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69|回复: 2

偶像“神”!(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感所见,行走百度吧,凡点评突(士兵突击)剧和团(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不合“突迷”、“团迷”心意之文被“吧主”一概删除之,惟余海洋般之歌功颂德、犬马声色。

颇有些睡不醒的人崇拜那句“人生如戏”,混混噩噩到迷恋至极。崇拜着偶像妄想从此平步青云,获得来自现实与虚幻的双重光辉,兼得双收名利。因于此,偶像迷到处皆生,剧中的角色成了爹、成了爷、成了祖宗、成了神,谁人不得点评个不、批个差;文不得仗武力,宁愿自欺欺人,图个眼不见、心不烦,似乎从此世界里一片颂扬之音,否极泰来了......

神之所以成为膜拜的偶像,是因为具有人不能具有的本领和光耀。是以人迷恋神,甚至妄想成为神。

早有些年月,有那么一帮子人,天天追捧着神,一般的千年万年抗枪站岗,时刻都警惕着诽谤诋毁神的下民。凡此种种,偶像成神世世代代难以得脱。

有理性的不信神,没理性的只认神。神是不可亵渎的,偶像成了神,缔造者自然就成了生产神的代言。万众只可赞美,亵渎者们的都受到了惩罚。而神,依旧高洁光辉。

如今,那一揽子神明又在一部新的背离时代背景的所谓神经质的,歇斯底里的,任意涂抹时代元素超越空间来肆意篡改社会风貌的剧子里显露出顶戴者崇仰的光辉来了。傻木木的不能来了,而神的形象总该是固定的,那么来个更美妙的豆饼神吧。总之神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缺一不可地被创造出来的。管他什么土豆神还是烧饼神,总有人去膜拜神,甚至吹捧那一揽子创造神的站在半截空里上下几千年都可混为一谈的缔造人们。

这样的一批偶像神,抗着人性的幌子究竟带给社会些什么来呢?有道的、善良的、美丽的、自我安慰着抽打着自己的嘴巴。偏怕谁来黯淡神明的光耀么?仅仅有人反对迷恋和崇拜就玷污到神圣。那么,这么一群把再纯粹现实不过的战争创造者的真魂搁去了哪里呢?偶像们啊,如果真以神明自命的话,我当是要为你们祝贺的,你们有了一群孝子贤孙了。

终于晓得,神明并非科学,无须客观,顶戴这面前只有大写到满脑子都是的一个直勾勾贴在眼底的“偶像神”!研究神的错失,那甚至比割了他的肉、杀了他的爹还要来得愤怒些。以至于撕下道貌岸然痛下毒手。这样一所神的花园,惟能容纳的不过一群“神的奴才”。

引用一个百度笔者在《团长》剧后的话——“军事题材,我以为这是对军人最大的侮辱,不要说什么上过战场的问题,我爷爷就是在缅北拼杀回来的,我父亲就是老山硬骨头六连的人,他看完团剧后,直接扔下一句,这就是我们后代眼中的过去么?军人不是拿来这样侮辱的,男人,更不是这样拿来调戏的。”

面对这样一番话,《团》剧编、导、演们有什么感想呢?那些突迷、团迷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人昏庸了自身不过纸醉金迷,若昏庸了世道,可想就成了一群爱饮酒的纯洁天使,杯斛交错外当是怎样一场华丽的荒唐梦呢?莫不要醒了还要自嘲“人生如戏”。

2009.3.17日20:26分朝花夕拾论坛/注册名:大匝

[ 本帖最后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09-3-17 21:11 编辑 ]
发表于 2009-3-1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洒自如而不失血性,杂文也这么利索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百度吧辩论之我见——照团剧这么不顾时代背景、军人风貌的瞎拍,中国人的电影电视绝对是没希望的;垃圾片,序幕完全是仿造美国大片的效果;那场空战呢,是不是更象《珍珠港》

龙文章是没超能力,可迷龙有啊;机枪手在战场上应该是最先被瞄准的火力点,可迷龙从来不受伤

把该剧捧上天的我看多半都是些对历史根本一无所知或别有居心的人

背离旧时代的新东西,傻子才把它看成是过去时

中缅作战的是精锐部队,炮灰团这类超低水准编制的烂兵是不可能出现在国门之外的

了解一点中国文化底蕴的人都明白,国人最要面子

再看看,团剧中的兵,山西的,四川的,东北的,差一点就各地一个了

可能吗?

溃败的士兵再怎么聚集在一起,也很难各地军队混杂,多是本地在本地作战

至多是东四省沦陷,东北兵有可能到处流窜,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吗???

瞎琢磨,这是要根据时代背景来论述的,你以为你喜欢个随便怎么瞎拍的剧子,你觉得好就不容人质疑吗?
真是幼稚

可悲的是一群尚不知所以然而去所谓之的还在撇开历史啸叫;真是可悲,一群历史盲人

根本没什么训练的农民哪来那么些废话大道理,军队再败也是军队,可能连营团三长蹲在一起不去指挥作战吗?

兵、长有别在什么时代都不会改变这个既定事实!
团剧里是一群怎样的官、兵?
一群吃饱了撑的无所事事,丝毫没有危机感的混汉
经历无数败仗而不死,可能遭遇鬼子袭击就忘记如何生存的吗?
别忘记什么叫老兵油子这句遗传下来的旧话

背弃了时代的东西就是一堆无法辨味的废物,拿什么时代的嗅觉去琢磨它呢?

如果没有时代背景,团剧倒是个创意,可创意出什么来了呢

一群迷茫的,仿如这个时代找不到方向感的年轻孩子们

拍什么片子都要符合其时的时代背景,人文底蕴;超越它,就要脱离时代背景,

团剧那号子人,眼睛里哪个有点战火硝烟的味儿,啥都没有,干净得要死

炮灰团首先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出不去国门,不可能选他们;导演这么安排,就已经脱离了那个历史时期特定背景的基本要求

那么一小堆小丑般的人物说出那么一大堆深奥得那个时代人根本想不到的道理来,他们不上前线谁上前线,倒是平时那些混乐的过程倒不该这些有着深厚认识的人该做出来的

我这是讽刺,希望不要看错了,没夸他们

那个时代的人啊,上得起学的还真是少得很~~~

瞧瞧你们这些反对者,都不敢拿时代背景来辩论

为什么呢?想你们自是明白的

说到旁白回忆,应该是苍老的声音才对;实际上呢,十足年轻吧,烦了的声音  

旧的时代有旧时期的文化风貌,这可以从书籍典藏中查阅而得,并非来句质疑就能否定历史的;若是这么简单,商王朝之后的历史都可以是瞎编的,
其实呢,262楼,你应该明白历史不是一本可以从各种遗留痕迹中都能完全假造的书

古人文言文,近代始改白话文,到现代呢?
你能说如今的口语及思维的模式都完全相同于三千年前吗?
非也

就说旁白回忆,团剧的编剧也不是始创者,有什么好值得推荐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就是以回忆的手法来写的  

自封的团长。到底是个军需官,然而看不出一丝军人的风范,又或如那个军官训练班以优异成绩毕业却没经历过战阵的少校,俗不知军人的气质如何一丝一毫未体现于他们身上,甚至于少校言语不清,又是如何能以优异成绩获得勋章的,他究竟学得了什么,学校又教导了些什么。

导演都没有介意这些“小事”,而是经意琢磨大道理~

在很多军事类书籍和电影,以及由老人讲述中,日/本人很少被称呼为日/本人,多叫他们小鬼子/日寇。
可我的团长里却很不厌其烦的叫日/本人。真够客气的。孰不知那会恨得人人叫鬼子,偏到了团长里叫上日/本人了,鬼子飞机不叫鬼子飞机,叫日/本战斗机......

如此失实,实在不应该,对不起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的感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