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6-20 07:55 发表 最后一个最后一句生辉,第一个可在多捕捉一些画外的韵味和信息。愚见。问候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6-20 08:22 发表 为什么我觉得最后一个的最后一句是败笔?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6-20 08:27 发表 怎麽是败笔呢,是思绪的又一次腾挪和变换,空灵而漂亮。
原帖由 紫玉 于 2010-6-20 12:00 发表 语言清新灵动,更喜欢第三个:)问候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6-20 08:29 发表 但是折子戏太具有中国古典味了,与图片的意境很是不符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0-6-20 08:31 发表 所以调动了读者的意外的情味和 生发出画外之意和信息
原帖由 老远 于 2010-6-20 08:38 发表 这样对奕是有益的,版主的认真感动!问候低处的迷雾与石菩提 ! 问候!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20 10:30 发表 隔着一世的光阴 也能洞穿你隐匿于矮墙下的忧伤 渐行渐远的华年 如盛夏枝头累累的果实,只余沧桑
原帖由 淡若春天 于 2010-6-20 16:41 发表 若尘的语言很美,受古诗词的影响,清新而淡雅,诗中多处可觅到此痕迹。只是在意象的打开上有些局限。二与三中,有亮眼的句子,如: “隔着一世的光阴 也能洞穿你隐匿于矮墙下的忧伤 渐行渐远的华年 如盛夏枝头累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1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