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25|回复: 9

黄花会议(外一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花会议(外一首)
  
云南/常建世
  
1978年9月15日晚
安徽省肥西县
黄花大队的会议室
灰暗的灯光等待着
二十多个人
为一个词语的暴动
表决
  
没有争先发言
没有抢着表态
只有烟头明灭着沉思
明灭着拿捏不定
“就按汤书记说的干”
一位老者打破了沉寂
递出了
决断的接力棒
  
“包产到户”出世了
报数的声音
解放了要粮的土地
  
在“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
  
在“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
当展台里的告状信不再到处惹事时
当“大呼隆”这个词在展板上一动不动时
当“包产到户”退隐到需要解说时
当茅屋成为贫穷落后的见证时
当徽式别墅成为富裕文明的标签时
我们是否还在为“小井庄”“小岗村”
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面红耳赤喋喋不休
  
通联:672500云南省漾濞县文联
发表于 2010-8-2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字是中国诗歌的钙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记录,中国的步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并问好楼上的两位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请继续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不可磨灭,踏着往事的步伐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樱 于 2010-8-29 16:11 发表
历史不可磨灭,踏着往事的步伐前进!

谢谢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滇西老师提请批评
长老就捋捋虎须。

写这样题材的诗歌 个人觉得是很难的

一是吸引人难。历史事件要和诗意结合,恐怕我所见的是 杜甫和老毛做的最好。泼血如霞,溅墨惊心。
二是需要有很强大的对事件的把握,要不就是亲历者 推动者或制造者,如毛, 要不就是慧笔如椽的记录者 以命在历练者,否则很难站在事件的历史高坛中心发出声音。
三 事件化的东西,涉及思潮的左右 中正,涉及认定一段历史,或者更富雄心者是强调历史事件独特意义的高崛,是需要超高的技艺和魄力的。

因此,如果是简单描述一个想象的场面(这点电视剧画面或者剧本可以比本文更好)然后加上一个已拟定的主题,这是 机构内党样文章的基本思路;是很不好的,但诗作一,体现 了这样一个脉络。
诗作二,则像新闻联播的一个评论,或者一个通讯的部分篇章。

这是从意义到意义的归结,如果说 人民群众创作历史,那么,群众在哪里。决策者,绝对不是群众。而是汤书记和长者。不管平时是否是群众,但这个事件中,是以决策者身份出现。二中,则更是空空对空空了。

长老想问,血肉在哪里。情绪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31 08: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