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67|回复: 10

1975年的表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3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5年我上初中。
   那时,我有些不合群,每天早上上学,傍晚放学,十来里路,总独来独往。
   一个深冬的傍晚,我又踽踽独行。由于寂寞吧,我勾着头,数着脚步玩,每一百步抬一次头。不知不觉地就走到那条两边植着木麻黄的路上,因为上那条路有个弯得拐,所以没数满又一个百步,我就抬头看路。那一抬头间,我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个草绿色的包状的东西。那时,前路不见人影,后路是那些三、五个结伴而一路玩闹的同大队的学生。我看见离我最近的几个突然发足奔跑,显然他们也发现了那包状的东西,于是,我便也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那草绿色的包状的东西,果然是只包。
    我第一反应是用它当书包,因为我那时背的书包是母亲用各种颜色的布头拼接而缝成的,虽然五颜六色,正面还有个八卦图案,蛮好看的,但我都已经是中学生了,还背着那样的书包显得幼稚、可笑。我多次向父母要求买一只大家都背的帆布做的像军用挎包那样的书包,却总不能如愿,因为家里穷,有些买不起。
    我没有就捡起那只包,而是回头看那些拼尽吃奶的力气疯跑的家伙,在他们施展“饿虎扑食”的当儿,闲闲地捞起包带后来个漂亮的转身,冲着他们尽展“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快意。我就是要刺激他们,他们老因为我背着那花书包而口没遮拦地用日本鬼子的声气叫我“花姑娘”,叫得我暴跳如雷后还集体孤立我,让我尝尽孤家寡人的滋味。
    那几个家伙摁着肚子,弯着腰,要摊成烂泥的样子,真好笑。他们气喘稍匀后就要求我打开包,一副副见者有份的架势。我不买他们的账,我嗤之以鼻,把那包甩上肩头就要走我的路。没想到他们呼地就把我给包抄了,仗着人多势众耍横,想强行夺取,看包里都有些什么东西。我不示弱,我是谁,我是潘冬子,我是小兵张嘎,在他们发动进攻时,我毫不客气地用包朝他们头脸砸。那包里有壶状的硬物,砸人会让人吃不住痛的。果然,他们在挨了我几记猛砸后,吃不了痛而呲牙咧嘴的。我停止攻击,严阵以待。这时后面跑来一个人,显然他见我们干架而赶着来劝解。
    那人我认识,人家叫他米仔,他曾是驻扎在我们村外的军垦部队的兵,复员后在我们邻村一户人家当上门女婿。他问清了事由,就以公道人的身份把包判给我,那些耍横的家伙只好悻悻然走了。
    我向他道了谢要走,那人,对,米仔,他说我那么背着太招摇,失主往回找的话会一眼看见。米仔说,他帮我背着。
    他那天穿着件军大衣。他先脱掉军大衣,背上挎包后,再披上,挺自然的,看不出什么,我觉得很好。
    我跟着他走。走了一小段路后,他拉着我穿过一片麦田,说是抄小路走,安全。我佩服他想得周到。
    我们走了一段路后,看看安全了,就在麦田边坐下来。他卷喇叭烟抽,示意我打开挎包,看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我打开那挎包,里面那个帮我击退那几个恶霸的壶状的东西原来只是一只军用水壶。我再翻看,再有的除了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装着许多票据的鼓囊囊的信封外就别无他物了,我好泄气。
    米仔叼着喇叭烟,认真地看那些票据,说是当地驻军的,显然是什么司务长丢的,说那些票据很重要,比钱重要,应该还回去。
    我那时才想到捡到东西要还的道理,便说要回到大路口去,等那司务长找来还给他。米仔长长吸了口烟,想了想,说不必了,说那司务长往回找的话,那些跟我干架的孩子会告诉他的。他还说,那司务长肯定会找上我家的,会给我奖励的。我觉得他说的对,就跟着他往家走。
    我一直想象着那司务长会给我什么样的奖励。我首先想到,他如果奖励我,就奖励些大白兔奶糖吧。那东西甜甜的,滑滑的,香香的,我长那么大只吃过一回,那还是几年前一个到我们家吃派饭的“一打三反”的工作组同志给的。他总共也就给十颗,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多,我只分到两颗。我享用它们的时候差点把舌头都要给吞下去了。
    其次,我又想到不给奶糖的话,那就给支钢笔,四五毛钱一支的那种就可以。我当时用的那支钢笔很差劲,笔尖开叉,写字一用力,墨水就乱流,常污了纸,污了手,甚至污了衣服,污了脸。那支笔不是买的,是姐姐捡的。
    我还想到,那司务长能把那挎包奖给我的话那才叫做好,那我就不会再被那些可恶的家伙叫成“花姑娘”,但那念头只在脑中闪了闪,就让我给放飞了。挎包啊,那多珍贵,我不能太贪心。
    总之,我一路雀跃,想象着受奖励的情景,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中。
    闲话少叙。那天,我刚一回到家,那个失主,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部队上的司务长,他那时显得气喘吁吁的,红红的脸上挂着汗珠,显然是着急赶路所致。我还没向爸妈解释就把包递还到他的手里,他直说谢谢,我像当时做了好事的人常说的那样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那司务长向我爸妈陈述事由,也向我爸妈致谢,说我爸妈养了个好儿子,把他们给谢得不好意思,谢得手足无措。
    那司务长(姑且这么称之)还又是掏笔又是摸纸的,问我的姓名,问我的校名和班级,说要给我写感谢信送到学校。我立刻联想到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人家最终了解了而给他的连队写大红的感谢信的故事,我的眼前就出现那司务长送感谢信到学校的情景,脸上便喝了酒似的感到要烧起来。
    第二天上课时,我显得神思恍惚,总看教室的门口,总想象着那司务长突然出现在门口的情景而一阵脸红,一阵心跳。我还总在下课时跑到学校宣传栏那儿,看上面是不是已贴上那司务长送达的感谢信。
    那天,那司务长没有来。我想他写感谢信要打草稿,要抄正,得花些时间,我跟自己说,他会来的,别急。
    第三天,那司务长也没有来,我想他一定工作忙,我跟自己说,他会来的,别急。
    第四天,那司务长还没有来,我想他是解放军战士,他会说话算数的,他明天就会来的。
    “明天”就是第五天,那司务长又没来,我像一只泄气的皮球,显得软塌塌,显得无精打采。
    第六天,那司务长依然没来。我想起平常村里某家人吃饭的时候,某个亲戚或某个熟人从门前走过,那吃饭的人家总会热情地招呼他或她一起吃饭,而他或她总不坐下,总匆匆地托词告辞。那叫什么,那叫客气。这样一想,我心里差点纠结成疙瘩的思绪就一下子顺了。
    记得那时我还做了自我批评。我拿自己跟雷锋比。人家雷锋做了一火车的好事还继续不图名不图利地做好事,我呢,我做了那么点好事就渴望表扬。这样我就被雷锋给比得灰头土脸了,比的得怪不好意思了,当然也比得心里豁然开朗了。
    但这豁然开朗的心情没多久就晴转多云了,我知道我渴望表扬不应该,但那司务长说话不算数也不应该吧,一个毛主席的战士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哄人呢?
    我到底没有按捺住自己渴望表扬的情绪,我把它说给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说这是好人好事,应该受到应有的表扬,应该加以宣传,让大家都学习学习,让好人好事更多地涌现。他说他来给我写表扬信,这让我又有些不好意思而涨了个关公脸。
    班主任没有把我的事迹写在红纸上,而是写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我觉得有些不过瘾,因为我的那种获得表扬的渴望才那么几天就被我不小心养成一个巨大的饥饿,班主任那种形式的表扬于那巨大的饥饿感觉上像是小点心,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聊胜于无。总之,我挺开心,感动挺光荣。
    不过,我也有些难堪,我忘了是自己跟班主任说呢还是班主任为了增加我的事迹的含金量以突出我的拾金不昧精神,增强我那事迹值得学习的意义,他那表扬信里提到我捡的那挎包里有许多钱,那个内容让我既受用又难为情啊!
    那几天,我一看见那些要强夺那挎包的同学,心和脚都有些飘,我感到他们有对荣誉被我独享的不满。他们有些怪话飘进我的耳朵,他们的眼神也让我不敢对接。唉,做了好事,原来不总是让人舒服啊!
    唉,不舒服的事还在后头呢。
    那一天,我又拖着自己的影子走,走在那些人的后头。
    走着,走着,就走到上次捡到挎包的那地方。一个红包,一个贺喜的那种红包突然闯进我的眼帘,我的心里咯噔地敲了一下鼓,又咯噔地敲了一下鼓,接着就本能地以极快的速度抄起那红包往裤兜里塞。走了一小段路后,悄悄地掏出那红包,打开。那红包里不是钱,你猜是什么?是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向拾金不昧的王成达学习、致敬!我的脑袋轰地一下膨胀了,脸也腾地一下红到脖子,耳边传来那些人把戏获得成功的怪笑,怪笑声刺激得我想立刻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随便一个小洞去。
    哦,1975年的表扬,我把它写出来。现在,在这些文字里回望,我忍俊不禁,顺便也想了想人间的许多好人好事和那些“好人好事”背后的人和事。不由地我伸出了手,真想伸过岁月的风烟,在自己年幼的头上轻轻地自摸一把,再自赞一声!                                                            
                                                                                  2010.8.5

[ 本帖最后由 金樽邀月 于 2010-9-18 15:41 编辑 ]
发表于 2010-8-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小少年的故事,写了那么长,一个包,一份矛盾的心情,这种现象也许很多人也经历过,现在写起来就添加了一些情趣,想据为己有和人家争抢;想得到一支笔的奖励,却发到十颗糖,自己只吃到两颗,连舌头都要吞下去;等待表扬信焦急了六天,自己忍不住向班主任报告,超出了事实的文字内容,使得后来心虚耳热——那个年代,那些贫穷又单纯的日子,可爱之极呀!!
写得好,心思细腻,情节生动,文笔知轻重。赏读了,问好邀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8-13 16:36 发表
呵呵,小小少年的故事,写了那么长,一个包,一份矛盾的心情,这种现象也许很多人也经历过,现在写起来就添加了一些情趣,想据为己有和人家争抢;想得到一支笔的奖励,却发到十颗糖,自己只吃到两颗,连舌头都要吞下 ...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精神上“高大全”的年代,一个少年对物质的憧憬是可爱的,他的不高尚、不掺假的荣誉心,是对那个时代的反动。
谢谢表扬!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话让我想起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词,我们处在“被时代”的时候了,经济算是小康了,精神也有所支撑了。而和谐的声音一直还没摆平。昨晚看一位老师写“我爱社会主义”的签名,多说了几句,于是她总结出这个“被时代”词语,想想有点意思。。。时代大不同咯,你对那个时代的反动成了如烟往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并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75年我还在托儿所

岁月无情,转眼几十年,能记忆于心而不忘的,却是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新颕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西哥大臣 于 2010-8-13 17:52 发表
来学习,并问候

多谢赏光。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14 11:49 发表
75年我还在托儿所

岁月无情,转眼几十年,能记忆于心而不忘的,却是少年。

哪堪一年老似一年!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8-17 21:55 发表
结构新颕的文字

呵呵,其实是最陈旧的直来直去的结构方式呢。
也就是回首往事,还有一点感慨而已,有些偷懒啊!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提一下,觉得结尾老摆弄不好,希望有朋友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