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94|回复: 10

我和书的缘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每到一个地方,如果有时间,都喜欢去新华书店看看。
    一般也就去逛逛,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就象是女人逛商店,总是希望突然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宝贝。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 ,选择几个熟悉的作家, 或者想知道的内容 ,动心了, 就拿下来翻翻 ,有几处内容能够让我有所心动了, 就会打算买。买来也不马上去看的, 都放在我那不大的书柜里, 有的几年也不会去关心它一下 。我想有的书应该在怨我薄情寡义了吧。
    其实去那些新华书店,还有个原因 ,就是往往能够看见一些那里的名家的作品。 大凡不太出名的作家, 他的活动范围不会是很大的 , 但是在当地肯定会有他们的作品。 这些作品, 也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喜欢的。还有些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书,  虽然现在网络上都可以查得到, 但总不如自己手里有本书来得踏实 。还有个原因就很简单了, 人在旅途 , 象我这种不是那么喜欢现代生活方式的人, 往往看书就成了填补集体活动空白的最好内容。
    我之对书, 情有独钟 。我家没有藏书 ,从小除了教科书 ,在家里就只能看见父亲作为党员拥有的一些政治书籍。 他不认识字, 这些书也就成了我的收藏。那个时候并读不懂这些书 ,可能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附在书里的领袖像---那些高大、庄严的形象到现在我的脑子里还会出现。在读高中之前, 没有自己正经的书。 看得最多的闲书 ,就是那些连环画了。 反正能够拿到手的都看, 也不管是什么题材。 这个过程 ,可能有两个作用: 一是记住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故事情节应该没有记住多少的,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最大的渠道还是听大人讲故事和听唱道情----这些人物在连环画里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形象, 比如象赵云 ,总是白甲白马长枪, 英勇潇洒。第二个作用, 是开始知道有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好书 。朦胧的向往着去看这些书, 所以以后凡是发现一本, 总是会欣喜如狂 ,一看到底 ,如饥如渴,  生吞活剥。
     读高中了, 手里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钱---一个星期5块 ,就开始了买书的经历。 记得买的第一本书, 是李白的一本诗选 ,0.59元 。淡绿的封面, 不太厚 ,是比32开还要窄点的开本---现在似乎不多见了。在读高中的时候 ,有个非常好的机遇:有个同村的, 比我小两岁, 他在浦江中学读的是初中, 但是他来这里比我早一年。 我来的时候, 他因为父亲的关系, 得到了一个管教职工阅览室老师的特别关照---给了他一把钥匙----这就变成我们俩的福音了,一有空闲,两个人总是会钻进那个不大的房子。 说是阅览室 ,其实应该是个书的仓库 ,里面堆满了书,就只有一张小课桌。在里面往往只能倦缩在书堆里 ,但心的空间却也已经被书的海洋无限的扩大了 。也记不得看了什么书, 反正在那短短的几个月里, 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读书的高潮。这次经历最大的作用 , 就是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 ,外面的许多东西是我想都想不到的 。有个事情还记得, 就是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了几幅菊花的照片, 是16开整幅的。 我们的心被它们的美丽震撼了, 一起做了件亵渎书的举动---偷偷的剪了下来, 我也分了几张, 一直珍藏了很久---现在不知道在外婆的老房子能不能找得到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对书是相当的尊重的。从小就知道,要尊重“字纸”,凡是有字的纸,是不准带进毛厕的。对稍微厚点的书,都会用报纸或者牛皮纸包好封面。我看书都不会去折角留记,那个时候,这书大约就是我最可珍贵的物件了。这样的想法,至今未变。穿衣、吃食可以随便简单,自己想看的书却不能随便。于是就陆续有了《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凡是古代经典的几乎都有。
    买书的第一次高潮,是在宁波的时候。那个时候走出校门除了看电影,就是逛书店,宁波的书店没有我不知道的。那时好象也不太去关注自己想看什么样的书,只要有钱就买。什么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哲学的、文学的都有,五花八门,记得还买过《军警格斗技术》和《篮球裁判规则》。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也还是有目标的,那就是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类的书比较多。 在前三个学期,家里的条件好,每次都给我400左右的费用,这是很宽裕的,因为我们每个月学校还发30来块的补贴,基本上解决了菜钱。粮票还用不完,可以偶尔的去换几个鸡蛋吃。所以那个时候我简直就象是大富翁,记得除了买了一件衬衣和一个收音机,剩下的钱就都买书了。最后一趟回家的时候,请了校工帮忙托运了这些书。
     那个时候,也是思想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当时我有三记:天天记日记,去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有笔记,看了电影有“影记”。那个时候,求知的触角到处搜索,也是最充实的一段日子。最后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后的路怎么走?是研究经济去呢还是文学?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一直向往的理想。----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是多么的幼稚和狂妄哦---其实到现在,不管在哪个方面,还是一事无成。
     参加了工作以后,与书的热恋也就结束了。周围的环境,生活的压力,人生的坎坷,让我不得不去研究社会这门学问。社会的学问在书上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有自己以前读书得来的想法和现实的深深的冲突。自己对书的感情,在现实里往往被人嘲笑。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感情被深深的埋在了心底。只是在偶然的时候,它会出来与我亲热一下。外公在我毕业的那个学期就生了重病,在我参加工作的当年就去世了。所以我过早的进入了生活。第二年结婚,接着就有了女儿。人生的大事接踵而来,对于那构建象牙塔的理想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了。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对书的感情产生了一种责任---她也到底与我有些相象,也喜欢看书。但是后来发现书架里多了许多郭敬明、韩寒的书,看了看,不知所云。是我落伍了?于是就又有了主动逛书店的习惯,也经常上些读书网站看看,发现现在的文学没有变,对于好东西,散文还是那样的,诗歌也还是那样的,小说虽然单薄了点,但是想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还是一样的。
      看来是女儿的兴趣偏了。于是变得罗嗦了起来,于是又得不断的看书,于是也又不断的买书---陪女儿逛书店。
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言诚是。现在觉得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借读的几本书。而对女儿来说,家里我买的书往往不屑一顾,只有她自己亲自去书店选择的才是她喜欢看的。我的任务也就只是做个导购罢了。
    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通达,对书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年轻时对书占有的欲望,看书也多了刻意的选择。许多的内容好象都似曾相识,真正能够动心的地方在一本书里也就会找到几处。对一些新的观点,都会去静静的思考一番,认为对的,马上会按照自己的方法表现出来。于是,思想好象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得模糊而又好象非常的清晰。
    但是,在我心里,书始终是长者,教我知识,我尊重她。始终是朋友,让我快乐,我喜欢她。其实书也就是自己,是我生命的延续,我热爱她。
发表于 2009-6-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给你提下来,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8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还是纸媒的读来有感觉。
三更有梦书当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还是纸媒的读来有感觉。
三更有梦书当枕。
-------谢谢了,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大凡旁人眼里读书的苦像,灯影,
于真读书人来说是不以为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那是莫大的乐趣.
野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书的痴迷,才能让乏味的生活多些鲜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可能是一种支撑.谢谢妙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到心情文字,可见是一爱好阅读之人了,打开这一页你会每天都读到好的文字,我们下一步将会推出好文赏读,也希望你常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