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10|回复: 14

关于李林山和《牛鉴》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认识李林山之前,我对牛鉴一无所知,何止是我,我们济南文学圈好多人对牛鉴也是一无所知。毕竟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清朝离我们越来越远。
    与李君相识纯属偶然。
    那天朋友在博客上给我纸条:“这个周末可能陪朋友去百脉泉看看,大姐若是愿意一聚,到时候我电话联系你,这个朋友是外省的诗友,烟雨红尘的孔雀老总”。我当即回复:“好啊!我等着”。我和这位邻县的朋友在本省政务论坛已神交五年了,早就听说她年青漂亮能干,加上她能写一手的好文,我早就想会会她了,她来明水,我岂有不见之理。
    说实在的,第一眼见到李君,眼前这个还算帅气的西凉人并没引起我多大兴趣,他那目空一切、刚愎自用、我行我素的派头和满口的西地口音,常常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北,所以,在我们第一天游玩的时候,我只充当带路和司机的角色,很少与他交谈什么,而他呢,也潜意识地把我当外人。得,本来就素不相识,无所谓了,只要朋友玩的高兴就好。
    如果第二天,他就这么走了,那我和他也就这一面之缘,与《牛鉴》也就无缘无份了。可事情往往有时会峰回路转,就在我送他们进站回济南的时候,手机响了,一个电话,李君决定留下来。
    当我打开博客,才发现,原来此君竟在我好友里,原来我们并不是陌生人,原来那人是彼人,呵呵!我们笑了。
    接下来,他在济南等书面世的这些日子,稍有空闲,就来明水。我呢,也会同时约上些文朋诗友,大家一起谈论文学,一起游览明水的名胜古迹,还一起参加了全国散文作家在东营举办的笔会,大家敞开心扉,谈古论今,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李君的故乡,谈到武威西凉,自然而然也就谈起武威名人———书中的历史人物牛鉴,从李君对牛鉴的夸夸其谈和赞许的目光中,我开始对牛鉴好奇,对眼前这位写历史小说《牛鉴》的李林山好奇,竟与他一起渴望这本历史小说快快面世。
    在等书的这段日子,李君的一篇小作,早已让我对他刮目相看,那篇《朱家峪印象》,出手之快,角度之新,刻化之深是我没想到的。还有那篇《东营笔会》,别人都觉得没什么可写,他却洋洋洒洒一大篇,风趣而幽默,还时不时地宣传他的家乡武威,不亏为主编这一封号,我开始对他感兴趣,我读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当然,这对他来说,只是小菜,更让我佩服的是,他对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肚里有东西啊,都是些宝,呵呵!
    左盼右盼,盼星星,盼月亮,《牛鉴》迈着小步终于姗姗来迟,这位李君还算义气,第一时间把这本书送到我手里,不过,离我想要的数目整整差了一半,对此,我耿耿于怀,直骂他小气,套用他书中一句话“你滚个球了”,可我该如何向我的朋友们交代,哼!呵呵!
    我开始认真端详李君花五年时间写就的这本40多万字的历史传记小说《牛鉴》,每读一个字,我就觉得,我不仅仅是在读牛鉴,而是在读李林山,就像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出来的味道是不同的一样,我想知道李君是如何演绎清代红极一时的两江总督牛鉴,牛鉴的一生起起落落,可以说大起大落,他是如何把一个个故事情节演绎出来,当然,我更想知道历史上的牛鉴到底何许人也。在明水的那些日子,他曾玩笑我说,我可能看不懂他写的书,我当既反驳“曹雪芹写的书,我可以不看,但你李林山写的书,我看定了”,哼!小瞧我!
    你还别说,读他的字,如果你想一目十行,那就大错特错了,稍不留神,你就会错过一段精彩、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但有些情节又被他喧染着,放大着,比如:牛鉴最显著的政绩就是在河南任巡抚时期治理黄河水患,那章节写的细腻、跌宏起伏而又扣人心悬,而有些情节,只一带而过,奇怪的是,这40多万字的书,这么多相似的场景,竟没发现他用相同的词汇、相同的格局去布置,潜词造句之严谨,让我折服,风趣幽默中,把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及官场风云刻画的入木三分,书中引用了部分史料佐证,既有古文化的遗迹,也有现代之精髓,更有大量的西凉土话,就像李君本人,既通天文地理,又精佛家世俗,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深谙做官之道,不过,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不难看出,他心中有大智慧,大谋略,是块做官的料,呵呵!
    我被书中的情节牵着,一会掩卷深思,一会捧腹大笑,这个李林山,真有你的,肚里哪来这么多墨水啊。
    《牛鉴》,可谓现代版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纵观全书,李君通过对嘉道两朝科举、官场腐朽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对腐朽的封建官场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全景式的曝光。李君笔下塑造的绅士群体和女媛群体,形象饱满,个性迥异,堪为晚清中上流社会现实生活的百科图。《牛鉴》一书中,涉及真实历史人物143名,其中大多数是儒林、绅士、官僚阶层人物,作者往往能通过白描手段和典型细节的渲染,生动、传神地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大跨度地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个性心理、价值观念、矛盾冲突和情感世界。小说结构上以牛鉴一生命运遭际为主线,以科考、情感、仕宦、治河、夷务为5个主题层面,环环紧扣,脉络分明,不枝不蔓,语言淡雅洗练,用笔简洁传神,其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读罢《牛鉴》,我忽然觉得,我对清朝历史了解了许多,对官场风云了解了许多,正如李学辉在序中所说:如果要在官场混出个名堂,不必要看《厚黑学》,也不必要看时下所谓的许多官场小说,这本《牛鉴》定让你大彻大悟。
    牛鉴做为武威人的骄傲,被历史永远记载,被武威人怀念,而我,一个外地人,偶得此书,也着实狠狠地羡慕了一番,如果做为一个武威后人,不读此书,你说,会不会枉为武威人。

[ 本帖最后由 静如 于 2010-6-14 10:52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牛鉴》,我忽然觉得,我对清朝历史了解了许多,对官场风云了解了许多,正如李学辉在序中所说:如果要在官场混出个名堂,不必要看《厚黑学》,也不必要看时下所谓的许多官场小说,这本《牛鉴》定让你大彻大悟。——这岂不是对李林山最高的评价了吗?难得静如识得如此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味道的读书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3 19:21 发表
读罢《牛鉴》,我忽然觉得,我对清朝历史了解了许多,对官场风云了解了许多,正如李学辉在序中所说:如果要在官场混出个名堂,不必要看《厚黑学》,也不必要看时下所谓的许多官场小说,这本《牛鉴》定让你大彻大悟。 ...

呵呵!他啊,甘肃省武威日报社《西凉晚刊》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灯千寻 于 2010-6-13 19:23 发表
很有味道的读书体会。

他下周(6月19日),首发式,写小文记之,谢谢来读,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10-6-13 22:04 发表

呵呵!他啊,甘肃省武威日报社《西凉晚刊》主编~~~

那是比较厉害的人物,6月19日首发,祝贺,祝愿顺利!
其实若能超过《厚黑学》的,或者按静如说的不用再读厚黑学的,那《牛鉴》一书就有划时代意义了。木芙蓉不懂政治,但想必那也是一部社会学史书。作为人,离不开人群,也就难免涉及勾心斗角,怎样保护自己,成为急需的事情。有机会买一本看看,为静如的朋友骄傲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4 10:35 发表

那是比较厉害的人物,6月19日首发,祝贺,祝愿顺利!
其实若能超过《厚黑学》的,或者按静如说的不用再读厚黑学的,那《牛鉴》一书就有划时代意义了。木芙蓉不懂政治,但想必那也是一部社会学史书。作为人,离不开 ...

谢谢来读和关注,我戏称他是第二个曹雪芹呢,呵呵!http://blog.sina.com.cn/u/1626810282,这是他博客,欢迎去坐坐!

[ 本帖最后由 静如 于 2010-6-14 18: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和牛鉴

作者;河南郑州  石薇
    西凉古国最后一个和尚孔雀在QQ留言:老哥于6月19日举行长篇历史小说《牛鉴》隆重发行仪式……
  牛鉴,甘肃武威人。一生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坏事。好事是任河南巡抚时,整顿吏治,抗洪治河,成绩卓著;坏事是参与《南京条约》签订,落下了千古骂名。盖棺论定,此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被孔雀是如何演绎?一直很好奇。
  早闻孔雀为此书历经五年,将多年所学淋漓尽致融合书中。奇门遁甲、周易星相、天文地理、地脉天道、包罗万象,堪称一部新的百科全书。书中还包含:科场风云、婚俗民情、翰林旧录、寂寞情场、官场规则。人生的感悟通过人物命运透彻映射,尘世浮沉随着人物起伏呈现,是“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此书被资深人士称为“奇书”“大书”。
  孔雀在写,友人在盼。殷切的期盼,众望所归。如今终于圆了朋友的梦想,满足了所有人的等待。
  欣喜之余,该有所表示。孔雀是公认的大鸟,是个有身份证的人,俺也算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能亲自祝贺,不掺乎凑凑热闹,也显得少了道理。
  听孔雀名字,是四年前。好友帘外落花推荐:精通诗歌的有时写不好短篇,写短篇的,似乎大多诗词欠缺。写文字网络全才的,诗词歌赋、杂文小说,面面俱到的孔雀当首屈一指。记得当初他大名叫“孔雀东南飞103”,不懂大腕都有什么玄虚,东南飞就东南飞吧,加个103为何?
  真的认识他,是在一个有雨的天气,似乎很无聊。和落花玩测字游戏,落花又说:孔雀懂这个呢,很准!
  能得帘外落花称赞的人不容易,能得帘外落花多次称赞的更不容易。
  他在编辑群出现也就拱手致意,请教给测字。测了什么,似乎忘了,准不准也不记得了。只记得问我要西藏的雪莲,还给我封了什么公主的称号。加了好友,却几乎没再说过话。
  喜欢在安静时候读字,想从文中读出生活的真谛,也想看出作者的本质。
  文若其人,读孔雀的文字却无法读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似乎他是一个方块,富有很多面,似乎他是个多棱镜,可以折射出男人各种品质。
  读他诗歌:“等我的人啊,被大雪烫伤,我拿什么去医创?”心灵感受到那强烈的震撼。
  读他的诗词“眉阙锁春烟,相思栽哪边?”“芳草天涯虽处处,一枝于我最相思。”深情款款中蕴涵执着无奈。沧桑的呼唤,带着岁月,漫漫风尘。英雄难过美人关,或许自古男儿本多情!
  读他的戏作,“天堂里的爱情,咋还是跟自己走千山过万水的相思啊!没想到甜蜜了一路的爱情,现在又回到原来的忧伤了。他奶奶的,比到达天堂前的忧伤更忧伤”。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出男人的淘气玩世不恭,当然还略带一点帅帅的坏。
  读他的生活:“像武师那样的职业诗人,见了我,也不敢小觑我则个,不与我论诗高低喽!想到这里,我不自禁又猛往嘴大塞了几条面条”。活现一个邻家男人形象,质朴纯真。
  读他的杂文、历史小说。“做官如上坡,你想走走停停,最后必然要滚下坡去。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上这个坡,回家去主讲书院啊。既在坡上行,就做坡上人。”文风老道,典故出新。读出敏锐的思考,缜密的逻辑,和隐士般的睿智。
  文字的多重性,写字的人一定具有足够的功底和深邃的思维。人,也该是至情至性的吧。喜欢吃鸡蛋,不一定要去认得下蛋的鸡。喜欢读他文字,也就在文章中辨别这个多重性格的男人,不过有点扑朔迷离。
  再次见孔雀,是在离开网站到了朋友的社团。淡了文字,也就多了群里胡言乱语。和他在群里说话多了,也就少了生分。
  他在博客留言加好友,似乎骂我偷懒,博客荒芜长草了。
  去看他文字,更加精湛。了解多了,也知道了更多的身份。原来这个自称“和尚”的孔雀,在网上开着“红唇寺”,是甘肃武威日报的主任。
  武威市故称西凉古国,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在所有地名中,武威听上去似乎比较富于特色,铿锵有力,高大挺拔,威武雄壮。西凉古国,该是寄予梦想的地方。
  知道了他的生活环境,再读孔雀的文字,也就多了更多畅想:仿佛一个魁梧的西北大汉,在他的心中徒升豪情壮志,又难以摆脱儿女情长。所以他的文字刚柔并济,有凛冽的豪气和似水的温柔。
  读他文字,似乎眼前可以浮现一个精美画卷:漫漫黄沙,夕阳落下。清爽干燥的西北空气中,迎风屹立一个英姿挺拔的男儿,挥毫泼墨,潇洒起舞。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凝重思考,在充满梦幻地等待,又好像是陷入无穷的沉黙。所以读他的文字你可以通过他的阅历,感悟人生哲理,丰富自己。
  喜欢把书捧在手里静静读,很少耐心在网络看长篇。是朋友,就想先睹为快,似乎等不及孔雀的新书,对小说的期待有点迫不及待。
  上网的时候,在他博客读《牛鉴》。寂寞情场一节:牛鉴因伤感过度,对此玉人,忽然索然无味,也把心中多年的块垒释然了,长吁口气,告辞了。出仪门时,汪桀还在楸树下立着,走上前问:“如何结局?”牛鉴轻轻说:“从容吧。”文字妙曼精练,人物形象传神,情节曲折感人,不由不让人拍案惊奇。
  关了网页,陷入沉思。
  武威是座雄性的城市,沉寂的大地,孕育男人的雄健和深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大智若愚的苍凉空旷。孔雀的出世,也许本来就赋予英雄的气质!
  鉴于此,《牛鉴》这一奇书的问世,也是一个必然。若历史需要一个传承者承担,天降大任于斯人,展翅高飞的孔雀一定担得起!
  友为了孔雀此书的出版,专程亲自去祝贺。友见了活的,问他孔雀到底是个什么人呀?他说:机智、风趣、真挚,是个真的有学问的人。
  看孔雀空间照片,威武之师的影子似乎还在夕阳中若隐若现。
  风从剑锋划过,孔雀留给我们浅浅的微笑,憨厚羞涩,钩起岁月无尽悠悠的梦。孔雀东南飞,苍茫的西凉,浮云飘渺。腾空的大鸟,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飞翔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10-6-14 10:40 发表

谢谢来读和关注,我嬉称他是第二个曹雪芹呢,呵呵!http://blog.sina.com.cn/u/1626810282,这是他博客,欢迎去坐坐!

好的,静如平时的历练可以肯定你的戏称也是有考究的。记下收藏,定去拜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和你的朋友祝贺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14 10:53 发表

好的,静如平时的历练可以肯定你的戏称也是有考究的。记下收藏,定去拜访!

那本书特适合他们甘肃武威人读~~~当然,我们读的价值也挺高的~~~不为别的,单为李林山写书的技巧也值得一读,五年,五年啊,这是他五年的心血,他那首发式,大宴宾客,用他的话说,不亚于嫁女,呵呵!谢谢关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6-14 17:56 发表
为你和你的朋友祝贺下.

谢谢!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祝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他诗歌:“等我的人啊,被大雪烫伤,我拿什么去医创?”心灵感受到那强烈的震撼。

诗确实绝,静如是研究学冋的博学医生,失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6-17 00:29 发表
读他诗歌:“等我的人啊,被大雪烫伤,我拿什么去医创?”心灵感受到那强烈的震撼。

诗确实绝,静如是研究学冋的博学医生,失敬

呵呵,他的诗确实绝,可我的学问就了了了,我只是小地方的小医生,不成敬意,呵呵!谢谢来读和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