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35|回复: 2

语不惊人死不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想“拿”人,须多用奇语。
    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大作《静静的顿河》中写一个人在雪地里感到非常冷是这样写的——“他冻得全身像被火烧一样。”自古水火不相容,可肖翁却能用其生花妙笔让火助水(冰)势。单凭这奇警笔意就让人不得不心生佩服。看罢整部《静静的顿河》,你会发现像这样的奇语在作品中真可谓恒河沙数。有些朋友可能埋怨作者故弄玄虚。那这些朋友不妨将书中的奇语警句全部删去,看自己还能否将这部四卷本,洋洋数百万字的巨著读得津津有味。
    “花生米有了,可牙没了。”,“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这是大师们的手笔。我等凡人又到何处去寻那隋侯之珠呢?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片尾曲给我们指点了迷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是“下笔如有神”的不二法门。
    想要写烟鬼,你就要经常观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嗜烟人,仅仅观察还不行,观察一段时间后还要认真思考,想一想如何从一个别人不易想到的角度将“烟鬼”的形象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只有下过这一番功夫,你才可能写出“烟卷长在了那人的嘴上”这样的新奇之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不知凝聚了曹雪芹多少的心血啊!  
    近日拜读日照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赵德发先生的长篇小说《双手合十》,喜欢上了小说每一部分结尾处都有的那一段“秦老诌的诌”。“秦老诌的诌”让我想起了《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亦让我想起了《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诌”和“曰”为啥这么有意思呢?思索再三,方悟:无它,唯奇语耳!
    千两黄金不易得,
    奇语一句更难求。
    若欲文章跳天门①,
    语不惊人死不休。

    注:①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学成后其书却能在律动中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于钟繇书形成对比,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 本帖最后由 王翊民 于 2010-9-2 15:01 编辑 ]
发表于 2010-9-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两黄金不易得,
    奇语一句更难求。
    若欲文章跳天门①,
    语不惊人死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与其他文体还是有区别的,不仅语言要新要有特点,立意与气韵还要有诗意,这就更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