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41|回复: 2

转载《互联网给文学青年一条生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online.sh.cn/lvdengx ... d-177eadb3acc7.html

(2010-08-06 08:42:41)
发表评论>> 【新浪新闻: 7月1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七届新浪原创文学大赛启动仪式上,作为传统作家的代表发言的余华在讲话中说:“到目前为止,对网络文学我觉得还是有偏见的,比如指责网络文学的质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我曾和一位记者说过:如果你在网上读到的大部分作品都让你失望的话,那出版社的纸质作品大部分也会让你失望。我做过一个计算,如果10年作为一个时代,这10年可以留下30部让人记住的长篇小说,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10年。如果大家说网上的大多数作品让人失望,那么,传统出版作品也一样。这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共同特点。”

对于网络文学的兴起,余华称自己和苏童深有体会。他将自己的成名归功为生逢其时:“我和苏童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那时候中国的文革刚刚过去,文学杂志复刊的复刊,创刊的创刊,非常多。当时很多作家写的作品还不能把版面填满,很多编辑很认真的在读自由来稿,我们是这样出来的。再晚两年,估计就出不来了。我记得1986年、1987年去编辑部,自由来稿基本扔在了废纸篓里。很多时候,这就对年轻、有才华的作家是不公平的。”然而,正是网络的横空出世,改变了报章书刊内容被已出名的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余华颇有感触地说:“一直到网络出现,新的发表机会出现,所以涌现出一大批年轻作家。”】



余华说了一番真心话,换言之,这番话由一个功成名就的当红大家说出的真话,而且是让人不绝望的人话,公允、客观,毫不闪烁其辞。

记得去年余华参加完汕头大学的一个活动,到深圳做了一场演讲,博主有幸聆听。实话说,余华的演讲才能并不佳,但是,说的都是实在话。一个作家面对公众说话,要说得很实在,这有些难度,这不是演讲水平的问题。在那场演讲中,余华说到阅读对他创作道路的影响,将时光倒流,始终把自己设置在一个处于初学、启蒙、探求的作者位置,把一些阅读经验传导给大家。听了感到很受用,尽管都是非常个人的经验,而且表达并不流利,但总能打动人心。

“网络文学”作为新生事物,算来也有些年头了,但是,至今仍然被某些“主流”、“中坚”所警惕与迟疑,恰如当年对“80后”的态度。殊不知,80后已经全面成长,当爹当妈了,这是自然规律意义上的,谁也阻挡、改变不了。80后的文学杰青韩寒、郭敬明,也有了他们的晚辈。而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一样谁也阻挡不了,而且尽管愿意不愿意,它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阅读、经营模式。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听说我把小说放在新浪连载,不屑地对我说,“现在谁花钱去网上看书啊?神经病还差不多,我发个短信还嫌麻烦。”他不看,他麻烦这是他的事,一点也影响不了现在一些小说网站通过几分钱几分钱的付费阅读,达到年收入几个亿的事实。

“如果你在网上读到的大部分作品都让你失望的话,那出版社的纸质作品大部分也会让你失望”——余华这么说,我觉得一语道破了现在横亘在“传统”与“网络”之间的一种“放不下”、“容不下”的心态。可以这么说,现在的纸质出版的乱、脏、差,丝毫不比网络世界逊色,自费出书、权贵印刷、假冒伪劣、堪称泥沙俱下,无所不有。我们这个所谓的文化文学圈子,随手一抓,多少“著作等身”的?我不是说他们的书不应该出版,或达不到出版印刷品的要求,而是说明一个问题,出版已经没有严肃可言,出版社的门槛也完全虚设,再难踏进的门槛,也有旁门可进,而且自旁门而入者络绎不绝。相比之下,网络打开了一条不需要旁门的通道,直接注册、登录、点击、发表,它最大限度保护了作为写作者的尊严和自由,这是一个不需要“潜规则”的空间,只要你付得起上网费,就可以施展一番。如果说出版社过去一直拥有权威性、严肃性,那么,这些年已经差不多被自己弄没了,因此,以纸质为“出版标准”的观点持有者,没必要指责“网络文学”的质量问题,说不好听,都在半斤八两的线上。

“一直到网络出现,新的发表机会出现,所以涌现出一大批年轻作家”——余华又说。这是过来人、亲历其中的人说的“真相”。现在,一个文学青年要在正规刊物上发表一个作品,其中的难度,辛酸,不经历是理解不了的。大量的名刊名门编辑,全国四处奔走演讲,大谈“没好稿”的困难,而实际上,对那些自然来稿,几乎到了没有人问津的地步。余华先生记忆中“我记得1986年、1987年去编辑部,自由来稿基本扔在了废纸篓里”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未来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有了电子邮箱,公布出去,设置一个“自动回复”——“你好,你的来稿我已经收到”,这可能是绝大部分投稿者收到的编辑部的“亲切回信”模板。对此,麦家先生不久前也义正词严指出过,他“看不起一些出版社”,原因在于他们只知道盯住成名作家,而对那些有潜力,有优秀起点的作者不屑一顾。同样,这也是非常实在的人话。麦家先生不止一次说起他在“冒出来”之前,被退稿十余年的经历,几乎成了“抽屉作家”。

网络的出现,相当大程度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大量文学青年开辟了一条“生路”,保护了他们的文学自信心,走下去,不绝望地。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么个很好的现象,因为有了网络,那些打破出版咒语的民间书商们有了发现稿源,发现新人的机会,使网络写手们有了“走红网络——纸质出版——名利具收”这条希望之路。可以说,发现网络写手的,不是出版社,而是那些书商们,他们推动了网络与传统出版的联姻,缓冲了其中的灰暗地带。如果没有网络,没有书商,可以想象,这些年的中国出版业会是什么样子。
发表于 2010-8-7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岂止是给文学青年一条生路。其它的那些生生不息的力量也多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出口。没有互联网,很多人不是被憋死,就是爆发了。问好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拯救了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