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10|回复: 4

【人间情话】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亲前几天打来电话,很婉转的问我中秋能否回来,说母亲想我都流了几次泪了!我挂了电话就无法安静了,我知道父母亲半年未曾见面,想他远离故园的儿子了!亲情大于一切啊!我深深懂得的。。。。。。
    昨夜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大半个夜晚,我渐渐入梦的时候看见了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带着常有的憨厚的笑容,出现在我的梦中,然后我就苏醒了。苏醒的枕边被泪水浸湿了一大片。我在无法入眠。从春节离开那片记忆里始终熟谙的故园,父亲花白的头发在寒风里零散的飘飞,我就时时刻刻的想起父亲,以及儿时父亲疼爱我的种种场景。大半年了,身在外不由己,总想回家看看,但是总有琐事缠身,于是总是在梦里与家人团聚,醒来泪眼婆娑,看窗外月明星稀,我内心翻滚。这尘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暗自叹息也是常有之。
    父亲是一个一辈子勤俭谨慎的厚道人,见人面先是一脸笑容,然后就是嘘寒问暖,中华民族的忠厚父亲秉承了全部,小时候我们与邻家孩子发生争吵或者打斗的时候,父亲总是最先去邻家笑脸赔着不是,然后回家让我们站在他面前,不打不骂,只是语重心长的循循教导,对待别人要客气谦让,不能霸道不讲道理,直到我们点头悔过了,父亲走过来摸摸我们的头,叹一口气,回转身不再说话。。。。。。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我们一家6口就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在农村,没有劳力的家庭在那时候是很艰难的。记得那时候每当大队分粮食的时候我们背着背篓走到大队的麦场里,总是呆在最后等人家分完粮食了才走上前,畏畏缩缩的站在那里,那些有劳力的人家总会说一些风凉话:“干活的时候不见你们家的人,分粮食倒是积极啊!”我们姐弟们不敢吭声,默默地背着那些别人分过后的小玉米棒子、小红薯和土豆,满含泪水回到家,嚎啕大哭!发狠长大了一定活出人样来,争一口气!
   父亲听说了,常常面对着门口那株桑树,狠劲的抽那劣质的香烟,默默无语,从父亲那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的难受!父亲在乡里卫生院当医生,为了节省开支,每天下午从20里外的乡上走回来,下地干活,早晨起来还去山坡上扛一捆柴火,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去乡卫生院上班。每次父亲出诊会有那些病人家属给一些农产品或者吃的,父亲都不舍得享用,都用那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挎包背回来拿给母亲,放进那个母亲陪嫁过来的红箱子,不时的分给我们,那个年代我们最向往拥有的就是母亲那个红木箱子了。。。。。。
    父亲每次出诊回来,母亲总会办法给父亲做一些好吃的调剂生活,母亲想着父亲为了一个家的不容易只能默默地做着这些,可父亲总是责备母亲,然后把碗里好吃的一一拨给我们,那时刻我看到父亲,就看到高大的身影,父亲就是我一生的影子,不是崇拜而是倍感亲切!
    当儿女们都一样长大飞出老家那个温暖的巢时,父亲两鬓的白发渐渐增多,背也驼了不少。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父亲都是那一脸幸福的笑容,说着:“别拿东西,我跟你妈够吃够喝,都好着呢!你们花钱的地方多,就别浪费了!”父亲把我们那些给他买东西叫做浪费,这个词语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隐隐的疼,父亲给我们的远远大于我们这些,我们做的在父亲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父亲流泪,我很奇怪父亲难道没有泪腺么?我问母亲,母亲说:“小孩子知道啥?你父亲流泪都在心里呢!”我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的话是多么的深刻,对于一个农村的妇女来说能说这样的话,说明母亲对父亲是多么的了解和理解!父亲第一次脸上凝重的表情是在哥哥去当兵的时候,80年代农村孩子出头路面只有两个出路:考学,下来就是当兵。外面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遥远而遥不可及!为了哥哥当兵,父亲犹豫了三天,然后提着一块猪肉和10斤自己做的甘蔗酒去找乡里的武装部长,还好武装部长老婆找我父亲看过病,所以开了后门,在众多的青年人中,我哥哥很幸运的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带上大红花坐着汽车走出了大山。那天锣鼓喧天,哥哥在上车的时刻哭了,父亲走过去给他背好背包,然后习惯的摸着哥哥的头,说:“出去了,就好好的干!别想家,照顾好自己。”简单的话语,但是背后蕴藏着多少父爱和关怀!知道父亲有风寒关节炎,哥哥在部队上给父亲寄回来大头鞋和棉帽以及棉裤,父亲总舍不得穿,最后在母亲的敦促下穿着那写哥哥寄来的衣服和鞋帽,走在村子里背着手,很幸福的样子,村里人热情的打着招呼:“吴医生,孩子寄来的军装就是好啊!”父亲热情的回应着“是啊是啊,还是部队的东西好啊!”我知道父亲这样做是在一种善意的炫耀,那种幸福想跟别人一起分享。
父亲一生节俭,我上学的时候多半随着父亲的工作周转着,每次吃饭父亲都是相当的简单,吃干饭总是一个菜就着开水,每次吃到最后父亲先结束然后让我把锅里的饭就着剩菜一起吃了,还说小孩子要长身体,饭菜里油水多,吃了好。现在每每想起来我就想哭,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对于多一碗饭那就是奢侈!父亲每次下乡回来或多或少的从挎包里拿出一些水果或者馍、饼干之类的食品,晚上我在灯下看书的时候父亲就会悄悄的拿出来放在我睡觉的枕边,然后招呼我,晚上饿了枕边有些吃的。简单的话语不加修饰,但是回过头我想起那时候的父爱比起现在的大鱼大肉、鲍鱼燕窝来说,简直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终于不负父母的期望, 从大山里考学走出来了。我非常清楚的记得那天下午,我与母亲在门前那块菜地里给辣椒上肥的时候,父亲从夕阳里绕过西边山梁那片竹林,哼着小曲儿,一道道霞光把父亲的身影镌刻在老家那道山梁上,像一幅油画那么富有诗意和情趣。待走近的时候,父亲高声喊着:“都快回来!都快回来!有好事哩!”母亲说:“啥高兴事让你这么疯涨的?”父亲说:“死婆娘快快回来,炒菜喝酒!”酒桌上,父亲破例给我倒了一杯酒,然后对我说:“孩子,你到底没有辜负我跟你妈的期望,终于考走了!”父亲颤抖着手从他那破旧的黄挎包里拿出那金色的录取通知书时候,我内心的激动比现在中了500万大奖还厉害,我接过通知书的时候我哭了,多么不容易啊!多少年的寒窗不说,多少年我来回奔波在学校与家这几十里山路不说,多少年父母亲那辛苦的汗水与艰辛,那盼望的眼神,在这时候一切都让我感觉世界的美好与温馨。父亲照样过来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是个好孩子,爹没有看错啊!从小你都有文曲星罩着呢!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跟你妈照顾不到你了,你自己要好好的啊!”一句好好的,多少嘱托多少父爱与亲情容纳其中,只有我理解和感受到了。
临走的时候,那场班车从山脚拐过来的时候母亲就不停的哭,父亲从怀里颤巍巍的掏出一叠钞票,那钞票有大有小,褶皱和油渍的表面折射出钱来之不易,当带有父亲余温的钞票落在我的掌心时,我的泪水止不住流满面颊,我看父亲的脸又一次凝重,毕竟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程,而且一去就是多少岁月。父亲脸上的苦楚我到现在也能闪现在脑海里,父亲一言不发,放钱的手捏住我的手,用了用力,然后就回转身消失在路口的树林里,我知道父亲不是不想看着我,而是不忍心父子离别的场面让我牵挂,当我从奔跑的客车窗口回望时,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屋后那道山梁上,望着客车扬尘而去的方向,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父亲!
现在我们都已经而立之年,女儿已经上学了。父亲也日苍老,斑白染透所有华发,每次回去父亲就老了一截,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每次父亲想起我们的时候,就会打一个电话,问寒问暖,但从来不提及回看看,总会说我们在外面忙,没有多大的事就别费心往回跑了,而母亲在旁边骂他说不说真话,想儿子就直说。父亲就责怪母亲不识大体,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他们俩老骨头没啥大不了的,就别折腾了。于是我就想回家去看看,并不是想看父母亲的生活过得怎么麽样,也不是想给他们多买一些什么,在现今社会他们的生活已经改观了。我只是想在老家的屋子里,那寂静的夜里,灯光下,陪父亲坐坐,陪他老人家聊聊天,拉拉家常,把父亲想说的话都让他倒出来,老年人需要有人陪他倾诉,陪他宣泄内心的孤寂,这样他们心里才会畅快,舒服。那种夜晚父亲就会拿出他珍藏的水烟袋,嘬着水烟,家长里短的给我说老家的琐碎,不时母亲插一句,父亲就呵斥她,我知道那是父母之间的一种乐趣,我就在旁边陪着笑。俗话说:顺着为孝!父母亲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儿女们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给予,需要的时候那种难得的亲情和孝顺,顺着他们的性子那就是孝道!父亲常常在喝点酒之后就会感慨的说:“孩子,我在你小时候就看好你,知道你是个善良孝顺的孩子!好人有好报的,一定要记住对别人要厚道啊!”
父亲是我一生的财富,他不但给予我生命,还给予我做人的准则,更多的是无尽的关爱!直到自己为人夫为人父之后,才知道作为一个成家的男人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父亲我愧疚的太多,从小他就带着我辗转在山川之间,他工作到那里我就跟到那里,我感受的父爱多余常人。每每看到那些年迈的老人时我倍感亲切,父爱母爱大于一切!
曾经我写了一首诗歌《父亲》,我清晰的记得其中的一段,在这午夜我想吟哦给远在老家的父亲,但愿他在梦乡里能够听到儿子的心声!

父亲,他乡的风雨让我想成
一树梨花,春风浩荡
我为你  带来
整个季节的丰沛  缘自
我流水清澈的眼神!

昊飞泓
2009年9月21日星期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9-9-2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如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哥哥当兵,父亲犹豫了三天,然后提着一块猪肉和10斤自己做的甘蔗酒去找乡里的武装部长,还好武装部长老婆找我父亲看过病,所以开了后门,在众多的青年人中,我哥哥很幸运的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带上大红花坐着汽车走出了大山。”

读者这样的句子让人想流泪,小民活着多难啊!梁小斌有一首诗的题目叫“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许多人确实不能够走进中国的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山里的孩子能走出来只有当兵考大学,一位农村父亲供养子女多么不易.谢谢参加征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雪。

常常想起老家,所以亲情就缠绕着思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