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31|回复: 2

新诗赏美// <4>臧克家《有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诗赏美// <4>臧克家《有的人》
作者:山城子-李

1、

美,你总不责怪我的突然
突然就向你咨询死活的真概念

山,你这个业余的初段
死活——不应当疑难
只做一个“眼”的,即为“死”
“活”至少要两个“眼”
而“活”的积极意义
在于活成辽阔又辽阔的一大片

美,你是说一门心思为自己
活着也等于死去
而为他人,为绝大多数人的人
就是死了也还是活在人们的心里

哈哈!山,你是要与我讨论
《有的人》那首著名的诗篇
应当说第一节
已经高度概括了伟大的内涵: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哦!美,你概括得真好
我读这首诗虽已多年
但这第一节
却在我心长久地新鲜


2、

美,这新鲜之一
是诗人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手法
如果命名
完全可以称为“悖反”
这是从生活逻辑出发
而进行的判断:

不是吗?人死如灯灭
活生生地变成了一缕青烟
而活着的人就是活着呢
与活着的状态怎么样无关
但,诗人偏偏悖反着常理而说
又能深刻地奇说自圆

山,你这确实是个发现
丰富了艺术手法的外延
功,当然归为臧克家
是他的灵感有了升华的闪现


3、

美,这新鲜之二
已然没法与前辈本人交换

我的意思是说
既然有了副标题,又那么显眼
谓之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那么,后面还需细说吗

我的意思是说
那具体的对比已经含在了
第一节这个一般
就是要把这个一般递给读者
然后让读者通过鲁迅去想
应当怎样做人才不愧对人寰

须知把“想”递给读者
才是诗艺本质的体现
倘若都如西洋的油画满满登登
哪比得一花一鸟一石
中国画的余味空间
才叫诗意无限


4、

美,这新鲜之三
在于通俗语言后面的隐含
他明明是在颂扬鲁迅
鲁迅——这两个字
却从头至尾不曾出现
说“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我们就不能不想到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
说“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我们就因《野草》想到
《彷徨》与《呐喊》
想到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
想到为了坚持他不肯出国就医
终于实现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比歌颂祖国
就祖国祖国地喊好的多
这比歌颂政党
就党党地称呼更像诗歌


5、

山,我特喜欢你的评论
总是不肯人云亦云

人家都说用的是对比手法
你偏弄个“悖反”说话

人家都赞诗从头至尾写得都好
你偏偏说后六节都可去掉

你呀你
让我如何来形容你……

(86行)
2010-9-9于文化村


附:
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 
发表于 2010-9-1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这一组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明月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