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83|回复: 6

读诗记忆(之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引
古时的人生活方式简单,娱乐方式不多,外界诱惑及由此而来的苦恼少得多,一句话,他们比我们悠闲得多,即便如此,他们却绝少像欧美人那样把时间用于写长篇的诗评,他们随读随写,少则几个字,至多也不过三言两语,而且谈诗艺的少,谈人生感悟的多,这就是所谓的“诗话”。昔人有“诗话兴而诗亡”的说法,当下中国已无诗话了,莫非是中国新诗将要兴盛的前兆?方悄不知也。方悄不才,愿老实地做古人的学生,不过学识所限,多半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还请读者诸君见谅。


之一:读《舞剑》
        不愧是大学问家。直率得让我这个直率之人也瞠目结舌,就用李白的一句诗表达我对你的敬佩吧:“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在梦与虚无之间
                                     构成你和我,你是我今生的仇敌
                                      是侵犯陆地的海洋。”
       警句啊!火气稍微大了点。令人想起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过我从来就不喜欢岳飞的这两句豪言壮语,不为别的,我晕血,每当想到吃人肉、喝人血,就反胃。我还想起了读高中时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读《水浒传》,读到取出黄文炳的心肝炒来下酒,也差点呕吐了,当时我就想毕竟是草莽英雄,办不成大事,办大事的人理智比疯狂更重要,也难怪最终被权臣们玩弄于掌中,一个个死无葬身之地。

        
  之二:读《音乐之魅(一组)》
   
                                                                                一
         不知Q君何故又迷上凄婉的古曲,这组诗如果取名《无题》十首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我听过其中的三首。
         《十面埋伏》据说是写那“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项羽在垓下被围的场景。这呆霸王本可以带着老婆虞姬逃回江东然后再卷土重来,但他脸皮薄,觉得那么多江东子弟都战死了,只两口儿回去实在对不起江东的父老乡亲,所以就两口儿自刎了。而刘邦可以喝自己父亲的肉烧的肉片汤。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刘邦更懂政治,更有资格作大汉天子。
         《广陵散》是嵇康临行刑时面对1000多名为他鸣冤的学生所弹奏的曲子,死时年仅39岁,那悲凉可想而知了。他是一个好发议论而不愿做官的人,因为他的朋友山涛推荐他去做选曹郎(我也不知这是个什么官,大概相当于现在各部里的司长吧。),便写了一封绝交信(现在的人大概要写一封感谢信并夹带一张信用卡),这就是那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什么:“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又因为瞧不起手中有权的钟会,被钟会终于逮住一个机会,向皇帝进言说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最终落得个曲终人散。
        《高山流水》据说是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后来钟子期不幸英年早逝,俞伯牙就把琴挂在坟头,唱着哀歌远去,终身再不弹琴——
                                                     “别来各处天一方,清江月夜情难忘。
                                                       重来访君君物故,令人郁抑心彷徨。
                                                       子期子期子期兮,听我琴中也昵昵语,
                                                       调高曲怨声呼号,只为思君泪如雨。”
                                                                                                    二
       读了W先生的帖子,他的多数话我是赞成的,但他说“不过切忌这样的诗歌不要过多笔墨于现实,点到为止最好”,我以为颇有商榷之处,帖子中不宜展开论述,就不举新诗和外国诗,仅举被誉为诗歌太阳的唐诗中的三首写音乐的诗加以说明。
第一首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全诗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全诗共十四行,句句与音乐有关,这符合W先生的观点。
第二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全诗如下: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全诗共18行,后面8行是写感慨的,也即是W先生所说的“切忌”的“现实”。
第三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共88行,只有16行与音乐有关,余下的72行全是写“现实”的,有的是感慨很深的现实,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就我阅读过的诗说,第一类很少,不足百分之十,第二类和三类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以为写音乐和图画的诗,那音乐和图画只能做一个引子,重点要放在写感慨(现实),不然,这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干脆直接去听那音乐和欣赏那图画好了。不知W先生以为然否,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4-16 11:08 编辑 ]
发表于 2009-3-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工作值得俺学习,俺过去的帖子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3-27 18:09 发表
这工作值得俺学习,俺过去的帖子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谢谢浑圆。互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评。第一个评论拙作《舞剑》,能得到你这样的夸奖,高兴的同时更觉得汗颜。谢谢。
问好方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3-27 22:27 发表
学习诗评。第一个评论拙作《舞剑》,能得到你这样的夸奖,高兴的同时更觉得汗颜。谢谢。
问好方悄。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诗歌与新诗如何相承?我们只有喜欢的,只有学习,含在嘴里,念在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3-28 16:36 发表
传统诗歌与新诗如何相承?我们只有喜欢的,只有学习,含在嘴里,念在心里,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