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10|回复: 1

杨子:浅淡古典诗歌的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诗歌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向民间学习的结果,新形式总是在民间产生,然后再由文人汲取、逐渐变成正统的形式,紧接着进入了把玩状态,即给这种形式加上桎梏,发展下去就是它失去了生命力;然后,民间又继续承担保存古典诗歌生命力的历史责任,而又产生了新的形式。

  如五言诗——七言诗——小曲、长短句(变成正统有了词牌)……

  几乎是伴随着隋代的科举制,格律诗产生了,它的产生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也是古典诗歌发展的下坡,为什么呢,因为自隋唐以降的古典诗歌,基本上是惟形式论调的,使得它失去了原本的鲜活,好比是朱熹理学出现以后,开始给女人裹小脚一样,不裹小脚的就不是标准的女人,不符合格律的就不是标准的诗歌。

  所以,MZD说“读宋诗味同嚼蜡”,词在宋以降也没有生命力了,元小曲也只是古典诗歌的回光返照,究其原因——也就是我在开头说的:向民间汲取——转正——把玩——裹小脚。

  可笑的是,现在惟平仄仍是古典诗歌界的主流,这种短视、愚蠢、霸道、缺失艺术涵养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古典诗歌的生长。

    当然,追究起来,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非是几张纸能阐释得完的。结合杨金亭先生和夏政平先生所提倡的古典诗歌要“用韵新”的理念,如下:

  一、用韵新,即按新华字典的四声读音;

  二、平仄不可太拘,多多借鉴古风的优点,但绝句二四句最后一字为平的,第三句最好为仄,二四句为仄的,第三句最好为平,但出于意境的考虑,也可以不受此拘束;

  三、押通韵,如en、un为同韵,ing、eng、ong为同韵,ei、ui为同韵,因为un其实是uen简化来的,ing是ieng简化来的,ui是uei简化来的,以此类推。

  上述不当处,请批评。
发表于 2009-5-3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读过,很受启发。大体同意文中论点,尤为“裹小脚”说。
但讲求平仄等格律,在我看来,并不是古典诗词不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是时代使然,如:现代语文的双音节化等等情形,已经不适合于古典诗词内部结构;还有所谓“意境”,现在人很少有那个闲情去欣赏它了,有的也只是我们这些写诗的人了……个见。勿怪!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