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临屏点评更重要的是相互的交流和学习,借此机会我将部分诗友的作品修改稿也搬来对比下,学习他们是如何在修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
不当之处,还请多多交流、指教!
一号木中巷作品
1、[固定诗] 《秦淮河》
我可以不说秦皇岛
却不能不提秦淮八绝
三五朵野花,串成一种极品
拆开命脉,谁会忘了
且让掌心纹路收下祝福
远了,近了,爬满手写的主题
你们是山村的骨头,肋骨
是最重的根。
修改稿:[固定诗] 《秦淮河》
我可以不说秦皇岛
却不能不提秦淮八绝
三五朵野花,串成一种极品
烙下胎记,谁会忘了。
夜是一只笔,要写就把笔划出
远了,近了,爬满手写的主题
你们是山村的骨头,肋骨
是最重的根。
真正的诗人往往和词语有着联系密切,能用纯熟的语言表现背后的深意。木中巷对于秦淮八绝的书写带有自己独特的感思。
诗人改动的是第2节,我不是太明白,怎么从“秦淮八绝”直接过渡到“笔”了呢?个人感觉此节改动后,和诗歌的整体不是太协调。相比之下,原作2节则更有诗味,更为顺畅!
2、 [意象诗] 《亲人啊亲人》
我坐在环岛路边,对着台湾
来自大西洋的风,执着着问候
那些中毒的细菌,埋伏耳朵的叛逆
人流,这根弦断了。
这个夏天雷声和它的庆典太远。这样
我只能描述一种状态
生锈的词语,拖着黑暗的尾巴
天空传来的乡音,摇出泥土的白
向一块石头抬手
夜刺痛发梢。在一米之外
街灯又写下一封家书
一片灰色的云,吊起悬空的月亮
这比刀子更能伤人。
在六月的缝隙,我不忍睁眼
任雨水涂抹。
这是野牛的故事,源于啄空的泪。
修改稿:[意象诗] 《亲人啊亲人》
我坐在厦门环岛路边,对着台湾
来自大西洋的风,用俚语问候
涌来一阵海风,被一只蚊子袭拢
人流,这根弦断了。
这个夏天雷声和它的庆典太远。这样
我只能描述一种状态
生锈的词语,拖着黑暗的尾巴
天空传来的乡音,摇出泥土的白
向一块石头抬手
夜刺痛发梢。在一米之外
街灯又写下一封家书
一片灰色的云,吊起悬空的月亮
这比刀子更能伤人。
在六月的缝隙,我不忍睁眼
任雨水涂抹。
这是野牛的故事,源于啄空的泪。
木中巷在此首诗中融入自己深沉的情感,并用有意味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本身需要一种诗歌写作的深入和纯熟。阅历尚浅的我们,只能在多读多写的过程中仔细提高自身。
此首诗中,木中巷改动的是第1节。诗人将“执着着问候”改动为“俚语问候”使得文字更为简洁,改动较妙。将“那些中毒的细菌,埋伏耳朵的叛逆”改动为“涌来一阵海风,被一只蚊子袭拢”,原句是需要改动,但改动后也还不是太妥。上句写了“来自大西洋的风”这句又写着“涌来一阵海风”,似乎有重复的感觉。再加上“被一只蚊子侵扰”,在宏大的场景叙述中,突然来了“一只蚊子”似乎有些突兀。当然,个见,还待与木中巷商榷!
3、 [赏图诗]《两生花》
本想用一个晚上,学会时尚
由一片月光,对着空白涂写
耸起的叫起,流着撞击的唇语
却在花期,碰到一滴搭话的露珠
背包满了。
只好沉默享用一盏茶
倾听另一种声音
在没有人群的角落
用最轻的节拍拂动。
我发现了新大陆
却忘了分开东和西。
修改稿 [赏图诗]《两生花》
本想用一个晚上,学会时尚
由一片月光,对着空白涂写
耸起的叫起,流着撞击的唇语
却在花期,碰到一滴搭话的露珠
背包满了。
只好沉默着享用一盏茶
另一种声音
在没有人群的角落
用最轻的节拍拂动。
我发现了新大陆
却忘了分开东和西。
此首诗歌,木中巷改动的是第2节,加入“着”,删去“倾听”,在语言的流动中显得更为顺畅。但个人感觉,此首诗没有达到前面两首的高度,诗味少了些。
个人最喜欢前面两首,越读越有诗味。
三号艾华昌作品,
[固定诗]《秦淮河》
一个烟花中起舞的女子
在多少次转身后,离去
水沉默起来
岸沉默起来
只有水花,偶尔的翻出韵味
而发现了的那只蜻蜓
在惊奇中快速飞走
秦淮河
我记住了你的名字
我却不知道
这一腔的柔水
你曾想要留给谁
开始一节的起的非常妙,第2节有点浅了!
[意象诗]《绿草在身后》
绿:碧绿的草原就在身后大陆
蓝:四顾皆蓝,大海的蓝
慢下来的奔跑,让我在
绿和蓝之间犹豫
青草的滋味,还在我四肢涌动
而这一片蓝,我的唇在它的边沿吸吮
一种凉,无法独辟蹊径
别把我说成一头野牛
我离不开那些绿草,大片草原
我喜欢你喊我台湾
这两个汉字,让这片蓝
成为大洋的一小部分黄
呵呵,诗人也在寻找三种意象之间的关联,煞费苦心!此诗还是开头,将这样寻觅的状态写得很妙,第2节稍嫌生硬!
[赏图诗]《你的眼神》
红是沉默的
黑是沉默的
只有你的眼神在说话
我的脚步只好停住
那些话,我有些似懂非懂
那些话,我有些目眩耳热
你的胳膊双手
在暗暗用力
这是你的不经意的破绽
你想让心的狂跳
找一个更大的空间
我不去猜想血的温度
我只说你的眼神的高地
正在失守
这首诗歌相对来说比较和谐,整体读来非常顺畅,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感觉。结尾的提升很有力度!
十三号晓月清辉作品
固定诗] 《秦淮河》
乌衣巷的清晨
从桃叶渡口上岸
青砖黛瓦的缝隙间
至今滴答
献之的墨香
撕开夜色的船歌
把太阳染成桃红
秦淮柔波
王气早已泄去
退居四方的烟雨
依然,时时吟唱
桃花盛开的两岸
修改稿:[固定诗]《秦淮河》
秦淮柔波
早已泄去王气
伸展鲜藕一样的臂膀
轻挽
时时作个鬼脸的石头城
船歌撕开夜色
运来一轮桃色太阳
乌衣巷的清晨
从桃叶渡口上岸
青砖黛瓦
至今滴答献之的墨香
尘烟退居四方
飘飘渺渺
早晚沏一壶雨花茶
品味
云锦纷披的两岸
修改前的诗作有点拘泥于意象的营造,反而将诗歌内在的美丢失了。改动后的诗作比原作高出许多。
且看诗人是如何营造意境的!首先大气先来“秦淮柔波/早已泄去王气”然后再来个柔美的鬼脸来整体眺望。第2节是流动的美景。动态的“撕开夜色”然后景物随便次序点缀晕染。3节意境由小升大:“尘烟退居四方/飘飘渺渺”最后凝练为眺望的主体:“沏一壶雨花茶”来品味眼前的景物。修改后,诗人对整体意境的把握更为流动点,既有着视点的变换,又有着文化的品味!
[意象诗] 《秦淮河》
老兵生在内秦淮河
妈饿得落水的那年
十五岁的他被人塞给一杆枪
还没来得及打出一颗子弹
就丢盔弃甲,逃到台湾
上船前,悄悄
掖好文德桥的半边月亮
几十年后,老兵回乡
定居外甥家
给小学捐了款
从不提海峡那边的事
偶尔透露
到过太平洋东岸淘金
潜入大西洋底探宝
在非洲草原上枪猎过野牛
问他为什么要回来
他淡淡一笑反问道
难道你不觉得秦淮水
是香的,是甜的
还那么有文化
在一个月圆之夜
满头银发的老兵走了
骨灰撒在了外秦淮河
修改稿:[意象诗]《秦淮河》
老兵生在内秦淮
妈饿得落水失踪的那年
十五岁的嫩肩
硬给挂上一杆枪
还没来得及打出一颗子弹
就丢盔弃甲,逃到台湾
上船前,偷偷
掖藏文德桥的半边月亮
几十年后,老兵回乡
定居外甥家,给小学捐了款
从不提海峡那边的事
偶尔漏风
到过太平洋东岸淘金
潜入大西洋底探宝
在非洲草原上
一枪放倒野牛,洒落几滴泪
问为什么要回来,老兵反问
你不觉得秦淮河的水
是香的,是甜的
还那么有文化
老兵说着,笑成了一朵桃花
月圆之夜
满头银发的老兵高喊一声妈
走了,骨灰撒在了外秦淮
整期临屏诗赛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这首。能将叙事诗写到如此地步,可见诗人的功力非凡。
原作中,诗歌结尾有点仓促,改动后的诗句便使得诗歌整体更加完整统一。然而改动后的语言似乎有点拔高了,精美有余,震撼反而削弱了些!
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哈!望共同提高,期待共同进步!
[ 本帖最后由 莫求 于 2009-6-26 15:2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