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98|回复: 14

好诗阅读:李利拉《托马斯的发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下诗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诗歌游离于时代之外,成为一种纯精神或是私有的情绪工具。当然,我并不否定诗歌的纯精神和纯意识的作用,并且也很欣赏它的精神和意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我说诗歌需要有载体或是依附体,这是说诗歌所描述的对象是诗歌体现诗意的真正力量。

我觉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二个方面,我更倾向于思想性。我以为,思想性是认识,是表达诗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是诗人对事物内部力量的再挖掘,这个过程我以为是诗歌的核心;在这些挖掘和认识产生之后,我们赋予它们以文字的艺术力量,从而产生诗意。

读利拉的这首《托马斯的发现》,我欣喜地看见一些历史和现实的事件,被诗人从认识和意识的内部挖掘并串联起来,“把世界碾成一个平面,甚至掀去了我们的天花板”;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诗人在思想,这个思想的过程就是挖掘力量的过程。

这首作品视角开阔,认识独到,具有思想性的一首,并且告知当下的世界,观察是多么重要。
建议大家阅读。

附原诗:

托马斯的发现

柏林墙倒掉之后
所有的围墙都倒了
光缆、互联网、工作流软件
把世界碾成一个平面
甚至掀去了我们的天花板
也许从未想到能够
把自己的意见上传到博客
上传一种新的政治视野
那是冲破天花板的视野
向上突破向想象突破的视野

甚至地板最后也消失了
Google让每个人
都生出另一个天才的大脑
自主地搜索你需要的
事实、引文、历史以及
陌生人的个人数据
一切阻碍我们深入挖掘过去或现在的
传统的坚硬的水泥地板彻底消失了

所以比尔·盖茨说
出生决定命运的规则已经改变
地理位置和个人才能的关系正在改变
你肯定愿做孟买或上海郊外的天才
而不愿做纽约波基普西市的普通人了
一个急皮士的时代
已远远淘汰雅皮士嬉皮士的时代
一个用供应链潇洒演奏
沃尔玛交响曲的时代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
哥伦布的发现和托马斯的发现
其实都是存在本身
在启迪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
世界不只是平的
生存的法则
还让世界变成了一个足球场
如果你还不够出类拔萃
最好别急着上场
先坐下来看看比赛吧



[ 本帖最后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7-3 12:08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兄辛苦了,欣赏好诗好评

我觉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二个方面,我更倾向于思想性。我以为,思想性是认识,是表达诗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是诗人对事物内部力量的再挖掘,这个过程我以为是诗歌的核心;在这些挖掘和认识产生之后,我们赋予它们以文字的艺术力量,从而产生诗意。

阳光兄是“内容主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是一位内容主义者,非形式主义者。内容主义者强调自我意义,形式主义者强调公共意义;内容主义者强调自救,形式主义者强调救人;内容主义者强调独立价值,形式主义者强调公共价值;内容主义者在成己,形式主义者在成人(他人)。
人性的深度是内容主义者的终极关怀所在,他的文本是自然;科学知识是形式主义者的終极关怀所在,他的文本是社会。如此而已。1936年鲁迅在上海去世,国人以“民族魂”敬挽之,而没有用“民族英雄”谓之;民族魂属内容的,民族英雄属形式的。魂,因为本干“旡”,所以对时间有着永恒的穿透力;英雄,本于“有”,所以永远只能作为粘贴在权柄上的“正义元素”,服务于空间的“成功人士”的权力寻租。(转载)

---------------------嘿嘿乡长好,其实我不完全是内容主义者,只是倾向精神建立在内容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思想性是认识,是表达诗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是诗人对事物内部力量的再挖掘,这个过程我以为是诗歌的核心;在这些挖掘和认识产生之后,我们赋予它们以文字的艺术力量,从而产生诗意。

嘿嘿,我先把这种观点套进你的诗中读读看说

[ 本帖最后由 木中巷 于 2009-11-20 16: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阳光版主将拙作置于“好诗阅读”。欢迎各位多批评。
我主要还是“先坐下来看看比赛”者。
我总体上还是想向“现实主义”靠,并学习融合一些更富时代特色和诗人个性的表达形式。
我渴望诗歌能与人交流且具打动人的力量。我愿意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借鉴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非常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并问阳光、李利拉二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11-22 00:43 发表
来读,并问阳光、李利拉二位好!

问好兴昌兄。还望多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提起来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延伸在于阅读,而阅读的快乐在于解读诗歌的传达。有一些理论作底,那么理解也就不会生涩。
阳光兄的点评让阅读者有一种开阔视界的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斑斑真善于引导,敬佩!

柏林墙倒了之后,所有的围墙都倒了吗?热切期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寫詩就像在蓋房子
文字的寫作技巧是決定這首詩的外觀
思想是決定房子的價值
如果二者不能合而為一
空有技巧,是華屋不住人
空有思想,又如何請客人來

所以寫詩要現實,不但要思想寬廣渾厚,文字也要不落俗套
千朔一點淺見與之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的观点很明了,所出的题目带有倾向性和侧重点,佩服。
利拉诗歌稍后细看,感觉这个用典有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雨读的仔细,李子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