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39|回复: 12

遥 望 豫 南(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济卫

《稻草铺》

稻草铺是一首中国民歌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漫涌
且经久不衰

最初
稻草铺是迈着
周代女子的细步
走进农家的
稻草铺的样子很温柔
在许多寒冷的冬夜
稻草铺用她的温暖
一代一代护卫着
一个古老的民族
安全地穿越冰带
并抵达春天

让我至今仍感到痛心的是
那些曾经从稻草铺上
滚出来的人
总是羞于再提起稻草铺
而今
躺在城市的席梦思上
常常让我想起
那些睡稻草铺的日子

《老  乡》

老乡是以地域来划分的
这是祖先传下的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老乡的形状是仿宋体的
老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老乡的概念很清晰也很朦胧
老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你想得到关于老乡的确切含义
确实是一件不易做到的事情

中国人的老乡观念很强
这一点你可以从很多事情中
得到证明
鉴别老乡的真伪很简单
无需到人事部门查阅档案
从说话的口音中即可断定
且准确无误

一口纯正的乡音
一声甜甜的老乡
就会使人倍感亲切
使你沉浸在故乡的氤氲里
并且让你想起很多
关于家乡的事情

《老  屋》

城市的音乐漫涌到乡下
老屋就塌了
静静地躺在
曾祖父的宅基地上
老屋显得苍凉悲壮

读着老屋
如读一部历史
伏在老屋的断垣上
父亲伸出颤抖且多茧的
大手  蘸着唾液
打开老屋的扉页
仔细翻看着家族的衰兴
满眼泪光

想起老屋
就想起了父亲  以及
雨后父亲爬上屋脊
用新打的麦草
修补老屋的姿势
站在城市的雨季
我常常能听到
老屋漏雨的声音

《想起红薯》

红薯汤  红薯馍
离了红薯不能活
——中原民歌

歌声苍凉
自古老的中原
悠悠传来
在都市的空中炸响

一走近城市的餐桌
常常会有一股幽幽的
馨香  氤氲而来
使我不觉产生一种
无法驱赶的欲望
那是来自家乡
红薯的诱惑

想起红薯就想起了母亲
深爱家乡的红薯
犹如深爱母亲一样
因为我是红薯的儿子
吃家乡的红薯长大的孩子
怎能忘记红薯的恩养
以及红薯的模样

此时
该是深秋了
想必家乡的红薯
丰收在望
多么想再吃一顿
家乡的红薯呀
这种愿望与日俱增

《腊  月》

一走进乡村的腊月
你就闻到浓浓的年味了

腊月是父亲的犁铧犁出来的
腊月是母亲的布机织出来的
腊月是待嫁的乡下女子盼出来的
腊月是乡下孩子天天挂在嘴上念出来的

拐过腊月的地角
你就远远的看到那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了
唢呐奏出的乐音苍凉悲壮
穿越太空  震颤大地
颠颠的花轿怎么也载不动
新娘家的悲悲凄凄
和新郎家的欢欢喜喜

父亲一年中辛勤的汗水
此时都流淌到腊月的河里
无论这一年的庄稼是多么歉收
父亲也要背半布袋高粱
换回一捆香蜡纸炮
和一些通常被我们
称之为年货的东西

腊月的气氛很详和
腊月的日子很美丽

《正  阳》

正阳  小小的名字
藏在豫南淮北小小的闺中
默默无闻  不为人知
就像我们乡下见人就脸红的女子

站在1比600万的中国地图旁
你很难看清她瘦小的身影
自从我降生的那一刻起  母亲
就用祖母织就的为我扎灰包的
布绳  紧紧把我和正阳连在一起

走出正阳也走不出母亲长长的目光
离开正阳多年也没改掉正阳的毛病
即便是穿上皮鞋迈的仍然是正阳的姿势
学会几句京腔仍夹带着正阳的口音

生我养我的正阳  伤我痛我的正阳
我的童年  我的梦想  我的爱情
我的淮河  我的平原  我的父老乡亲
即使用世界上最华美的语言
都难以表达我对您的真爱和深情

如今在我人生的履历上  河南正阳
不知还会有多少次与您相遇
每次在填写籍贯的时候  总是不忍
用我手中的笔将您碰伤  今生今世
面对籍贯  我不知何时才能把正阳填平

《村  姑》

村姑袅袅的身姿
徐徐穿过村庄
村庄就变得
纯洁而漂亮
岁月如梭
日子比树叶还稠
村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就学会了勤劳俭朴
和操持家务
汲水和浣洗衣服
是村姑每天必须温习的功课
棒槌敲击麻石的声音
枯燥乏味  无止无休
瘦弱的身躯
难以承受一对木桶的重负
晃晃悠悠的岁月
如同村姑的命运一样
让人担心且捉摸不透
发表于 2010-8-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上手法老了,失去新奇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只眼 于 2010-8-30 12:14 发表
总体上手法老了,失去新奇感

谢谢。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的诗,充满了浓浓了乡味,重情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只看了前面几首。语言纯朴、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文笔功底。拜读了,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子 于 2010-8-30 20:41 发表
看楼主的诗,充满了浓浓了乡味,重情之人

问好秋子。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时间吞噬承诺 于 2010-8-30 21:24 发表
俺只看了前面几首。语言纯朴、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文笔功底。拜读了,祝好!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60后的作者,趣味思维都像。

[ 本帖最后由 李飞骏 于 2010-9-2 17: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扑面的乡土情愫很打动人。语言的老化问题可以通过阅读逐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飞骏 于 2010-9-2 17:00 发表
估计是60后的作者,趣味思维都像。

说对了兄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飞骏 于 2010-9-2 17:01 发表
扑面的乡土情愫很打动人。语言的老化问题可以通过阅读逐步解决。

把诗写到极致,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