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95|回复: 3

鸢飞斋杂记:乡音缭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马鞍山话

东门老街请朋友吃饭,邻桌的一位老兄突然冒出一句“臆怪吧啦”。我扭头打量,心里发笑,此君非马鞍山人氏不可,我家乡人也。

马鞍山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

夹在婉约失落的古都南京与张扬自命不凡的芜湖之间,多少有点尴尬。马鞍山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情结,南京,那副厚重的底蕴与发展规模放在那里,他是大哥;至于芜湖嘛,那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强过谁,更不要风传合并的事了。记得十多年前,吃完饭闲聊时,总会谈到这个话题,没想到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安徽,马鞍山人是有优越感的。

马鞍山话就更有意思了。

马鞍山是座移民城市,市区里讲的马鞍山话已不是原滋原味的了,要听,你得到市郊的慈湖与濮塘去听。那话快得飕飕往外冒,用的大都是去声短声,外地人听了云里雾里直瞪眼。比如,喊“大哥”不叫大哥,叫“大姑”,这个“姑”音要急要短要往下走,但不能念成“顾”音;一句“摊炮子子”,会让你琢磨半天,其实就是“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的意思,嘿,这话说的!

不过,原滋原味的马鞍山话在新潮的马鞍山俊男靓女面前,越来越有点被歧视了。他们觉得那话土得掉渣,说出来会掉身份。他们也会在聚会的时候即兴学上一段,以博得满堂大笑。这是一件很无奈不可阻挡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后遗症。

市区里的马鞍山话,比较接近普通话,如果说慢点,外地人多少还是能听得懂。但马鞍山话快啊,霹雳啪啦三下五除四就把话说完了。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这里的一些新闻,被采访人说的话都是用字幕打在下面。马鞍山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比如,把“没有”说成“么的”;把“硬”说成“摁”;把“深黑”说成“赫七麻乌地”;把“够朋友”说成“胎气”;把”不好”说成”倒板”......乖乖,这些话不用字幕,行吗?

有些话虽然南京方言也有类似表达,但南京话拖音较长,却不比马鞍山人的一滑而过。

以前我在家时,常听电台广播。主持人都要说普通话,但我还是能听出有些主持人的压抑,时不时还会暴露出一些马鞍山话来。电视台也是如此,一些明星来了,几个记者去采访,那普通话问得,别扭,太不自然了,主要是不想让人小瞧看低了,但不可避免也漏了怯。我看过贾平凹的电视访谈,他说,他是陕西人,一直都说家乡话,刚到北京的时候,觉得那话土,也改说普通话一阵子,后来太难受,又改回去了,现在说话多好,不用想来想去。这话我记忆深刻。

来深圳瞎混了很多年,记得刚来时,给家里人打电话,还故意拖广东的长腔;和同事说话,还卷着舌头说普通话。现在觉得可笑,但当时却处处刻意流露。

好,如果下次见面,咱们就打个招呼:阿吃过啦?这话也够亲切!



02. 马鞍山骂语

在我看来,骂人最难听的有四个地方:南京、武汉、长沙、重庆。奇怪的是,这四处又都是出美女的地方。

马鞍山紧贴南京,自然逃脱不了干系。再难听的骂语,如果方言很难懂,对于说听普通话的人来说,也没什么面红耳赤全身颤栗之态了,比如温文尔雅还有点嗲声嗲气的苏州话,骂起人来也还是酥软缠绵。

马鞍山不同,市区、市郊的濮塘与慈湖、下辖的当涂县,语言还是有明显区别,一听就能分辨。马鞍山话,语速快急抑扬顿挫刚硬有力,所以这里的人,无论男女,大多讨厌所谓的“小白脸”,见到这样还自以为是的男人,都会撇嘴甩出一句轻蔑的“夹石”来。

马鞍山话是把双刃剑,快与短促不是错,麻烦的是它还接近普通话,这就要人命了。霹雳啪啦话就没了,看着人家已绝尘而去,你却还在那里琢磨半天会意一晚,这就是差距。

马鞍山骂语就更让人铭心刻骨了。听马鞍山骂语要到三个地方去听:网吧、公共汽车、火车站或汽车站售票大厅。那话骂得惊天地泣鬼神,骂得长江回流雨山泥石流。骂语中句句跟随动物器官,步步紧逼八代家谱。

网吧中,烟雾缭绕昏昏欲睡,刚才还与美眉聊天而念事前写在条上摘抄语句的声音,转瞬言语不和,突然手一拍脚一翘,嘴巴里刷刷直冒斥责来;闯关不成的叫骂声是最常见不过的了,像是茶馆里频繁摔碎的瓷片,哗啦啦抖落一地。公共汽车上,平时在家里在单位被压抑被打击被伤害的情绪,此时只要有一点导火的星光,便会猛然一股脑地端出爆发,斗狠叫劲,灌夫骂座泼妇骂街,平日的闷气窝囊气被顷刻倾泻,那个畅快那个淋漓!最有意思的是在火车站或汽车站售票大厅,常常几个结伴而来的俊男靓女一起买票,那站在旁边的几个必指点佳山激扬口水粪土当今万户侯。我地乖乖,行文之流畅话语之连贯,,一不小心竟把自己也骂了进去。此时还未察觉还在嘻笑怒骂,原来个性也是一种姿态。此时,市区的骂语、濮塘慈湖的骂语、当涂的骂语鳞次栉比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窒息的空气中弥漫着飘荡着。

不带器官与家谱的马鞍山骂语,其实非常有意思又非常可爱。

以前空闲时,我经常在市区的路上随便走走随便看看。偶尔看到一群放学的小学生,打打闹闹互骂对方的绰号,被骂急了的一个,一定会突然回骂道:“你个勺得子,二五啷当,不和你玩了”;偶尔一对拄着拐杖,满头银发的老人突然就不理对方,其中一人会笑着骂道:“你个钉工才的,老不死的东西”。每当不经意看到这一幕幕,我就会停下脚步,找个地方随便坐坐,平静得就像水面中缓慢行走的一滴水。

[ 本帖最后由 黑夜里的飞翔 于 2010-6-25 17:02 编辑 ]
发表于 2010-6-2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01. 马鞍山话

乡音,现在越来越被别人同化了。有时,老乡见老乡还能叽哩呱啦说说,多见于地摊小吃的民工肆无忌惮的谈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5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02. 马鞍山骂语

几乎每一个地方,骂人的狠话土语最佳。普通话是很难骂出口的,即使骂人也是比较精简的。
和老公在一起,一个是浙江;一个是山东。平日里多半是普通话交流,慢慢的有些激动的情绪就没了。
想骂人时,普通话不过瘾,土话骂了他又不懂。气死的是我,他还依然笑。索性就不骂,而做文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