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73|回复: 7

中国古代文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人本没有专业作家,要说有专业作家,那就是御用文人。除御用文人之外,就是为官的文人和在野的文人。大约一部中国的文学史就是由这两种文人组成。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其哲学思想是“学而优则仕”,注定读书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文学则是副产品,借此来浇胸中的块垒与不平,当然也有来抒写人生的得意。
御用文人,是缺钙的文人,仿佛天生得了软骨病,用我家乡的土话说,就是应声虫。这种文人没有思想,是以主子的思想为思想,仰人鼻息而存活,要么奴颜媚骨唱赞歌,要么狐假虎威,为虎作伥。前者多出现在一个朝代新建立,就涌现一批御用文人歌功颂德,极尽肉麻吹捧之能事,哄得主子团团转,脸笑开了花。主子一高兴,就大加赏赐,近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者往往出现在一个朝代走向稳定,而御用文人已摸透主子们的心事,确实已无什么需要歌功颂德,御用文人差不多充当了刀笔吏的角色。他们就祸乱天下,大兴文字狱,搞得人心惶惶,道路以目。几乎历朝如此。
为官的文人,又分得意的文人和不得意的文人。文学有成就者,多属于不得意的文人,因为不平则鸣。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官归田而写《归去来兮辞》《饮酒》诗,李白被“赐金放还”逐出京城长安而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一生穷困潦倒而写出“三吏”“三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被贬江州而写出《琵琶行》,苏轼被贬黄州却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王实甫退职还家写出《西厢记》,吴成恩“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创作《西游记》,汤显祖免职家中创作《牡丹亭》,冯梦龙一生做小官编订通俗文学《古今小说》,洪作国子监生写出传奇《长生殿》,孔尚任“向人难折病时腰”不再热中于仕宦而完成《桃花扇》,龚自珍做几任小京官而在诗词文等方面成就最高而开一代风气之先。舞文弄墨,是文人的天性。
在野的文人,属于为官不得的文人。唐朝孟浩然,一生都在“仕进”不得与“退隐”的矛盾中度过,写出大量的山水诗,著名的《临洞庭》广为传诵。元朝很多作家未作官,文学成就却很高,如关汉卿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白朴写出《墙头马上》。明代罗贯中开创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施耐庵紧随其后有《水浒传》,兰陵笑笑生开创文人独立创作市井长篇小说《金瓶梅》。清代李玉“绝意仕进”创作剧本《清忠谱》,李渔有戏剧理论《闲情偶寄》,蒲松龄一生不忘功名终不得意而创作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科场失意写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潦倒日子写出代表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
为什么为官不得意的文人和在野的文人能有如此的成就呢?
首先,他们是用生命在写作,用真心在写作。可以说,古代文人,绝大部分的写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纯粹为了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这个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例如王维在终南山的辋川别墅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却写出著名的《辋川集》。李清照前后身世的变故,却写出不让须眉的《漱玉词》。
其次,他们远离喧嚣,周身充满静气。离开名利场,身心就放得很开,真正获得自由,这时的文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对宇宙人生作终极拷问。柳宗元被贬,写下了代表古代山水游记成就的名篇《永州八记》。
第三,他们不追求发表,都是准备藏诸名山,流传后世的。古代文人写作,不是为了获取名声和发表来挣一笔稿费,完全是凭兴趣与爱好来做学问,也就更纯粹,不带有功利心。王船山著述,就没想当时社会能刊印,就准备藏之名山的,因此能全身心投入,一生著书320卷,著作收入《清代船山全书》。
总之,要想有成就,必须有坐冷板凳的功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好:“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想,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者,概莫能外。
发表于 2009-12-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如此,当代也不过如此吧,文学己经为奴了哈,你的分析很具有客观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12-18 18:58 发表
古代如此,当代也不过如此吧,文学己经为奴了哈,你的分析很具有客观性,

问好,谢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他们是用生命在写作,用真心在写作。可以说,古代文人,绝大部分的写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纯粹为了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这个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例如王维在终南山的辋川别墅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却写出著名的《辋川集》。李清照前后身世的变故,却写出不让须眉的《漱玉词》。
其次,他们远离喧嚣,周身充满静气。离开名利场,身心就放得很开,真正获得自由,这时的文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对宇宙人生作终极拷问。柳宗元被贬,写下了代表古代山水游记成就的名篇《永州八记》。
第三,他们不追求发表,都是准备藏诸名山,流传后世的。古代文人写作,不是为了获取名声和发表来挣一笔稿费,完全是凭兴趣与爱好来做学问,也就更纯粹,不带有功利心。王船山著述,就没想当时社会能刊印,就准备藏之名山的,因此能全身心投入,一生著书320卷,著作收入《清代船山全书》。
总之,要想有成就,必须有坐冷板凳的功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好:“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想,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者,概莫能外。

收了,知道该怎么去做。醍醐灌顶,醒世喻人。谢谢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三境,问好东辰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静写作,是很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12-19 19:06 发表
首先,他们是用生命在写作,用真心在写作。可以说,古代文人,绝大部分的写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纯粹为了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这个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例如王维在终南山的辋川别墅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却写出 ...

问好,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洛 于 2009-12-22 16:53 发表
安静写作,是很必要的:)

问好,共勉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