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49|回复: 9

锋言疯语(《锋尚》杂志刊首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时尚产业?(2009年春季号)

       中国的时尚产业?对不起,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时尚产业。

    看到了洪晃对当今时尚圈特别是中国时尚媒体的一些看法:“一是没有工业的根基,二是没有文化内涵,三是缺乏职业知识和基本素质。”袁岳先生在“解读中国时尚指数报告中”曾说,中国现在是一种“胡里胡涂的时尚”。

    刚才站在窗边,无数幢高楼,巨大的广告牌,飘忽着的霓虹灯,高架上来往的车,在中国这个最“时尚”的城市里,存在的时尚是奢侈品,韩版,日范儿等等舶来品。这些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举国上下都在大搞经济,都在想着法地往自己口袋里装钱的时候,如何拿时间来思考由精神和文化引申出来的时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服装公司入主中国,看中的就是中国现在“糊里糊涂的时尚”这样一块市场,在市场面前中国本土的服装公司也只能像委屈的小媳妇,从了这大流。当然,不可否认有些许富有的设计师在长乐路一带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创造着所谓中国本土的时尚。可是,只要不经过大规模的生产和宣传,这些永远只属于小部分人,成为一种非主流,而不可能带动全民成为一种风格,进而成为时尚。而这同样牵扯到经济问题,也就是 洪晃所说的工业根基。

    产业之所以能成为产业,首先是强大的工业基础,然后就需要主流的认同和流传。而现在的主流就是外来的时尚,成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瞎起哄的就是那些所谓的时尚媒体,这让普通大众如何雾里看花,去发现中国自有的时尚?

    不过,强大之前一定得模仿别人,从模仿到借鉴再到产生自己的风格,站在巨人肩膀上也许更容易成功。所以希望中国尽早形成自己的时尚产业,不再“扑腾”一下拜倒在别人的华服之下。

[ 本帖最后由 尘冰 于 2010-1-27 14: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性所欲 (2009年夏季号)

如今的时尚男女,对待感情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号是“让爱作主”。可口号终归只是口号,实质上的态度应该用另外四个字来形容——“随性所欲”。注意,是“随性”而不是“随心”。
    的确,新e代人两性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欲望”而非“心灵”。不仅如此,“随性所欲”的态度更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上。

    当然,“性爱”只是“随性”的一部分,“性情”才是“随性”的全部。

    正如郑秀文在“眉飞色舞”中唱的那样——“自由、自由、我现在就要自由。”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新e代人,不象上几代人那样天生就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精神枷锁,自然不愿被束缚,呼吸惯自由的空气,怎能不率性而为?

    无论是那样张扬“欲望的旗帜”;还是“一夜情”、“无性之爱”、“飘一代”、“SOHO一族”、“国际自由人”……都是随性所欲的表现或追求。

    “随性”与“随心”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离不开物质基础,后者纯粹从精神层面出发。

    新e代人,充分享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从不排斥物质追求,相反认为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生活。就算是野外探险,也离不开必要的装备,不是吗?

    与上辈人动不动就追寻“人生的意义”不同,新e代人不愿承担太多的道义,只想享受实实在在的生活,今天比昨天,昨天比今天过得更好,而且,对此充满信心。

    新e代人拿得起放得下,不会有太多牵挂,宁可轻装上阵从头再来,也不会频频回首。也许是由于新e代人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难免养成自我中心主义,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敢想敢做随性所欲惊世骇俗。   

    随心所欲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随性所欲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也许在上一辈人看来,新e代人随性所欲的生活简直是一种放纵,但这正说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国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

    父辈们成长于一个集体意识统治一切,只有共性不讲个性的年代,不可能随性所欲更不可能随心所欲,所谓的信仰变成一种盲从。

   新e代人人的随性所欲,并非缺乏信仰和精神的指引,而是社会开放化和思想多元化的表现。只要不触犯法律和伤害别人,随性所欲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

    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存天理,灭人欲”;还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消灭一切私心杂念”,都是不人道的。

    随性所欲的“性”,本质上其实就是“人性”。

    谁也不能“灭绝人性”,不是吗?!

    神仙才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凡夫俗子只能“随性所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零八落((2009年秋季号)

《锋尚》是一本走在时尚前沿的杂志,《七零八落》则是70后与
80后边缘作家的作品集结。首期《七零八落》丛刊出版后,以其纯粹性赢得不少文友的赞誉。

    本期《七零八落》丛刊以《锋尚》专刊形式推出,似乎偏离了文
学轨道。
    其实不然!我们以为,文学更应站在时代的刀锋上舞蹈,更应立
足于生活的高处歌唱。

    无论是“70后的草”,还是“80后的花”,无论是江南春这样的
弄潮儿,还是古筝这样的坚守者,都具有锋尚品格,都拥有自己的位
置。
1,关于新锐



    新锐是一个当下被滥用的词语,也是一个难以解释的词语.

      我说不清怎样才是新锐,但我清楚新锐不是什么.
      新锐不是聚光灯下的当红炸子鸡,没有粉丝如云万众瞩目的光彩;
      新锐不是斗秀场上的酷哥辣妹,没有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气势;
      新锐不是流行风中的时代弄潮儿,不会哗众取宠被时尚旋风所挟裹;
     新锐不是先锋阵营的前卫人士,不会自命不凡故作标新立异.
      新锐拥有年轻活力,拥有成长潜力,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自然萌发生长,新鲜又不失锐气;
      新锐首先是一种心态,你认为自己够新够锐,那么你就是新锐.

2,关于"70后"和"80后"的PK

        时下风行PK,但"70后"和"80后"的文字摆在一起,并不等于就要PK一番.

       "七零八落"的作品集结,在于形成一种对照.

      "70后"和"80后"两代人,其实共性大于差别.

         他们都成长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都经历过社会转型期的阵痛,甚至大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最大的差异是"80后"比 "70后"有所进化,更能主动融入电子数码时代和物质至上的生活.

        走进新时代,"70后"多少有些被动,毕竟在他们成长之初,还未摆脱计划经济的尾巴;"80后"则生下来就赶上市场经济的时代列车,接收任何新事物顺风顺水.

        因此, "70后"和"80后"的作品不存在针锋相对的PK,只有相映成趣的比照.

       希望这本书收入的作者,无论 "70后"还是"80后",每个人的作品都既有时代的印记又不失自我的风骨.



3,关于<七零八落>



      "70后"的"美女作家"和"80后"的"新概念帅哥"都曾经独领风骚.但我们这本书所集结的"70后"和"80后"作者虽不缺美女帅哥,却并非红得发紫的风流人物,只不过是一些坚持个性默默笔耕的非著名写作者.所谓"70后"和"80后"的名利和光环没有笼罩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和写作状态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七零八落>,身处不同的角角落落自由自在自立自主自给自足.他们才是"70后"和"80后"这两代人生活的忠实记录者,而红极一时的"美女作家"和"新概念帅哥"并不等于"70后"和"80后"的代言人.在这个浮燥喧哗的年代,炒作远比作品本身更能吸引眼球.可再大的浪潮也会潮涨潮落,退潮后的沙滩将会留下什么?
      被嘱目的,不一定会被历史铭记;
      被埋没的,不一定会被时光遗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来家国(2009年冬季号)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新中国建国六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阵波澜。

    六十年庆典轰轰烈烈,但宏大的场景与话语中,却未能体现出家国的概念。

    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再伟大的国也建立在一个个小家之上。小家与大国血肉相连,唇齿相依。国运昌盛,家业才会兴旺;万家灯火辉煌,才是国泰民安景象。

    国破家亡,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大家庭。曾几何时,在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下,大中国山河破碎,多少炎黄子孙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

    六十年来家国,一路风雨一路歌。

    前三十年,个人的一切都归属于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自立自强,亿万中华儿女不惜舍家为国公而忘私,八亿农民在城乡壁垒中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后三十年,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家的富强,并带给老百姓一定的实惠。老百姓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经营自我的小家。

    如今,国家政府财大气粗,无论办奥运搞阅兵都不差钱,垄断国企尤其富得流油。可天量的经济总量,分解到十四亿国民身上仍微不足道。家与家之间,贫富差距亦天差地别。

    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真正的发达国家,无不是藏富于民的。我们不仅要富国强兵,也要努力争取千万个小家的富裕。

    家和万事兴,民富国安定。希望未来的家与国都会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来稿支持!《锋尚》办刊定位是“人文先锋,东方时尚”;宗旨是“解读时尚文化,升华生活艺术”。
chenbin1362@sina.com

[ 本帖最后由 尘冰 于 2010-1-27 15: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锋尚>>杂志三万元重奖评选年度新锐作家与年度锋尚诗人

为发掘和支持文学新人,<<锋尚>>杂志将面对1970年后出生的作家诗人开展年度新锐作家与年度锋尚诗人评选.

    年度新锐作家得主奖品初定为最低价值20000元人民币的<<纯金浇铸毛主席诗词手迹>>一本,年度锋尚诗人得主奖品初定为最低价值8800元人民币的<<世界名人纸钞大全>>和价值1280元人民币的<<第四套人民币珍藏版及银币>>各一本.

    两位得奖者还将被聘为<<锋尚>>杂志专栏作家,并邀请参加年底举行的<<锋尚>>年终盘点颁奖典礼,届时与评出的年度“创业先锋”、“锋向地标”、“领秀品牌”、“新潮服饰”等同时颁奖。

评奖方法
采取自荐和提名结合

自荐者请将个人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出版的著作寄到:上海市漕宝路1555号香港园2号1003室  陈冰收  邮编201101

提名则初定以下人员负责,每人提名两位侯选人::

黄利剑(青年作家,<<锋尚>>杂志执行主编)
小鱼儿(诗人,诗歌报网站站长)
叶芳(青年作家,美国<<珍珠港>>文学报主编)
谭冰(作家,湖北黄冈市文联<<江山文艺>>常务主编)
张尹(80后诗人,钨丝论坛与民刊主编)
玄鱼(诗人,新城市诗刊总监)

初定终评评委
黄河浪(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主席)
张贺琴(上海文艺出版社高级编审)
丘峰(评论家,上海社科院教授)
尘冰(青年作家,<<锋尚>>杂志总编辑)
耀旭(诗歌评论家)
小鱼儿(诗歌报网站站长,<,诗歌报月刊>>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卷首语写的很大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情,写得好,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灌水帮长老 的帖子

多谢老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日之前大爱有疆(2010年春季号《锋尚》杂志刊首语)

又到春节回家团聚之时,买火车票开始排队啦!
     在上海还有一支顶风冒寒排队买票的队伍,只不过是为了观看进口大片<<阿凡达>>.
     俺生性懒散不喜排队,来上海十年就去电影院看过两场电影,一场是<<宝莲灯>>,另一场是<<珍珠港>>,都是约会时应对方要求随机观看的.
     被动看过<<三枪拍案惊奇>>的碟片,既不惊奇又不好笑,演员人人本色到底,桥段无不似曾相识.看来老谋子也学会了老赵的忽悠神功,三枪原来放的是空枪.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中国人的大爱,随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刘欢声情并茂高唱“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如今海地大地震同样惊天动地,却未能惊动中国人的过节气氛.就算是同一个村庄,也还是有家族之分的.大爱有疆,亲疏有别,难怪前不久的气侯峰会上各国自说自话,都不太在乎地球村的死活.
     去年美国灾难片<<2012>>又如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在中国掀起了一阵票房旋风.    现实中,美国很少发生大灾难,倒是我们中国经历过许多大灾大难,这几十年来单是地震就有唐山与汶川两大劫难,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可谓感天动地感动世界,但为何中国却拍不出美国那样具有感召力的灾难片呢?
    中美灾难片最大差别,就在于一个强调党性一个强调人性.
    中国灾难片,如歌颂以市长大人为代表的党政领导英明神武力挽狂澜的<<超强台风>>,基本都是宣扬大人物主人公怎样救民于水火的.
   美国灾难片,则总以平民视角反映小人物如何在灾难中表现出人性闪光与真情壮举.
   相形之下,观众会卖谁的帐不言自明.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各打各的小算盘互相推卸责任.  虽说是同一个地球,但大到每个国家小到每个人,无不怀有自个儿的小九九.
    反正离洪水滔天远着呢!末日之前,谁能真正先天下之忧而忧?
    就算末日降临,<<2012>>里的权贵们不是还可以乘坐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逃生吗?
    不过,看了<<第九区>>里失去家园的外星人流落到俺们地球上的遭遇,赶在末日之前逃离地球的权贵们想必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健如风 的帖子

问好,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