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24|回复: 4

《有关蓝色》等四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蓝色》

一生追求与蓝色有关的事物
比如云彩和海水
比如生活和诗歌
我以为那些鲜美的事物都应该是蓝色的
心脏、灵魂、以及一再被讴歌的祖国
但是,蓝色的事物一应拒绝了我
包括我爱的女人
当我走近
她便消失


《活着》

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
我还活着
我为此幸福

孩子的笑脸
草地上蹒跚走过的一对老者
街头打架的酒鬼
这些人活着并且围绕在我的周围

我经常用诗歌来赞美生命
赞美这些人
同时,我无法忽略地震、火灾、战争和死亡
所以,我的幸福有被刺伤的痛感

《担心》

哪些生命才是卑贱的
罪犯、偷情者,还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法官
我在诗歌里小心翼翼地抒情
惟恐给读者留下尾巴


《战争之法》

我要发动一场战争
而我要消灭的敌人
是我一直深爱的祖国

我知道,我也会接受众人的指责
在指责里,我的敌人,我的同胞兄弟
看出了中国的强大


【雷迅】 空灵是一种妙境......诗人笔下所滑动的一股冷彻骨髓的凄美之气袭人而来,为你营造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氛围,使你本能性的迫切融入当中:“每一天,我都告诉自己/我还活着/我为此幸福”。诗是什么?高尔基认为“诗是心灵的歌唱”;而桑德堡在《诗的十条定义》中指出“诗是一扇门的开启与关闭 ......佛洛伊德却说“诗是白日梦”;在此我不必去探讨诗的更深的涵义,该指出的,是诗人本体的自我肯定。诗人“我经常用诗歌来赞美生命”......这就是一颗赤忱的诗心,“她”纯洁,所以在尘世“她”就必定会有“所以,我的幸福有被刺伤的痛感”。这是诗人自我认识的外在表露,保尔·艾吕雅认为“诗是直接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凝聚或蒸发出来的结晶或彩虹”;华兹华斯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菁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上的强烈表情”......是的,诗是大自然的文字表现,也是人类自我的本性认知。在此,诗人写下这样的疑问和赶顿:“哪些生命才是卑贱的
罪犯、偷情者,还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法官”、“我知道,我也会接受众人的指责”并且也晓得“在指责里,我的敌人,我的同胞兄弟/看出了中国的强大”的“真”实人性的最终醒悟。......《有关蓝色》四首诗,我认为这些闪耀着生命之光、现象赶顿、疑重思想、艺术之彩的作品正真切透骨地反映了现在的诗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化的生活中最虔诚的呐喊,为此我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能真正地快乐,是甜蜜的忧伤,忧伤的甜蜜生活着。创作与理论是诗歌腾飞的双翼,灵感与胆识(创新)是畅游诗歌之湖的双桨。读了老镜的这组诗后,我的久久苦涩的心灵也释放成了一种美妙的享受了,是什么力量使我有如此美妙的感受?是艺术的真、善、美在震撼着我的对诗的灵魂!(转自雷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a5f400100jlfo.html)

【漆宇勤】我一直以为,诗歌应该是语言与思想同时起舞的艺术。倒不是说,语言一定要多么华丽灵巧、思想一定要多么崇高伟大,而是说,语言应该是充满“诗感”读(是读,不是朗诵)来上口,思想应该是有所指。很难想像,一首语言庸常、主旨空洞的诗歌能称得上一首好的诗歌。从这个审美观点出发,我对诗歌的判断与喜好都靠语言与主题来支配。比如老镜的《有关蓝色》,在我看来,就是一组不错的诗歌。其中一些句子, “一生追求与蓝色有关的事物/比如云彩和海水/比如生活和诗歌/我以为那些鲜美的事物都应该是蓝色的/心脏、灵魂、以及一再被讴歌的祖国”,读来就很有感觉。但是“有感觉”不是最终的阅读目的,好诗的语言应该有余地,尽管外形与散文语言可能很相似,韵味却完全不一样。例如《有关蓝色》中最后两句:当我走近/她便消失---这种诗化的语言,只能意会。而对于老镜的另一首诗歌《活着》,我认为已经从平常的生活事物中指向了生命的本真。关于人生问题的思考一直是诗歌所要表达的重要主题,但是这种主题思考并不应该是如哲学命题中那样玄、那样让人满头云雾,诗歌应该有诗歌的表达---例如《活着》,从日常所见围绕在周围的“孩子的笑脸、老者、酒鬼”身上切入,让“活着”成为一中状态,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然后又给这种幸福“活着”的状态溅入一些沙砾:地震、火灾、战争和死亡,让幸福“被刺伤”,让“活着”显得更加真实。这种真实,使诗歌有了厚度和重量,与那些拼凑语言毫无意义的诗歌以及那些豪言壮语堆砌空洞口号中学生作文般的诗歌高下立判。
发表于 2010-5-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却不乏深刻和思考!读了后面的评论有些收获!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整体上,语言都需要提炼,说理的成分太多,诗意很少.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有感觉”不是最终的阅读目的,好诗的语言应该有余地,尽管外形与散文语言可能很相似,韵味却完全不一样。——诗歌的评判从这里可见一斑,能否读出“这种诗化的语言,只能意会。”很关键那。
与三三同感,这四首诗歌平静中透出深邃,又没有晦涩。个人以为,为诗者,不能再执迷于诗歌的尖锐性和特意雕刻的意象了。一定要指向明确,不乏对生命的思考。
除了《担心》这首缺乏完整性外,欣赏这种诗歌风格。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5-6 09: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过诸位点评,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