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76|回复: 3

随心着意 神游心骛——姜慕水组诗《春江花月夜》赏读(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心着意  神游心骛
姜慕水组诗《春江花月夜》赏读
痴山

又是星期天,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不经意敲开“万松浦”的门。眼前一亮,姜慕水组诗《春江花月夜(外七首)》开门迎客。
寒喧罢,跟帖一步到位。更靓,奇文共赏,原汁原味原锅端来:
大雁:“语言很是优美,意境十分出色,解构式的新古典主义手法令人眼前一亮。胸怀中如果不是沉积了厚实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思考,就写不出这诗了。”
北京猿人:“大雁版主说得很到位。浅补:中国诗歌里尤是山水诗以《春》首为佳上。作者也把握了五个意象中月为重的内核,展开丰富的想象。樽前望月是思恋和怀想,意境深远……”
林澄涛:“解构主义是西方继现代主义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流派。引进建筑美学评此诗确实很妙。新古典主义也是一个建筑流派。这首诗确实有解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相和的特色。”
该说的都说了,卑确无甚高论。鉴于之前所读解构主义诗作多为细微琐事,直面古典诗思壮丽山河的诗歌,所读实在不多。诗如美味,尝之为快。

打工所遇,年近五十又触新学。看《建筑识图》,里面有结构、构造概念,无解。后查词典得知:“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组成和搭配;构造:各个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用于诗论结构主义、构成主义,解构主义,当具初始意并融会相通。
问到一位做建筑项目经理的工程师,什么是解构主义?答曰:“俺是学结构的,没学解构主义。笨心眼想想:大拆大卸,一件件琢磨,重新装呗。”
至于诗歌,似乎即拆心之外的,还要拆物质世界之外的。
说到诗歌,似乎即装物质世界之内的,还要装心灵深处情感深处灵魂深处的。

还是读姜慕水组诗《春江花月夜(外七首)》。
读《春江花月夜》,当然想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想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从姜慕水的《春江花月夜》里,读到的是巧妙的问答和穿越时空的心灵邂逅。
第一问如何问的呢?诗人如是问:“夜晚在向何方泅渡?我用一根食指叩问月光。”月光怎么答的呢?“月光发出清脆的响声,掺杂着几滴鸟鸣。像极了一种回答,溅落如清澈的雨珠”诗人理解到了什么内容呢:“夜晚向晚风泅渡,向最终的光明泅渡,直至翻越下一道风景。”
有点奇怪吧,比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更奇不是?更奇是“掺杂了几‘滴’鸟叫”,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韵味。诗人心领神会。明白了“向晚风泅渡”,“向最终的光明泅渡”,“直至翻越下一道风景”。至此象征意蕴当已清楚,也就再不饶舌。
第二问呢?够复杂的:“是谁推了夜晚一把,让它一晃身,置于春日天空下绿色的阴影?”延伸到“阴影不断地蔓延,蔓延上一朵芍药的脚踝。”再延伸“脚踝也是清香的,让紫蝴蝶觅到香彻的芳踪。”
问的奇啊,答的思路更奇:“我跟着一只蝴蝶翩飞”,也就找到了答案:“飞到裹着红帛白雪的广陵花蕾。”
对于嵇康和《广陵散》典事,许多读书人当不陌生,可下面你就一定陌生了:“广陵”成了一个人,是诗人的朋友。看:“广陵站在长江边上翘首等我,”“弹起月亮万缕飞扬的琴声。”诗人说,“我知道,这是老友在对我以一种古朴的方式欢迎。”而诗人赴会的方式更具新意:“我轻轻地跳到一个浪尖上,随春江而潜行,随春潮而汹涌,”“像一只敏锐的鸥鸟,用轻捷的翅膀不住地扇动”。接着当是诗人看到的“广陵”把夜晚推得一晃之后的美丽景观。养眼,从江中到天空,直到“落花纷纷荡漾在历史的酒盅。”不多说了,还是细读姜慕水版《春江花月夜》吧。

姜慕水《扬州在三月打开自己》、《枕着两条河流的扬州》、《阅读扬州》、《瘦西湖》、《十五个月亮》、《栖灵寺的那缕佛光》、《扬州清曲〈板桥道情〉》,七首如钟磊组诗《月亮摇醒的歌谣》。都把视角伸到了扬州。这又如一万个观众眼里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似的,窃以为二位在平分扬州月色。
欣赏《扬州在三月打开自己》:总让人想到“烟花三月下扬州”,当然知道下扬州的是西辞黄鹤楼的故人。读此诗,联想起古典诗歌技法起承转合老四步。不信,看:起步:“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打开袅娜的自己。像一朵盛开的琼花,打开玉蝴蝶美丽的翅膀。蒙蒙烟雨,捋顺出天空自生的牛毛。”承接:“天空在三月之上,扬州之上,起伏高阔如迷局。”转折:“什么东西在翻卷,是旅人澎湃的心声还是飞动的云翳?游人如织,编织街巷的喧闹,编织一幅繁华的布匹。”合龙:“到东南去,不必身随孔雀,展示悲情的羽翼。在花香汹涌处,沉是在烟波里,浮是在烟波里。”读此,突想假如旅游部门有眼光,选此诗宣传扬州。定会挠得人心痒,只是略显柔软而已。
欣赏《枕着两条河流的扬州》, 无论是“两条河喂养着的扬州”,还是“在地图前一伸手铺展开扬州的两千五百年”;无论是“吴王为我第一次打开新筑的城门,欢迎我入城为王”还是“我眨了一下眼,一朵烟云瞬息升起在我的眼帘。”空间、时间自由转换,转喻、换喻轮换自如。至“烟云向前飘去,高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浪花,浪花洗涤生锈的眼睑。”窃以为,这首诗在这里结束挺好,下面绕来绕去,似乎多了。

《阅读扬州》当读  “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明月夜。”“落魄江湖载酒行”,“十年一觉扬州梦”。姜慕水《阅读扬州》亦如是。
瘦西湖,顾名思义,当是杭州西湖瘦瘦的小妹妹。嫁到扬州,当是扬州的俏媳妇。姜慕水笔下的《瘦西湖》,隐约也透着这个韵味。
写扬州,写五亭桥,写十五个桥洞下躲着的十五个月亮,顺理成章。而姜慕水的《十五个月亮》月亮却是“活”的,而且能象金鱼一样“豢养”;而且月亮还能“下崽”,下的崽一跳能跳向一年之后,还能“沉浸在瘦西湖婉约的风情中。降落在五亭桥轻轻托起夜晚的那五片莲花瓣上”。还能象鸟儿归巢似的“轻巧地钻进第二日黎明早起的露珠。然后露珠展翅滑翔在晶莹剔透的湖波中,等候着夜晚的颠峰。”之后的句子,虽然警句迭起,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总觉有失含蓄,可能作结更好。
读到《栖灵寺的那缕佛光》,又碰到我读这类题材诗作的相同问题。作为宗教,我总觉得属于意识形态,多少有唯心的成份。尽管我对佛理有好感,但一想到佛的历史,佛的兴衰大多同权力、金钱和政治藕断丝连。于是乎,还是绕过去了。
读《扬州清曲〈板桥道情〉》,同读大多音乐题材的诗歌相类。总感觉音乐题材诗作在听觉感染力方面同音乐本身比存在劣势(尽管我也写音乐题材)。你想啊,作为语言文字载荷的诗歌,其“能指”在于声音,形体。尽管汉字形体有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优势。但毕竟局限于“能指”范围。说到“所指”,即语言文字蕴涵的本义(内涵)。诗作中相对固定义之外,还有戛戛独造独特创造。正因为这种特质。从一定程度上赋予其顽强生命力和独特创造力。特别是在相当多人难沉下心来阅读的现阶段,这个难题愈显突出。虽如此,这首诗还是极细致、绵密的表现出了《板桥道情》的独特魅力。就让我们共赏佳句吧:
    “《板桥道情》打开我折叠的一对翅膀,把风中的辽阔打开。”
“鱼儿轻轻纵越,追赶着金灿灿的太阳。阳光纤细如抖动的针尖。”
“一支清曲,渐渐沉入一只茶杯中央。像撒满青色的石子亲吻着河床。”怎么样,动感、幻觉、听觉、视觉,心理感觉有点相融相会吧。
读写扬州的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令人陶醉。诗眼灵动如“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又如“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如“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还如“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其佳句滋润得人陶醉。与姜慕水诗歌对映更是受益多多。
姜慕水《春江花月夜》,大雁、北京猿人、林澄涛点点中的。窃以为从思维视角看还有随心着意,神游心骛的特征。而在题材开拓方面,歌德所论:“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与此诗颇为契合。
以此论为本文作结,若何?

2009年8月16日
发表于 2009-8-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欣赏,希望能附上原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莫求诗友

谢谢莫求诗友,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