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往事如刀 今夜所有荷灯 都为我开放 我站在水的中央 看见前世 在涟漪里 面目狰狞 原来我出生时的洪水 是十八水鬼 缠绵河底多年的绝痛
今夜所有纸灰 都为我化蝶 我站在街的中央 看见前世 在青荇间 哀嚎惊悚 原来我性格里的多重 是十八小鬼 重见天日后的各自为政
我经过寺庙 他们为我唱《盂兰盆经》 我路过道观 他们为我祈福放行 我接受高香 我接受供奉 我接受少年少女捧着的荷灯 我更接受酒 让吵闹不休的灵魂 喝倒在体内的各个角落 方得安生
2010.8.24 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于合肥水及轩
附中元节:
中元节是 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 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 鬼节”。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 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 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 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佛教
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 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民间活动
农历七月常见的台北中元普渡在诸多华人社会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 新加坡等,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 水果等祭品举办 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与三角彩色纸旗,旗上以毛笔书写「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阴光普照」等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且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 面燃大士的神祇,俗称「大士爷」(信徒多尊称其为「普渡公」)。
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这位神祇的来由有二说: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有的祭祀者为求隆重,会立大士爷的牌位或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在祭祀期间,会将大士爷牌位或塑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大士爷样貌一般是: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有一仪式称为「 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庇佑。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福佬社群举办的 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