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42|回复: 11

雨夜读木木诗歌 (妙妙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木木

不再移动的视线

待批改的视线
在眼皮底下不停嘀咕
窗口的广玉兰
颔首
心中那支歌,从远方飘过

一阵湿漉漉的泉涌
读你
不再拿笔
以细密的眼睫毛弹奏
这个雨夜

若,台板上的两朵雨做的云
早已懂我
飞翔吧
沿着天地的誓约
垂直而下

若,明日依然留恋
彼此移动的私语
面朝大海

文/妙妙

这首诗歌质感不错。尤其是“不再拿笔/以细密的眼睫毛弹奏/”升华了“这个雨夜”。“睫毛弹奏”既富于动感,更切合女孩的俏皮。
许多的爱,不仅存于男女,这里更像是女伴之间的唠嗑。
“若,台板上的两朵雨做的云/早已懂我/飞翔吧”这里直白的描述,没有破坏整首诗的趣味,相反是为后来的诗歌做铺垫。
如此才有“沿着天地的誓约/”飞翔的乐趣,再“垂直而下”回到原点雨的形象更加饱满。
“若,明日依然留恋/彼此移动的私语/面朝大海”最后一节,呼应前面的开场白“不再移动的视线”。海子的诗巧妙地活色生香,在此基础上更给人一种缅怀与遐想的空间。
我读诗,也许有点怪怪,到现在才回去第二节,“待批改的视线/在眼皮底下不停嘀咕/窗口的广玉兰/颔首/心中那支歌/从远方飘过”。
木木,已经非常能经营诗歌,淡定的歌唱由远及近。意象的选择也是恰到好处,将抓不住的视线放在小学生的作业位置,等待着某一个知己的批改。将抽象的空洞化成形象的实体,诗歌读来就浅显易懂。
我一直讨厌诗歌太过朦胧,让读者找不着共鸣的弦,那会是一种致命的伤害!诗歌之所以边沿化,不要怪读者没水平,是该写作者反省的时候。
“在眼皮底下不停嘀咕/窗口的广玉兰/颔首”从“批改”到“眼皮底下不停嘀咕”顺接的非常自然。你有改错,必有争论,虚化的诗行留空给人想像。“嘀咕”什么?还就真的不告诉你。
“心中那支歌/从远方飘过”。写到这儿,你才能明白一点女孩子的心事吧?但还是比较模棱两可,你要用心才能体会读懂诗歌真正的指向。
第三节开头“一阵湿漉漉的泉涌/读你”是眼泪吗?想断肠的思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样一个雨夜。这样才回去我开头出彩的评,那一句让我过目不忘的比理查得还高明的睫毛钢琴曲《友爱》。
能写这个评,也是自然灵感。就如同窗外下着雨,木木“不再移动的视线’起句简单,能自成一段就很不简单。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0-6-14 22: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晚上10:00分,木木可能累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眼皮打架,给你写的诗评还不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读,就像你费心为我做的生日祝福,我也是刚刚在水区看到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去了,刚回来,谢谢妙妙解读。就和你一会的感觉,也许瞬间就是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4 22:29 发表
吃饭去了,刚回来,谢谢妙妙解读。就和你一会的感觉,也许瞬间就是永恒。

这么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是诗人节,木木和妙妙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6-15 09:14 发表
明天是诗人节,木木和妙妙节日快乐

一起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6-15 09:14 发表
明天是诗人节,木木和妙妙节日快乐

这个倒是的,诗人节说得好,我咋没想到?呵呵,祝福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阵湿漉漉的泉涌
读你
不再拿笔
以细密的眼睫毛弹奏
这个雨夜
,,,,,,,,,,,,,,,,,,,,,,,,,,,,,,,,,,,,,,,,,,,

这首诗歌质感不错。尤其是“不再拿笔/以细密的眼睫毛弹奏/”升华了“这个雨夜”。“睫毛弹奏”既富于动感,更切合女孩的俏皮。
许多的爱,不仅存于男女,这里更像是女伴之间的唠嗑。
“若,台板上的两朵雨做的云/早已懂我/飞翔吧”这里直白的描述,没有破坏整首诗的趣味,相反是为后来的诗歌做铺垫。
如此才有“沿着天地的誓约/”飞翔的乐趣,再“垂直而下”回到原点雨的形象更加饱满。
“若,明日依然留恋/彼此移动的私语/面朝大海”最后一节,呼应前面的开场白“不再移动的视线”。海子的诗巧妙地活色生香,在此基础上更给人一种缅怀与遐想的空间。
,,,,,,,,,,,,,,,,,,,,,,,,,,,,,,,,,,,,,,,,,,,,,,,

好诗和首席评手相碰的火花 就这首诗和评的水平来讲,个人认为应掛红,顶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10-6-16 23: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没有妙妙的引导,我还不知道末尾一节怎样去与前面衔接。
好久没有读芙蓉傻傻的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乌鸦 于 2010-6-18 16:19 发表
若,没有妙妙的引导,我还不知道末尾一节怎样去与前面衔接。
好久没有读芙蓉傻傻的诗了

转换上是有点跳跃,但真正想雕琢一番,又无从下手。红颜那儿很多意见,大概需要深入,这是问题。立意很好,绝对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