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前,我曾在南岸的深山中谋生,周末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吵吵着要去秋游,让压抑的心情放松一下,大家思索再三,决定拜访慕名已久的小站电站。
周六一大早,羞涩的阳光在东山顶上若隐若现,同学们聚集在我宿舍门前,还没等我吃完最后一口饭就出发了。学校在山上,小寨电站在山下,须徒步三十多里,来回一整天。
我们一行50多人拖着长长的队伍,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三十多里以外赶去,秋风在同学们头上卷起层层波浪。大家说说笑笑地走着,不断向我介绍小寨电站的神奇与美丽。为了尽早看到不一样的景观,有的索性一路小跑起来,走得快的早已坐在前面路口上等着了。
走了大约10里,脚下出现一道倾斜度约70°的羊肠小道,对面是一座更陡的山,植被异常丰富,完全一种原始面貌。往下看,有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小河,小河边傍着一条公路。同学们说,那就是通往小寨的路,那河是从小寨电站流出来的,水是发电用过的的水。听得这样一说,我们更是加快了步伐,甚至一路小跑,很快来到公路上。这时候,有人兴奋得唱起歌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站在山坡上看山下,显眼的是那条路,走到山下才知道,那条小河才叫美呢。它清丽而舒缓,在阳光映照下,河水清澈见底,水色渐浓渐暗,蓝莹莹的,如翡翠,如碧玉,如玛瑙,一个个卵石上裹满青苔,见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游鱼们匆匆往深潭中游去,深怕不小心掉了队。河滩上的石头也都光洁可爱,圆溜溜的,我真想捡一把踹在兜里带回去尽情赏玩。
看着这样美的河水,有的同学打起了水仗,有的捡个石片倾身往水面投去,任由石片在水面上跳跃,有的摘一片树叶卷成筒当水杯大口喝起来,有的干脆趴在水面上吸吮。看他们喝的有滋有味,我问,味道怎么样啊?有点说很清凉,有的说有点甜。我拘一把来尝了尝,有点苦,我想,大约是矿物质含量太高的缘故吧。
前面不远处有座桥,连接着左右两座大山,仔细一看,并非寻常所见的桥,两座山原本是连着的,小河奔流到此便阻住了去路,于是拼命往前冲撞,终于撞出一道宽约五米高十米的大孔,貌似桥拱,远远看去就是一座桥了,千万年来不曾垮塌,说是天造地设也好,说是鬼斧神工也罢,它就那么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两壁之间,这便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杰作。因为架空很高,人们便称它为高桥。
高桥头上有棵千年古树,同学们手拉手围上去,十一个人才围住。树下大片阴凉遮盖着三户人家,他们端着热腾腾的红薯请我们吃,我们也不客气,因为红薯香甜的味道实在太诱惑人,也无法推辞老乡们殷殷情意,况且,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跋涉,大家早已饥肠辘辘了。桥附近有间小小的造纸作坊,几根木棍撑起一片茅草棚,不足五平米的敞棚下立着一口大缸,缸中浸泡着黄色的纸浆,旁边有一台木制机器,中间压着一叠基本成型的长方形黄草纸。记得小时还用过这种能抽出麦草节的纸,以前面坊的师傅也常用这种纸来裹面条。
我们在小河边的公路上一点点丈量,水比先前湍急许多,抬头一看,小站电站的花木爬出墙头远远向我们招手。电站建在两座原生态的大山之间,那小河恰从电站流出。走进一尘不染的电站,花园一般的优雅环境令眼前一亮。同学们惊叹不已,羡慕不已,也向往不已,如小鸟一般飞进休闲区中的林荫间、花坛前、走廊里、石凳边,这儿摸摸,那儿看看,一个个啧啧连声赞不绝口。
时间已近正午,我正盘算着下一步行动,一个工作人员快步走过来告诉我,我们可以跟城区来的小学生一起进机房参观。我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同学们,大家都喜出望外,旁边的班长赶紧招呼同学们集合整队。刚说完注意事项,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尾随小学生们进了机房。
机房分两层,三台发电机都在地下,地上是监控室。我们刚到入口处就听到巨大的轰鸣声,是水与机器的交响乐。宽敞的地下室里,同样一尘不染的地面中间,安放着一排簇新的发电机,机器们不停工作着。工作人员说,我们脚下就冲激着暗河的水,它推动水轮机转动而产生能量,从而带动这几台发电机发电。我们一边听着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一边缓缓移动着脚步,一边想象着电荷如何从这里一点点流出,一盏盏明灯又怎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从发电机组身旁走过,再上几步阶梯就到了监控室。监控室也是一尘不染的,洁白的四壁上挂满了各种仪表,显示着转速、电压、功率、发电量等等数据。靠边有三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前都有一位工人注视着仪表。据介绍,监控室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坚守在岗位上,只要仪表上显示数据不正常,工人们就会立刻采取相应措施。
据说,这座电站于87年建成,是当时川东地区发电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电站,采用低坝取地下暗河水,再由暗河水形成巨大落差产生能量带动转子转动,引用流量为每秒6.9立方米,装机容量达3×63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9 632万千瓦,能管着百多万人使用呢,就咱们这一带的人用,根本用不完。
听着这些陌生的术语,大家似懂非懂,却感到无比自豪,处在穷乡僻壤,用着小寨的电,夜夜灯火通明,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大家默默感谢着电力工人的辛勤劳动,也暗自鼓着劲,力争学出点名堂来。
秋游回来,已是黄昏,校园里一片寂静,唯有各色灯盏在操场上投下一片片辉光。睡梦中,还在那苍翠欲滴的峡谷中徜徉。
那以后不久,电站的同志曾到附近的学校动员老师们大力使用电器,提高生活质量,并承诺给予三折优惠。于是我们纷纷进城买电器,很快家家都实现了电器化,几乎人人都成了不会洗衣烧煤球的闲人。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小寨电站依然释放着它巨大的能量,点亮了数万人家的灯盏。听说电站建成后,因为水源地开发,人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和最长的地缝,如今那片原生态的地域已成为森林公园,天坑地缝也成了当地一大名胜,那路也铺上柏油了。什么时候有闲了定当再去踏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