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70|回复: 13

鸢飞斋杂记:客居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江边缘,临江客居,确实是一种福份。

京杭大运河环无锡城而过,虽丰姿绰约水榭楼台,却处处留下人工雕琢之痕,反缺失了天然本份。从青海省西南神奇清澈之地倾泻而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几千里到安徽这座小城已平缓至极。在这里几乎很难见到波浪汹涌逐雪云卷的场面,恰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心如止水般端坐于屋前石凳上,看着路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我的记忆中,几次还能叫做浪的,是小时候偶有一艘很大的运沙船经过无锡河后掀起朵朵涟漪。而此地虽平静,却深藏不露,并非惊不落千枝梅,只是归入大海前自然宁静的修为。

从市区到江边,只半个小时车程。可就这几十分钟,却让我充满了忐忑,仿佛多年前第一次阅读毕淑敏《源头朗》时一样敬畏而期待。偌大江面孕育出阵阵清香湿润,常常毫无保留地潜入我的睡眠中。小屋靠西的窗户一直敞开着,我根本无法拒绝这种酣畅淋漓的湿润。即便如此有时还不满足,当觉得心里干涸难忍,便不由自主拔腿就往江边遛去,让缓缓拂面的江风将我浑身上下彻底淋湿个透。

据说这座小城的市中心原先离江边并不远,骑车只需几分钟,显不出现在的偏僻与落没荒凉。江边居民说,那时候大人们一手拎着包一手搀着小孩,碰着熟人问去哪里,随口就说市里,眼光里满是幸福。现在随着市区迁移,沿江一带的边缘化便一览无余。好在交通还算便利,到新市区也不麻烦。这里的住房大都是一排接一排的平房,听一位不愿搬走的老人说,这些房子可都有些年头,从来都是修修补补,连厕所都共用。若提及这里地名,一般人都茫然,但只要一说有个像鬼子碉堡的圆厕所,就会清楚所指方位。老人说话时笑容可掬,他说,在这里活了一辈子,也没几年了,就不想搬,死了一烧就埋那山上。顺着老人手指方向,我看到一座山,就在不远处。这座山叫马鞍山,项王不肯过江东的千古传奇竟然就在眼前。

平房不远处是一家气派的造纸厂,这块地旁边原来有四大片藕塘,里面可以游泳捉鱼钓虾,荷花开时移步生香四溢满怀,如今里面全是杂草凤眼莲了。走在空荡荡的藕塘路上,只有伫立的梧桐树寂静着,偶尔一个骑车的路人穿过,甩下一两声口哨飘来飘去,远处石崖上斗大的“江东第一城”五个字也灰蒙蒙显现出长久的无奈。

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愿意住在江边,因为这里清静。住的是平房,面积普遍都大,没事还可以在家门口躺在竹椅上喝着清茶说说闲话,端着饭碗串着门。而年轻人就不同,他们都想离开,他们被新市区一幢又一幢的高楼所吸引,向往着住在对门而又不知对方是谁的生活。

我不知道能在这座小城生活多久,即便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或许已不居住于此,但一定还要把靠江的窗户适时打开,让清澈的湿润永远滋润着黑夜的梦。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2 12:09 编辑 ]
发表于 2010-8-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窗就是长江,客居亦会让人情思绵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地方多好,我们应工作在城市,居住在乡村,这多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能在这座小城生活多久,即便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或许已不居住于此,但一定还要把靠江的窗户适时打开,让清澈的湿润永远滋润着黑夜的梦。————————————————
这个也是一种清醒的选择。生活便如感觉一般美好着当时的美好,临江而居是多少人的希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清澈的湿润永远滋润着黑夜的梦。

------------------------------

好情致。红上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2 12:01 发表
长江边缘,临江客居,确实是一种福份。

京杭大运河环无锡城而过,虽丰姿绰约水榭楼台,却处处留下人工雕琢之痕,反缺失了天然本份。从青海省西南神奇清澈之地倾泻而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几千里到安徽这座小城已平缓 ...

欣赏精品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8-2 12:01 发表
长江边缘,临江客居,确实是一种福份。

京杭大运河环无锡城而过,虽丰姿绰约水榭楼台,却处处留下人工雕琢之痕,反缺失了天然本份。从青海省西南神奇清澈之地倾泻而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几千里到安徽这座小城已平缓 ...

欣赏精品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8-5 23:40 发表

欣赏精品美文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惊不落千枝梅,只是归入大海前自然宁静的修为。

归入大海前也不枉修为一场。归海后也会有大展宏图的惊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能在这座小城生活多久,即便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或许已不居住于此,但一定还要把靠江的窗户适时打开,让清澈的湿润永远滋润着黑夜的梦。

守护着自己的梦,也是守护着自己的信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杭大运河环无锡城而过,虽丰姿绰约水榭楼台,却处处留下人工雕琢之痕,反缺失了天然本份。从青海省西南神奇清澈之地倾泻而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几千里到安徽这座小城已平缓至极。在这里几乎很难见到波浪汹涌逐雪云卷的场面,恰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心如止水般端坐于屋前石凳上,看着路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我的记忆中,几次还能叫做浪的,是小时候偶有一艘很大的运沙船经过无锡河后掀起朵朵涟漪。而此地虽平静,却深藏不露,并非惊不落千枝梅,只是归入大海前自然宁静的修为。

再次来读诗化的精品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杭大运河环无锡城而过,虽丰姿绰约水榭楼台,却处处留下人工雕琢之痕,反缺失了天然本份。从青海省西南神奇清澈之地倾泻而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几千里到安徽这座小城已平缓至极。在这里几乎很难见到波浪汹涌逐雪云卷的场面,恰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心如止水般端坐于屋前石凳上,看着路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我的记忆中,几次还能叫做浪的,是小时候偶有一艘很大的运沙船经过无锡河后掀起朵朵涟漪。而此地虽平静,却深藏不露,并非惊不落千枝梅,只是归入大海前自然宁静的修为。

再次来读诗化的精品散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