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40|回复: 12

月赛诗评: 闲说南窗飘雨兄四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在开始乱弹之前,先说出句开场白。对于南窗,我是陌生的,印象中,这是第一次接解南窗的文字,老汉兄一声令下,把我推落于南窗的文字湖中。几番猛扎,只捞起几尾小鱼,无以敬南窗,只好先自汗一下,请南窗休怪刀钝!

《经纬方寸间》 南窗飘雨
春天寄来一封信,邮票贴一角鹅黄

撕开冰雪的封口,信笺上
写满灵动的语言
三句桃花、两段柳叶、一篇鱼跃的池塘
旷野上风轻云淡,晴檐下紫燕呢喃
  
祖父的独轮车推着旭日,走上羊肠小道
此后,掌纹、阡陌、日子和根终将纵横交错
秋收之前,一切耕耘都基于假设
相信种子会风调雨顺,相信温热的汗从泥土中站起来
拔节声声绿色
      
相信牛的笨拙精神。在以亩计量的地球上不必写三月的家书,它从未离开过
我们的故乡
它的世界那么小,它只要其中一些草
   
-------
南窗的文字很清新,有乡土气息,而且想象丰富自然。此刀所不及。不过,虽然形式应服从内容,但是,如果内容与形式兼美,不是更好?个见!

《脊背上的摇晃》南窗飘雨
祖母不算个勤快人,从来不背柴,也不扛大袋的粮食

她用祖父收来的秸杆和小米煮粥的时候,只有我
在她的背上轻轻摇晃
我喜欢灶膛和她的肩膀,喜欢似睡非睡时
有足够的热量把我裹住
祖母也不算个聪明人,她掌握的歌谣少之又少
还跑调
但我要听,要在梦的边缘
确认她的存在
     
我在可以放牛的年纪,拥有了一支木笛
拥有了独立的生活曲调
峰峦起伏的牛背带我到更远的地方
我没有觉察祖母的惆怅
      
从真正的远方归来的时候,我泪眼模糊得无法确认
离开了多少光阴
她已在辽远的天上,放牧黑白的云
   
------
献给祖母的文字,平白和质朴确实是最恰当的。但是,如何在平白和朴实中,融入诗意,这是钝刀所思所虑者。亦也南窗共勉!

《反刍与春晴》南窗飘雨

反反复复的咀嚼从嫩绿开始

生命的真谛,每天触及柔软的舌头和坚硬的牙齿
以及劳碌之中从容的吟唱
         
细碎的二十四节气,富含四十八种营养
炊烟起处,却不总是温饱的村庄
母亲的手掌,皴裂的土地
总有些干渴由庄稼和草共同经历
总有些饥饿由人和牲灵一起担当
望天,望地
望一场杏花雨,飘来高粱酒香
      
从岁月里牵来牛的泥蹄陆陆续续
我们将反刍称作回忆
胃与心,与那年的阳光与此时的笑容粒粒皆辛苦
     
-----
南窗想必也是和钝刀一样,对于乡村生活有过切身体验的人吧,能由这么古怪的题目中,翻新出一份爱命惜物之心,相比于钝刀对于故土的失言,已足让刀生敬!

《犁雪,犁穷,犁春》南窗飘雨

一团炉火在风雪中奋然不熄,这形同信仰

守护者是兄弟相称的两把铁锤
他们火花四溅,不厌其烦
把农闲的日子敲打出木鱼的节奏、磬的音色和经文的明亮

----- 铁匠犁雪,犁出一番乡下冬日的闲散,透出某种禅韵。


善哉铁匠,从一个村庄敲到另一个村庄
执意前行,穷于流浪

------ 弱弱地问一声南窗,俺们哪疙瘩的铁匠,可都是坐倌的。真有走倌的铁匠么?

牛的肩胛怎样宽大,才能扛起这广袤的心打造的犁铧
划开雪层与土层,划开冬天与春天
把三万亩田野,柔软成多汁的乳房
     

------ 铁匠不犁春,但春却也铁匠手中,展现出媚软。南窗居然对铁匠(的意象)情有独钟,该不是铁匠出身吗?嘿嘿,八卦一下哈!
发表于 2009-2-2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钝刀辛苦了。挂上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钝刀

突然想到投票截止了,上来一看,评论都出来了。
与钝刀闲说几句:
1、关于“内容与形式兼美”,我不是很明白刀之所指,得暇不妨细谈。
2、关于“乡土气息”,我想就这四个题目来说,不写出乡土气息倒真是对不住出题人了,并且我冒昧揣测,出题者也颇有些乡村情结。
3、关于“铁匠走馆”,在我的家乡,铁匠一向是外乡人,有活就干,干完推车走人,在每村忙活三五七日的样子,都是山区的穷人,家无良田可耕,所以本地也没什么农具需要他们修造,都过流浪生活,很艰苦。他们不能久居一处,因为方圆数里的打铁需求是有限的,必须游走着揽生意。老话说“好男不打铁”,可能跟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关。毕竟,中国农民是向往安定生活的。

我很久不泡论坛了,钝刀自然对我陌生。我也曾做过这里的版主,很高兴重归故地得你诤评。

顺便问候楼上舒展的波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者,见仁见智。
本人读诗,能有触动人心(读者)之处皆由衷而赞。
诗无完美,人无完人。
融合为最佳境界。
于诗,我永远是一个学习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南窗:

1. 關於內容與形式,是因見第一首的結構相對松散,雖然錯落也有美感,但錯落也應有致,才美。當然,這是個人之見。在這方面,我一向欣賞青藍斑主的風格。

2. 不是所有人都能寫出真正鄉土氣息,在鄉在呆過一天,與在鄉下呆過十年,差別大了去了,不是嗎?

3. 看來真是一地一俗啊,還是昌哥好,腳行萬里路,見多識廣!

很高興認識你,南窗兄!以后,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好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益的探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诗 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6: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