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05|回复: 1

水乡古镇女山湖 (贡发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乡古镇女山湖

                          贡发芹

     女山湖自明光城西向北偏东方向流去,至女山西面山脚下环绕半周,折向东偏南方向流至12公里处,与七里湖汇合,注入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两湖一河交汇处形成一个巨邑,就是水乡古镇女山湖。
     女山湖镇原名旧县镇,位于明光市东北部,距离市区32公里。她东临淮河,南滨七里湖,西、北依女山湖。与江苏盱眙、泗洪隔河相望,为两省三县交界地,水陆交通便捷。水乡古镇四面环水,三桥出入,女山湖、七里湖像两条金龙口含岛镇,酷似二龙戏珠,因此获得水上明珠美名。
      女山湖镇悠久历史。远古时代属于淮夷之地,夏商周分属扬州、徐州、青州,春秋战国分属吴国、楚国,居于“吴头楚尾”。汉初置县淮陵,属临淮郡。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在女山湖镇侨置睢陵县,为女山湖镇建县之始,属南徐州盱眙郡。北魏改睢陵为睢阳,属济阴郡。北齐改名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改名招义县,属扬州。隋开废济阳郡,复招义县,属濠州;大业改称化明县,属钟离郡濠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士人杨益自据为化州,四年归国,七年废化州,复招义县,仍属濠州。宋置招义县,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改属泗州;太平兴国元年改招义为招信县;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置招信军,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改设招信县,属泗州;金宣宗南渡(公元1214年)改为招信军。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将招信县划去八堡归泗县,余下部分改隶盱眙,同时改设百户打捕所,至此,招信县废治,后人称这里为“旧县”。招信县治系方城,径3里,亦说7里,规模宏大。元末明初,黄河改道夺淮,千里长淮失去入海通道,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黄河决堤,淮水泛滥,吞没泗州城,古招信县城同时遭殃,仅存半平方公里小岛,三面环水。清代,旧县城内仍有居民三千多户,一直是盱眙县西乡四大市镇之首。解放后成立旧县镇人民政府,后更名女山湖乡,1986年撤乡设立建制镇,2007年区划调整后,女山镇现有人口4.3万人,面积278.7平方公里,其中淡水面积26万亩,集镇面积4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万余人,工农业产值超5亿元,位居安徽省渔业10强、综合实力50强之列。改革开放以来,古镇焕发生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飞跃发展。回首过去,日新月异;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如今女山湖镇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水产品集散地,富庶繁华的鱼米之乡,省级水产科技示范强镇,安徽省旅游乡镇,并被批准为“中国螃蟹之乡”。
      作为古代濠泗天堑、淮防重地、商旅要津,水乡古镇,历史悠久,留下许多古迹遗址,人文景观。昔日有红杏村春昼、碧崖坡垂钓等古招信旧十景;今天有西桥头新姿、古旧县闹市等女山湖新十景。既然到女山湖,就绝对不能错过。不过还是以寻古为主,那就到女山湖老街走一趟吧。女山湖镇老街系清代中晚期在距离原县城西面1公里外的高地上重建的,现存古建筑全是清代风格,但仍延用原有名称。据记载,镇上有嘉祐院、火神庙、古戏台、城隍庙和周、何、吕、范四大宗祠及等。历经兵匪水火、风雨沧桑之后,只有嘉祐院、火神庙、古戏台、城隍庙尚在,其中嘉祐院、火神庙、古戏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奉祖先周敦颐、何侵、吕祖谦、范仲淹等名儒贤士画像或偶像的旧县四大宗祠仅遗下范氏祠堂一处,但仍富有历史内涵。
      祐院,原名大寺,据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敕建。光绪《盱眙县志稿》载,嘉祐院在旧县镇,宋嘉祐年建。相传南宋仁宗年间,淮河两岸长期为宋、金争夺之地,招信一带战争频仍,死伤惨重,亡魂不散。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据守淮南大臣上疏朝廷,请旨超度为国捐躯将士亡灵。仁宗皇帝赵祯好佛,当即准旨,御驾亲临,携带唐代画圣吴道子真迹古画《水陆》(水中、陆地神佛绢画)108轴和全套宋本藏经抵招信县城,驻跸于大寺,将《水陆》悬挂于大寺周围,做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慰藉阵亡将士亡灵。后因盛夏酷热,仁宗就在寺内避暑,与方丈谈经论佛,投机合缘,乐而忘返。入秋之后,大臣苦谏,方才启銮回京。临别特将《水陆》古画和全套藏经赐予大寺,并在寺院门额上御书“嘉祐禅院”四个大字,大寺因此改称嘉祐院。宋代嘉祐院位于镇东500米旧招信城内,早已沉入湖中,清代重建的嘉祐院位于女山湖粮站内,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包括正殿,东西厢房,藏经楼等房舍20余间,总面积1500平方米,为本地区仅有。2004年移建于古镇中心招信寺内。它的存在是对谁水乡古镇女山湖千年风雨的最好见证。
      火神庙,位于古镇西角,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年间重修。火神庙座北朝南,主体为砖瓦抬梁式木质结构,前后进各三间,占地近400平方米。传说为祈福求安灵验之处,香火旺盛。庙南布置一个大院,正面就是古戏台,传为太平军叛徒、清军江南提督李昭寿于咸丰末年同治初年据守旧县镇时所建。八百里长淮,行船人皆知:上有花戏楼,下有古戏台。可见古戏台之闻名。古戏台是古代一种社会公共设施,保存基本完好,皖东唯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宗教文化和地方戏曲史的可贵实物资料。
      范公祠即范文正公祠,供奉的是女山湖范姓始祖享有宋代第一人品美誉的北宋宰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谥文正)遗像。据范仲淹亲定支派世次字号的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公元1370年),范仲淹八世孙范宗旺遵旨自苏州吴江县迁至“泗州盱眙招信县”即今女山湖镇落户,开始繁衍子孙。为春秋家祭、纪念祖先,范宗旺后人集资修建了范文正公祠。祠内家谱后来流落民间,去年被江苏省档案馆征集收藏。
       此外,体现清代建筑风格的古镇老街、李昭寿故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在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支持建设并两次视察过的女山湖水利枢纽工程、古镇新貌、女山湖移民新区等景点也值得一看。
      古人曾赞誉古镇女山湖:“水陆通衢扼咽喉,狮龙桥下锁清流。一轮明月随波漾,诗情画意眼底收。”真乃恰如其分,没有丝毫夸饰成分。水乡古镇女山湖有山有水有古迹,得山之灵,水之秀,风之优,情之美,古之色,古之香,即将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镇,水乡古镇,闻名遐迩。

                                   


贡发芹,男,1965年10月生。大学文化,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明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捻军研究学会特聘理事。
通讯地址:安徽省明光市广场路38号,明光市政协办公室。邮编:239400。
0550—8022467(办) 手机: 13956291883    邮箱:gongfaqin@126.com
发表于 2010-7-2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女儿湖扬名!替水乡古镇添彩!好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