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钓雪斋主

我真心地希望共产主义早日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以社会冲突理论来解释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还很有些道理的话,以它来解释家庭的起源所得出的结论却不可避免地有些荒谬了。如同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恩格斯说,家庭是性别统治的工具。在家庭里,男性占有财产决定了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地位。恩格斯设想了一个解放女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男性不再占有生产资料,女性也参加工作,所以女性大可不必为了生活的缘故而委身于男人;她们的子女由社会统一设置的福利院来抚养,因此也不会成为她们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的羁绊。如此,女性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爱或者不爱。(恩格斯论述到此,继续使用“委身”这个词,其俯视的姿态泄露无遗。)可是我却不能想象,如果我不能与我的爱人、孩子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我能感受到什么被解放的乐趣!恩格斯并且说,由于男性不再拥有财产权的优势,他因而与女性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会忠诚于他的爱人。这一论断的可笑之处只要举一下他挚友的例子就一目了然了。马克思一生生活窘迫、与燕妮相爱至深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这位伟大的领袖与他的女仆生一个私生子。
家庭的功能,远不是恩格斯所解释的那样,是男性统治女性的工具。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家庭从一开始就与社群不同。这个不同正是因为家庭与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完全不同。社会是个人获取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所在,而家庭的功能却是满足(至少是偏重于满足)个人的情感需要。如果说社会冲突模型对家以外的社会是有解释力的,那是因为物质利益或者权力利益往往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在家庭中,情感的满足绝对是投桃报李的双赢博弈。为了抹杀家庭的情感功能,恩格斯说,在中世纪的骑士之爱以前,人类是没有个人情爱的。可是我们却不能想象,如果不是强烈的爱情的推动,特洛伊战争怎么会发生?中国的诗人又怎么能发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唱?
事实上,与恩格斯描述的相反,在家庭中,女性往往占据了比男性更为主导的地位,而且越是富有财产的家庭越倾向于如此。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间关于“惧内”的诸多笑谈历久不衰,正说明了传播者间的心照不宣。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多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伦理说教,却没见到谁板着脸来说“夫为妻纲”。多是倒是“乐羊子妻”、“孟母三迁”这类歌颂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力的文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心理学所说的异性崇拜,也许是因为在社会的零和博弈中越成功的男人越需要在家中释放他真实的情感,因此也就越依赖于他的女人。智慧和力量是社会博弈游戏中的砝码,而在家庭的博弈中,最重量级的砝码就是爱的能力。而女性以其天生的细腻与温婉,占据上风可谓水到渠成。
对人的情感的漠视,是马克思主义者犯得最多的错误之一。正如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他们是“唯物主义者”。回想起那个全国一片灰蓝的岁月,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的理想社会里的人,或许可以达到物质的富足,却永远逃不开精神的贫乏。
掩卷,心情沉重得无法言说。恩格斯写作此书的态度,无疑是严谨的,其论述也是充分的。可是,对人的本性的偏执的理解和对生活事实有意无意的漠视,却使得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得出了令人遗憾的结论。“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组成的”,我辈当深以为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垄断资本达到终极的时候,一转,就公有了,于是就共产了。
每家每户分鸡蛋,给钓雪另外多分几张光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在伟人的心里群众只是羊,所以也谈不上“人的情感”,尽管他们口头上说得那么好听,但只要有人真想做人,他就会把你立即清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郎 于 2010-11-14 20:46 发表
垄断资本达到终极的时候,一转,就公有了,于是就共产了。
每家每户分鸡蛋,给钓雪另外多分几张光盘

靠什么?靠思想觉悟还是靠武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那时,思想好得不得了,美女没人要;美女如果还抢手,这世界怕还是安定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说到底还是动物,性才是一切的一切哈;当官发财,最终也是为了异性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世界上的女人又不可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所以漂亮的女人最终还是抢手,你争我夺明争暗斗。这才是总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饿你几天,你还争美女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11-14 22:37 发表
哈哈,饿你几天,你还争美女不?

问题是物质异常丰富,不会饿着的哈。但那个理论说,第一需要是劳动。那什么样的劳动才算是劳动,我们写诗算不算劳动?如果是,那些开机器翻地的会不会也来写诗;如果不是,将来将无人在写诗了。

所有这些倒是在其次,最最关键的,大家思想好得让美女没人要,而都抢着要丑女。那个社会,将是美女们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