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酒如命的人窃酒那能叫偷吗?时人少有应和者。于是我就郁闷,郁闷之极就跑到老家喝酒。 为什么要跑到老家喝酒呢?主要是内子经常为我喝酒生气、磨牙吵架。
曾经对内子说:在老家之外你是王,回到老家不准磨牙--你也不想想,你当着父母的面说人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不是,有多么的傻瓜!哦,对了,连个瓜也不是,最多是有些傻而已。
针尖麦芒,舌剑唇枪,据理力争,决不相让。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三十七岁为止。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都三十七岁了,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再说喝酒确实是个令人向往的事啊。
其实我最佩服的饮酒高手是刘伶,就是晋朝“竹林七贤”中的那位刘伶。佩服的原因是当时喝酒的人不少,但喝了酒还能写出好文章的少之又少;陶公渊明写过《饮酒二十首》的,但不如刘伶的《酒德颂》名气大、流传广。
先说个刘伶喝酒的习惯,那就是在家脱光了衣服喝,有的人偶然发现觉得不成体统有伤风化,就劝说,你知道刘伶是怎样发落劝说者的吗?“伯伦(就是刘伶的字号,姓刘名伶字伯伦))以天作裤腰,以地当裤脚,钻到伯伦的裤裆中嚷嚷什么来的!”
据说刘伶喝酒用瓢,根本不用杯子或爵之类的酒具。他用一个鹿车拉着酒,哪个时候也有马车牛车什么的,并非只有鹿车,可刘伶偏偏要用鹿车。
说是一大坛子酒,其实我个人认为不是坛子――那个时代陶瓷虽有但工艺技术以及使用什么的,还不太可能轮到刘伶这类的非王公贵族使用,那么他鹿车上拉的盛酒是器具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叫酒海的器具
“肉山酒海”、“酒海淹死人”,说的酒海就是一种专门的盛酒容器。前几年听说辽宁挖出了道光年间的酒海,里面还盛着酒呢。酒海是木制的,长宽高各为一米的正方体。哎,这个东西放在鹿车上,很像模像样的,至少是用瓢舀着喝起来方便。
仅仅用鹿车拉着酒海还不算喝酒,刘伶还用雇佣一个人抗着相当于现在的铁锨什么的东西跟着他,并且他还告诉雇佣的人说:我不白雇佣你,走到哪里我醉死了,你就地刨坑把我埋了,以酒浇之,鹿车和酒海归你。
刘伶整天喝酒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找出路。每当他走到一个不能再前行的地方时,他就要高声问一句:真的没有路了吗?然后号啕,然后折返。
长此以往,刘伶的身体每况愈下,首先引起了老婆也就是刘夫人的怜惜。
如果大家真的以为刘喝酒是找出路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刘伶喝酒是为了避祸,避晋朝党派纷争的祸。你想,他整天一副醉曛曛的样子,装嘲卖呆,不就是庄子《逍遥游》末尾的那棵大树吗?“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若哉!”
可惜刘伶的老婆不是哲学家,哪能洞察老刘的心思,争吵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夫妻之间,“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问是贻害”估计就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流传了。
人家刘伶确属高手,一上来就自责痛陈,然后哄着老婆说要彻底戒酒需要搞个仪式,对天发誓,立神许愿,痛表决心,然后才能痛改前非。再然后吩咐老婆也就是刘夫人准备牺牲供品什么的。等一切布置妥当,老刘找个借口就把刘夫人支吾走了。刘伶开始这样发誓:天生一个刘伶,偏爱喝得酩酊。才始五斗酒醉,再喝五斗酒醒。妇道人家说话,千千万万莫听!这是什么誓言?什么牺牲供品瓜果桃梨?那就是下酒的菜啊,等到刘夫人回来的时候一看,老刘同志早已经喝得昏睡不起、不觉明醒了。
醒过来后呢?战争升级了。刘伶怎么办呢?刘伶仰天长啸!
刘伶的长啸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声喊叫,根据我多年的临床~打错了,我又不是医生的,是临屏经验,他的长啸是一种能与天籁和地籁共鸣的人籁,极有穿透力和神经质的恐怖叫声。
刘夫人妥协了吗?结果不得而知。但如果你要是给我一瓶”飞天茅台”,我还是可以再透露给你一些消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