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67|回复: 10

读诗记忆(之九、十、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九:读QL《绿藻疯狂》


“在丘陵耸起的缝隙,我比沉默还冷
憧憬将长调拉长,悬挂的树冠坐进自己的掌纹
绿藻疯狂,潜藏在叶脉上
。。。。。。
钟声流渡于水底,另一面敞开的风溅起潮汛
心跳移到那里,只一次喘息,就泛起奇特的美
永恒、不朽与你混为一体,我蹲成岩石”

     莫非QL也像我一样是学农的?连绿藻细胞这样冷僻的专业名词也用上了。植物没有绿藻细胞就无法获得生存的养分。你这儿大概兼指人生的“绿藻细胞”吧?那是什么呢?是信仰,还是爱情,抑或是诗歌本身?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绿藻细胞”,因为有差别,就有了多样性,有了多样性,世界就可爱。
   这组诗里我最喜这《绿藻疯狂》和《细碎不止》,其次是《隐蔽咆哮》和《素月远眺》。赞美的话就不说了,私心以为一首诗中意象不宜太多,且意象与意象间要有比较容易看出来的逻辑联系。建议你试着写一些相对简单的诗,其实简单比复杂更难写,也更感动人,比如读着 “去年的蓝越洗越白/我会痛,你不要抚触我”,“我还在读你的诗,并象很多人一样/学会忽略”,“我不是酒客/我回望的动作还是傻呼呼”,“你在炊烟下/指给我一些颤抖的声音”,我是很受感动的。我从内心是把你当成朋友的,孔老师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我没有肚里能撑船的度量,所以“友谅”做不成;我是夜郎国中的一口井里的青蛙,“友多闻”就没资格做了;那么我就做剩下的那一个“友直”吧,所以我就说了朋友间该说的话。你不会生气吧?我现在几乎不评价别人的诗了,诗人们太敏感了。我有时参加我本行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会,那些专家学者(有的是我的老师),当着我的面批我的论文,越批越有气,好像正是因为我的论文影响了整个学术界的水平,我的论文就真的那么差劲吗?但我还得笑着感谢专家的批评,还得恭恭敬敬的走到老师面前赔不是,说学生以后一定要长进,尽量少给老师丢脸。我喜欢直来直去,而论坛并不十分适合直来直去,容易被目为狂人。你劝我要冷静,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我该感谢你。


   
  读了D先生的帖子,我知道了D先生是喜欢崇高的,就像荷马和惠特曼那样,这类诗适合大丈夫的吟诵;我是喜欢平凡的,就像拉金和奥哈拉那样,这类诗适合小男人的默读。北岛先生说:“所谓通才,不仅指学问上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对人生的彻悟和关怀。与通才相对应的是专才,这就是充斥今日的那些所谓专家们。他们专业越分越细,路越走越窄,所掌握的知识纯粹用来混饭。”D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的话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干脆综合一下,那就希望Q版主成为通才,用平凡的词语写出崇高的境界。下面抄一首赵毅衡翻译的奥哈拉的《致约翰.阿许伯利》,你看是不是只适合默读呢?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致约翰.阿许伯利
               
      我无法相信竟然没有
      另一个世界,我们将在
      风吹拂的高山之上
      对面而座,互诵新作。
      你将是杜甫,我是白居易,
      我们注视雪落在树枝上
      猴女将在月亮中朝我们
     不合身的脑袋微笑。
     不然,我们真会消失?这可
     不像我年轻时见到的青草!
     要是今夜升起的月亮
     竟是空的——那是凶兆
     预示说:“你会像花一样消失。”



   刚才有位先生说我不该批评得太猛了,说前不久一位女作家被批后回家就自杀了。我想大概因为她追寻的某种东西破灭了才自杀的吧?一次批评就自杀的人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作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角色,奥登是这样界定作家的——
    “因为要达到他的最低的愿望,
  他就得变成绝顶的厌烦,得遭受
  俗气的病痛,像爱情:得在公道场
  公道,在龌龊堆里也龌龊个够;
  而在他自己脆弱一身中,他必须
  尽可能隐忍人类所有的委屈。”


之十、读QL《天地吉祥(一组)》

“在波峰浪谷间升起,摇滚和焦虑
正在接受沉沉一击,它开始的寂寞
已经被熏黑多次,如果拒绝暗示
我们就要心领神会”
    以上这些句子我很喜欢。那“天苍苍野茫茫”之地,充满着无数的神迹,那神迹养大的女儿,有着我们那在巴山蜀水间长大的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的豪迈,方悄真是佩服得很!
  人还是多经过些世面好些,就拿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我觉得在1988年以后,诚如九斤老太太叹息的一代不如一代,在承办过奥运会后,今年的节目中科技含量大大增加,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虽然多数节目仍然是低俗的搞笑和廉价的赞歌,有小瞧人民的智力之嫌。但那《天地吉祥》确实好,将人带往遥远的神性的境界,让我这样的蠢物短暂想起这世界有不朽的精神存在。你的这组诗也让我想到了许多东西。
你说身为女人,你要将自己的豪迈收敛一些,我以为不必强行改变自己的性格,如果要我从林黛玉和王熙凤中选一个美人,我毫不迟疑地选后者,因为后者即使遇到惊涛骇浪也岿然不动,安然地将帆船驶向彼岸;而前者遇到一点毛毛细雨也啼啼哭哭,大概只能生活在试管中,靠营养液为生。

之十一、读QL《蓝寐》《蓝屏》《蓝笛》
   
  《蓝寐》者蓝色之梦也,梦中念着《天净沙》,多半还是马致远的那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正事这诗的主旨。《蓝屏》者蓝色之画屏也,令人想起李清照的“彩云易散月长亏。几多深恨断人肠。闲愁也似月明多。直送凄凉到画屏。”也许Q君之作意亦正在于此。《蓝笛》者蓝色之笛子也,一根竹子钻几个孔,横吹为笛,竖吹为箫。李白诗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伤别正事本诗的动人之处。这组诗是古典式的,情到深处仍有节制。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命运的眷顾,一切的谋划、一切的奋斗都是枉抛心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东风”就是人们不可掌控的命运。你的诗中总有一股大丈夫的英豪之气,就像秋瑾一样,这是和Y君、C君等显著不同之处, 作为女性诗人到底是该豪放多些好还是婉约多些好呢?我也说不明白。
    当代大画家范增说过,“一幅画在拍卖行的拍卖价与这幅画本身的价值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我想一首诗在论坛的点击率,与一首诗本身的好坏也不一定正相关,有时难免掺杂一些诗以外的因素,所以要看淡点。当你的每组诗都被红上,甚至被推为精华时,你不感到充满着滑稽吗?从偶尔翻阅的文学史中看,有30首诗禁得住后人反复阅读的就是伟大的诗人,有10首诗禁得住后人反复阅读的就是大的诗人,有1首诗禁得住后人反复阅读的就是诗人。你现在身为常务版主,应多推举新人,这点我觉得亦然先生做得好。版主之间尽量少捧场,那无异于编辑之间交换发诗。
    有一个怪癖的学者说过:“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无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共勉吧。我已荒废10多年了,垂垂老矣,悔之晚矣!真正体会了朱熹说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到今天为止,我已对你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谈了我的一孔之见,正如一位希腊古诗人所说,“一点点礼物,藏着个大大的人情。”我为什么这样做呢?那是感谢你我初入论坛时,你将我的《旅途》红上,那是我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首诗。我不敢谬托知己,但不会一时或忘你的知遇之恩,在《实景与幻景》后面的那段文字中,有几句话是说给你听的,你一直在忙着挑战,也许没读到,现在抄在这儿:“我虽然算不上士,但我非常欣赏士的为知己者死的坚贞。荆轲明知刺杀秦王不会成功,但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仍义无反顾的毅然前往,才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悲歌。”你也许会问,就这么单纯吗?不,偶尔在梦中也吟诵一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我的杂事很多,今后给你留帖的时候就要少些了,你要保重。生活太复杂,我越活越糊涂,就用一个大师的诗句作结吧——
“静下来!保持合适的距离。
我看到岩石正在临近。它
可能会为我们解答疑惑。
这岩石。这观察者。这陌生人。
它目击了所发生的事情,
并目击将要发生的事情。。。。。。”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绝不是个热爱辩论和批评的人。我佩服你,所以与你辩论;我感激你,所以把你批评。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4-28 15:27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用心很真挚的评,学习方兄,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4-28 14:23 发表
很用心很真挚的评,学习方兄,祝好



谢谢浑圆兄的表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读我诗歌的三篇呢。再读,依然亲切。青蓝过来谢谢方悄曾经费心的品读,对我有帮助呢。问好你,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4-29 00:18 发表
呵呵,有读我诗歌的三篇呢。再读,依然亲切。青蓝过来谢谢方悄曾经费心的品读,对我有帮助呢。问好你,安。


谢谢你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日读了些禅诗,今天读方兄之作,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惠能大师的这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4-29 05:59 发表
前些日读了些禅诗,今天读方兄之作,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惠能大师的这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无论如何都要十二分地谢谢流浪先生的劝勉。我是常人常情,而禅是弃绝常人常情的,所以对禅我最多心向往之而已。不清静,有尘埃,我以为正是人生值得留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我也印象深刻,~
欣赏方先生的执着和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09-4-29 18:03 发表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我也印象深刻,~
欣赏方先生的执着和认真~



谢谢木先生。也许是执着,也许是认真,也许一切皆是也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代容 于 2009-4-30 16:17 发表
学习了。问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