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32|回复: 1

一片冰心在玉壶——有感胡一心老师建设外来人口读书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不少诗人如王维、崔颢、王昌龄、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笔者是一名新上海人,认为成功路是条条通是罗马,但有一条就必须是学认字、会读书、会用书,用知识来武装熏陶自己。近段时间闲来无聊,网上浏览了这个关于“胡一心”这个关键词,被他建设上海外来工读书会的事迹所感动。严格的来说,本人不喜欢“人肉搜索”,但这个名字紧紧的吸引了我。上海几百万外来人口,除政府外,谁会如此挚爱般的关爱外来人、农民工?

          简单的网上资料显示:胡一心是一名退休医生,每月一千多元退休费。从这个背景来看他不是财大气粗腰缠万贯。大量的新闻报道文章报道得知,胡老师建设外来人读书会受到了许多挫折和苦头。《瞭望周刊》一篇报道这样写到:“成立三四年后,这个小小的民间组织几乎登上了上海所有的媒体。此时胡一心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出名没有给读书会带来任何费用的支持,只有一纸通知。2002年冬天,民政部门以“没有司法登记,属非法聚会”为由,强令读书会立即关闭。经过一番打听,胡一心才明白,原来农民工的社团是“登记不出来的”。那一年春节,会员们各自回老家了,胡一心在上海为读书会的生存而奔波”。

          这种行为是什么?公益、慈善、赚钱、没事干、闹着玩?从1998年4月在上海市虹桥地区成立的这个读书会,到今年已经15个年头,胡老师也为这个读书会奋斗、操劳了15个年头。

          在前几年来,这个读书会形成了两条“铁打”的规定:每周日有一次活动,以讲课和交流"轮番登场”,风雨无阻;每个会员每两个星期必须读一本书,写一篇体会文章。读书会并设置了八个详细的栏目要求:(1)学说上海话(2)新闻锁谈(3)书海撷英(4)一行风 采(5)读书时间(6)警示坛(7)探索频道(8)下周安排。常年的坚持,让这些外来务工者获益匪浅,一些人因此脱离了简单的体力劳动,步入高科技行业工作;一些人通过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成为企业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有一些会员的文学作品获得文化部、中宣部的表彰,有的艺术作品还获得国际大奖。在这些外乡人眼中,读书会已成为一个提升文化素养、充实精神生活,并帮助自己早日融入大都市的平台与桥梁。

           著名学者、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回顾五六十年代,他从安徽来上海“务工”的经历,他认为虹桥外来建设者读书会这样一种自发的、志愿的、服务于务工群体的学习型组织是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福音,自己当年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将会感到十分荣幸,并认为这对于上海城市精神建设是一种良好的补充,希望上海虹桥来沪青年指导中心能将这样一种服务做得更好。

           为此胡一心老师也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劳动保障部授予“第四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等称号。2005年度喜获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和优秀项目奖二大奖项,当时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杨晓度等参加会议并颁奖。胡老师这种行为得到了上海市委、市府及各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话语落到现在,读书机构主办的新上海人网上记载着读书会的历程与辉煌与现在的无奈。论坛上版主zwy1986发帖说:“十年的读书会,最后剩下的寥寥无几!我们现在在苦苦支撑着这个论坛,希望的是能够唤更多的曾经一起风雨同舟的会友们。就像一个小孩,苦苦培育了10年,但10年后要舍弃这是谁都舍不得的,因为我们投入了感情。不想舍弃,但又拾不起!因为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读书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快乐和温馨”。

          现在上海正在如火如荼的迎世博,上海正在打造世界的金融与海运城市。外来人口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过去的、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上海建设,外来建设者付出了辛勤与卓越的贡献。这样的读书会还会回到我们这些新上海人身边吗?还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吗?

          写到这以将至清晨。这时我想到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想必胡一心老师,这位老人对新上海人读书会的希望和寄托是一种何样的心情。

          胡一心老师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但愿能使我们新上海人能传承这位老上海人的冰清玉洁之心,建设好着个读书会。
发表于 2009-7-1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这位先生的好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