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我觉得,本初是无,教善得善,教恶得恶 victortnt 发表于 2010-8-19 00:26
我觉得,人之本初已经有了善、恶的种子。小孩子也会做残忍的事。 菩提本非树 发表于 2010-8-19 06:50
小孩子是挺残忍的,有时候。可能更体现人在恶劣生活环境下竞争的本性。人之初,性非善非恶,有善有恶——因为他对自己行为的对错不自知,所谓善恶,都是以当今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 人性是什么?我认为是四个字——趋利避害。 马斯洛先生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的基本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成就的需求)。 其实这五个需求,可以归纳为两个,就是生存与发展。 生存与发展是什么?首先说“食色性也”。 有吃的,能维持身体机能的需求,能让自己活下去,这是最基本的需求。 色是通过性爱,来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食”是能让“我”生存下去,“色”是能让“我的后续及外延”生存下去。 (如果按照佛家观点来讲,都是这个“我”在做怪。但如此一说,佛家这种观点是不是“反动”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这里不提。) 现在一般反对的,是“黄赌毒”,是“色情凶杀暴力”等等。 其实色情文化,是从繁衍的根基上演化而来的。慢慢脱离它的本来含义,而变成一种娱乐。 “凶杀、暴力”——枪啊(枪是男性生殖器的外延)、射击(是那什么的外延) 首先,火药是保证击发的充足动力。枪管中的来复线,是提高子弹射出后飞行的稳定性。导弹、火箭的外形,都是参照流体力学的原理而设计的。——这些,都是保证以下几个目的:动力、速度、准确!)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从自然中借鉴的呢?还是不自觉地回归自然呢?不说了,再说就成泛性论了。) 接着说暴力,暴力能带给人快感,这种快感的根本——就是清除了自然界中,可能与自己争夺资源的对象。 消灭别人,自己就能生存。 赌博,就是想通过捷径来发展自己。 毒品,就是在竞争失败后,对自己的一种麻醉和放松。任何成瘾品,包括烟、酒等等,都是一种自我休养和调节的手段,要不然易成瘾呢。 所以,黄赌毒、凶杀暴力为什么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它们从人性的根本而来。 下面我们再对照马斯洛同志的五种需求: 一,生理需求,不用说了。 二,安全需求,自我保护,为了生存。 三,交往需求(社交的需求),自我壮大。当人作为“社会人”的时候,必然要加入一些符合自己利益的群体,来自我保护和发展。也正因此,所有的群体、党派,都不可能是“天下为公”的。当然,可以是一种号召和理想。 四,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在群体中的自我保护。 五,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成就的需求),完善自我保护,或争取异性的关注等等。 所以归根结底,人的需求就是生存和发展。 再简化,就是趋利避害。人不管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都是“趋利避害”。 比方说雷锋,雷锋如果扫了整条车厢之后,当他知道这样做,列车工作人员会下岗,那他还会这么做吗?肯定不会。 某人念佛修行,当然得知这种修行并无益处(比如啊。。。),对其他人也无好处,那他会修行下去吗?肯定不会。 人因前世流转、生死不休,只有宿业随身,“业”,决定了他的性格和行为举止等等。 “业”+“趋利避害”,就形成了千千万万的人的行为。 所以说不光是小孩儿,大人来讲,谁是善?谁是恶?都是在不同环境下,比较而言的。 善恶的标准这里就不说了。大标准,有,小标准,因时因地在改变。 leeqs2003 发表于 2010-8-20 00:23
“残忍”、“善”,与“恶”,定义很重要。 要以“小孩子也会做残忍的事”,来论证“人之本初已经有了善、恶的种子”,可是长篇大论的事。 传送带人生 发表于 2010-8-20 00:32
小孩子不是人之初吧,人之初是什么都不能的婴儿才对。儿童是人在幼稚时的一个阶段。 野花小鱼 发表于 2010-8-20 00:55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