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94|回复: 3

苏追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东波
  写于2007年2月14日
  
  (1)邂逅
  
  “小样,你新来的吧!”
  我在一家会所的小餐桌前独坐,一个女声缓缓飘来,中文的发音有些怪异。我抬头,眼前一亮,一位优雅的白人女性在我对面坐下。
  “是的,我是一个中国记者。”
  “能看一下您的记者证么?”
  我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我似乎有一种给美女递名片的嗜好!
  “我没有记者证,但我自认是中国最好的科技记者之一。”
  这家会所的主要客人是商人和记者。而当时的我商人和记者的事都做,当不做具体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运作,也不谈报纸经营业务时,我愿意做一个纯粹的记者。
  “嘻,中国大陆记者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职业...”
  “是的,记者是一个很奇怪的职业,中国大陆记者是一个更加奇怪的职业。”
  “你会做人物访谈么?”
  “我会!”
  “那你帮我采访一个人,行么?”
  “谁?”
  “帕丽思.希尔顿!”
  “我试试吧”
  “这是她的联系方式。”她递给我一张名片,然后飘然而去。
  
  (2)访谈
  对帕丽思的访谈是通过伊妹儿联系确认,再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的。在视频中,帕丽思听过我对委托人的描述后,露出一种诡异的笑。帕丽思确是我在各大传媒的封面上经常看到的那个女人,她对我的提问很配合,几乎没有反问我任何关于我个人的问题,只不过整个访谈中,即便是以网络为媒介,我依然觉得整个访谈被她那种诡异的笑所笼罩!
  访谈之后,第二天我写成的文字报道是一个大杂烩,性感、反叛、贵族、奢华、变态、调侃兼而有之。我无法整合成一个单一的主题,似乎砍掉任何一种情调,都会有悖于真实性的原则。
  成文后的第二天,她的电话就来了。
  
  (3)游戏
  再见的地点是在一家酒吧的包厢。她订的。
  她边喝红酒,边看我的访谈稿。慢慢地,酒杯放下,她拿着稿纸,似乎在沉思。
  “这是一篇很奇怪的访谈,如果,如果你会一些法语的话,我想请你做我们的一份报纸的特约记者。这篇访谈太特别了...”
  “特别得不应该发出来,对么?”
  “嘻,可以这么说吧,我想帕丽思也会同意这一点的。谈一点别的吧,你对法语文学知道多少?”
  她放下稿纸,拿起酒杯。
  “我读过不少翻译成中文的法语作品。雨果,大仲马,米兰.昆德拉,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婆婆,嘻嘻,她的《情人》你看过么?”
  “我看过王道乾翻译的,一个叫王小波的中国当代作家特别推崇那个译本。不过我更欣赏昆德拉的小说《慢》,好像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里面关于爱情和知识分子的描述很好玩。”
  “好玩...”,她一边品酒,一边把玩着高脚的琉璃杯,“你很喜欢玩么?”
  她抬起头来,我这才注意在酒的作用下,她的身体正在发生一种很特别的生化反应。
  “我喜欢玩。我曾经很严肃地做过一些事,结果做得很糟糕...”
  “比如...”
  “爱情,理想...”
  “哦,你是一个花花公子么?”
  “可以这么说吧,我可以对几乎任何事情都采取一种游戏的态度。”
  “包括爱情么?”
  “包括!”
  “那我们一起玩一个爱情的游戏吧!”她给我一个促狭的鬼脸。
  “求之不得!”单身且久受情欲肉欲折磨的我怎能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
  
  (4)追梦
  床上的她更加迷人。我们边抚弄对方的肉体,边聊天。她跟我说了欧洲的很多事情,古堡,酒庄,爵位,联姻,调情,珠宝,文学,还有她很多令人捧腹的欧洲朋友。她唯一没有说的是她的爱情,她的身世。
  第二天,她先我起床。
  “帐单我来付,你也可以把这一切看成是稿费吧。”
  临走时,她把她的东西收拾得很干净,甚至我们用过的安全套都被她带走。
  
  几天后,她再约我。
  “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面。”她说话的情态好似下了什么很大的决心。
  随后,我们直奔主题,坦呈相对。也许我的这一生,都不会忘记那时的情境。她在我耳边的呢喃,吻我的小腹,再往下吻,然后拿出一个式样有点古怪的“安全套”。我骑着她在驰骋,但我的感觉像是她在操纵着我这个骑师。我们同时达到高潮,随着吡的一声,“安全套”顶端裂开。
  “我很抱歉,我可以为你作些什么么?”
  “随它去吧,我希望有一个孩子。”
  “可我不一定能做到一个尽职的父亲。”
  “我知道,过几天我就回欧洲了,“孩子”的事,你不用付太多的责任。”
  “可是,我想给孩子取一个中文名字,苏追梦。”
  “好吧,希望我们能有再会的一天。”
  
  苏东波是我的笔名。苏法妹是我给她起的中文名。法妹是我此生的第三个情人。苏追梦,无论你是男是女,我希望你是一个勤奋的人,睡着时,你做梦,苏醒后,你追梦!我期待着三苏再会的那一天。
  
  也许,二三十年后的一天,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王的宴会上,会有一个欧洲王子告诉诺奖得主,他有个中文名字叫苏追梦。我想,那时,我的妻子会接纳这个孩子的。
  
  我努力着...
发表于 2010-4-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明日再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有些情节上的转换并不十分合理,比如,一个访谈对方会很容易接受,对方没有验证记者的身份就能用视频接受访谈,又是为什么插入这个采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起期待苏东坡的后代苏追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做为小说,人物场景对话很简洁明了,显然受西式快餐文化的影响,不过这样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问候新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