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03|回复: 6

从董作宾的局限谈甲骨文研究的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董作宾的局限谈甲骨文研究的困境


在此之前,我想来谈谈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如果做个排列,以境界记,我觉得应该这样排列:象形,尊崇自然也;指事,人之命名也;转注,人指灵性也;会意,人指思考也;形声,人之发声也;假借,人之顽劣也。

从这里看来,我们的先人,何其笃定与潇洒,远非我们后辈愚钝不可教所能想。关于这一点,我想只要到过殷墟的人,都会发自内心,自叹不如。

甲骨文的破解,目前只能完成四分之一。之所以举步维艰,实在是因为后人愚钝所固。

在这里,不得不对董作宾先生提出严厉批评:甲骨文研究,始也董作宾,误也董作宾,最终是陷入迷途,过大于功。

董作宾先生可能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方法,有所把握,但是对转注、假借两方法,则已是力有不逮了。这就是说,勤奋、机遇固然重要;但成大事,天赋与灵性又尤为重要。生死一线间,头顶一纸皮,突破不了,仍也只是下等人物。再举一例,人脑至于运算速度,286到386到486到586到N86的超级计算机,实在不是差别数量级的问题。

我目前只是到殷墟看了一下,便先做如此猜想。等我一点一点下手,再做更详尽分析。终极目的,即是完全破解甲骨文。毕竟都是人为所造,还是会最终能一一对照的,应该也不会算得上是玄之又玄的东西。

依我看,董作宾先生只是精通前四种造字方法,而对后两种,需要神游万里、超越时空、回到现场、互为印证的造字方法,因为天资所限,已是力不从心,甚至是避回不用。以致指定一千多个象形字,终至后来的研究停滞不前、兵荒马乱。唉,可惜可叹。

最后,我来稍作分析。

董先生是安阳人,就当是当时殷墟原住民后代吧。他能有所成就,必不是偶然。我在网上搜索,董字的甲骨文造型,得到的答案说是没有这个字。我想还不应该,不然就有点搞笑。后来终于找到,正是我脑海中的那个形象。董字的来源应该是,下面是个器物,估计是焚燃或者祭祀所用,在下雨天或者炎炎烈日天,需要用些草木来遮盖,用以保护。这样就是,以这个造型为姓的人,得到过当时头人的此种恩惠,所以几千年后,他们的董氏后人作宾先生来破解甲骨文。看似偶然,上天注定。只不过是,这种器物,本身就只是个物件,笨重而缺灵性、灵气,最终未能完成。

再说点更题外话,为什么再加个树心就是个“懂”字呢?因为只有懂得的人,用了心,才能想起来往自家的器物上盖点草木。这就是“懂”呀。

甲骨文研究继续,看来只有靠我辈了。

2010/5/11

[ 本帖最后由 李阳 于 2010-5-11 12: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殷墟回来,写个小文纪念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只有懂得的人,用了心,才能想起来往自家的器物上盖点草木

人之所以高级,就是有了心,有了情感吧,哈哈,石头改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安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的明天慢慢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阳是颛顼、帝喾的故里。到安阳首先要去看看殷墟、妇好墓、曹操墓和顿丘遗址,顿丘遗址就是《诗经*氓》里“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顿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石生原来叫李阳.
我们都是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