的那种无奈。例如最后所说的无数个其他的黄昏,那么时空上又一个新概括了,所以其实分离是每个人都必需经历的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整一首诗在语言都相当的有吸引力,来来回回的想象也具有一定的新意。例如“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这一句如无在描述上,思想的表达上,以及想象的形象上等都给人相当叹服的感觉。而当我读完之后便陷入了百般不是滋味的状态,于情,于爱,于人生,于生命,于永远,都是如此。
温暖的注视
确实就是,百般不是滋味的感觉。
淡若春天
小钰哟,这段时间我忙搬公司,没得时间来看,这首诗上面的都说了,我说点不足,有点点硬,嘻嘻,不是偷懒哈!咋一看的感觉就这样。
低处的迷雾
赏析 《分离》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
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
其实这是亡魂对于人间对于生命回望和眷恋的一首小诗。
这首小诗通过时间(应该是与人世分离了三百个夜晚)与空间(三百垛墙)的叠加,感觉的推移,时空的串联为我们呈现了亡魂与爱与生命的分离,“而大海就象魔法阻隔于你我之间”这一句诗人的悲伤继续潜入,那麽 “大海就象魔法”这一绝妙的意象化合出阴阳两界的叠影。这叠影产生意象上的错位就是将主题背景转往阴间,当然也就阻隔了我(亡魂)与你(爱与生命)。
没有别的了只剩下回忆。
活该受折磨的黄昏啊
是的,与爱与生命分离之后,就只有用回忆来感受爱与生命的跃动了,就只能回忆才能悔恨那些不曾珍惜的岁月与人世的美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都有过因不懂珍惜而失去一些东西的真切感受。所以有人说:珍惜是人生的必修课。那麽在这一节里,“活该受折磨的黄昏啊”这句就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也就是说因为这样无可挽回的分离,我才醒悟到之前我对于爱和生命没有好好的珍惜着度过每一天,即便到了阴间,这样的悔恨也没有放过我,并把我催逼得黄昏般的苍凉,就因为无力减轻那样的悔恨,我(亡魂)才“活该受折磨”。
期望着见到你的夜晚。
你的道路穿过田野,
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
在倍受如此折磨的同时,我(亡魂)依然期望感知生命与爱的关照,期望在冥想中见到生命与爱的星光闪烁(夜晚)。可能在夜晚更能看清道路吧,所以诗人在这里运用“夜晚”这个意象来呼应拯救并照耀出下一句的“道路”,并给予补偿或慰籍的想象让这生命与爱的道路穿过田野。那麽这个“田野”就不是我们日常意义上的田野,而是凡尘与阴间相隔的那个时空幻象。这是亡魂对生命对爱的想念和留恋在加强在延伸。无论怎样的百感,人间都成为回不去的故乡。所以“苍穹下我走来又离去。”。这一笔的延宕足以透视出亡魂的孤独、飘零,徘徊失去爱失去生命的那种无衣无靠。
你我的分离已经肯定如大理石
使无数其他的黄昏更加忧伤。
这样绝望的分离,肯定如大理石一样沉重,那麽众所周知大理石又有辐射的危害,那麽诗人在这里把这种辐射的力量隐喻化到结句之中“使无数其他的黄昏更加忧伤。”。也就是说 那分离的沉重已经辐射到无数(内宇宙)其他的(外宇宙)的黄昏。使主题的悲伤内蕴再一次获得深重的呈现。
石菩提:
我始终觉得300个夜晚这个确切的数字只有在情人分手的时候才可能数得这么清楚。因此我始终认为,作为本意这首就是情诗而不能随意去引申。至于亡魂之类我觉得就不该有300这个确切数字的说法。
低处的迷雾
正是亡魂对于生命的刻骨眷恋,才真切地记得离开生命的日日夜夜。作为主题,作者的主观指向往往是单一的,而主题呈现出来的内蕴必须通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才会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确是多元的。读者可根据诗中提供的外在之象领悟出读者自己所能悟到的内在之意。不是随意去引申,而是诗歌给读者留下了参与或再创作的信息。所以才有那样的说法:好诗歌不是只有一个解。
逮谁灌谁
语言硬、有刻意强喊疼的现象。我只看到了那个人站在那里说这样,那样,却没有看到那个人疼的伤口。
石菩提:
引用: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3 23:04 发表
语言硬、有刻意强喊疼的现象。我只看到了那个人站在那里说这样,那样,却没有看到那个人疼的伤口。
同意
逮谁灌谁
这诗本身话都没有说好。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话没有说完,垒起什么?墙吗?可后面的语言呢?后面的语言是说三百个夜晚象三百垛墙。如果说跳,也跳的太远了。跳应该是一个句子完成之后才跳的,而不是话没有完成就跳了。)
其实,这根本的问题就是这首诗应该又是一个外国人的诗,经过翻译后成了四不象。与其说是我们在探讨名诗,不如说是在探讨翻译者的水平。
[ 本帖最后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3 23:47 编辑 ]
低处的迷雾
引用: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3 23:04 发表
语言硬、有刻意强喊疼的现象。我只看到了那个人站在那里说这样,那样,却没有看到那个人疼的伤口。
真正的伤口都是看不见的。而这首诗歌每一句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疼痛。他不是站在那里说这样,那样。而是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叠加(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意象的呼应与生成(受折磨的黄昏 见到你的夜晚。
你的道路穿过田野,...)获得了不同读者的感应。
引用: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3 23:31 发表
这诗本身话都没有说好。
我的爱和我之间就要垒起(话没有说完,垒起什么?墙吗?可后面的语言呢?后面的语言是说三百个夜晚象三百垛墙。如果说跳,也跳的太远了。跳应该是一个句子完成之后才跳的,而不是话没有完 ...
垒起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这里没有你说的不连贯的嫌疑.
三百个夜晚如同三百垛墙~`是由时间转换到空间,是感觉的推移..从而带动读者的思维,让读者感受到分离后那种悲伤在时空中的蔓延..
我在哪里起身撞进红尘?红尘是什麽?是无尽的烦恼和忧伤涂抹的岸土。不能跌倒,不能在我的虚茫里泛起灰尘。我要那过往的隐痛保留在生命里,他日当作一盏茶,慢慢品味。那麽主啊,给我一枝花吧!我要支撑起明媚颜容。
翩然落梅
可感忧伤的气息带着诗意在行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