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03|回复: 11

[解读与点评]第253期临屏之1号:钝刀兄弟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号作品   文/钝刀

《以潦草的名义》[固定题目诗]      

引:
首先,对《以潦草的名义》作一个整体观望,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他将主诗题与每小节的诗题结合的很巧妙 。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串联起来理解,得出:《以潦草的名义写给爱情》、《以潦草的名义写给母亲》、《以潦草的名义写给朋友》。
通过划分,可以更好地引导了读者对于全诗的理解和剖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写给爱情
      
雨露均沾的嗜好源于失重状态下间隙性的神经分裂
既使作为葡萄架下的那只狐狸我仍然坚持
木棉对橡树的表白过于大胆和浓烈
终于在被疏离感折磨着的人群里日益失宠

“雨露”、“葡萄架”、“木棉”“橡树”,其实都是很柔和的意象,作者却能把它驾驭到深刻的高空,乍一看有点抽象,仔细回味不觉然。
通常在爱情中的人们,多少有些神经质,在稍微的“茫然措失”中,诗人却一直保留和坚持着自己的意志。纵然显得有点“狡猾”,但他还是认为:
曾经轰烈的,美好的或如《致橡树》(女诗人舒婷的经典名作)般的爱情,在经过现实和时间的打磨后,终会有陨落的一天。


并非出于对佛的不敬才对曼珠沙华的传说兴味索然
我没有千年的光阴,所以也拒绝裁剪西窗的那枝孤独的红烛
如果一定要用笨拙的画笔素描爱情
我宁愿老套地用黑白锁定鱼和水不可言说的朴素

通过前段深刻的认识,作者在此显得更加理智。
他直言不讳,为自己辩护,他并不是不解风情,只是表明自己没有足够的光阴来迷恋于“曼珠沙华”的“红烛”而已。
对于爱情,他更崇尚于 “黑白”和“鱼水”之间的简单与自然。
   

>>>.写给母亲
   
母亲的一生粗糙得如同用超大的毛笔随手抹出的线条
如同她在床上用二年时间画出的那个句号一样深刻
她甚至没有闲暇去学会哪怕一句精致的话来点缀她的墓碑
虽然生前她的目光始终经得起最高贵的推敲和捉磨

粗糙的几笔,便把母亲的线条很好地勾勒了出来。
生老病死,这是很多人心目中母亲的形象,写得很真切,也很感人。
就这样,我也陷入了母亲的“目光”中,一种难以言语的酸楚在心中久久回荡。   
  

而我却在她的身后被一个路和桥的问题折磨得形销骨立
耗去半生仍然在血脉相连的人们面前坐立不安
所以有些时侯我不能不承认我的无私相当自私而且贫乏
可惜这点单薄的认识并不足以支撑我单独行走时的淡定和无惧

这是一个孝子的愧疚和无奈吗?
母亲,虽然这条路好难走,有时也会胆怯,但“我”还是跌跌撞撞地一路往前。
(文中似乎有些作者自己的故事,本人难以捕捉,只能说个大概了)


>>>.写给朋友
   
曾经把对于一场酣畅淋漓的沉醉的追求托付给没有血缘的人
但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望之后我开始无数次的反思
最后得出的结论远远没有历史书上那把被折断的琴有份量
但从此我开始对眼睛和嘴巴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

不得不说,作者一直保持着清醒,不管是对爱情,还是对朋友,他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安全感。
但这里他似乎有点矛盾,面对爱情,他拒绝“红烛”,此刻,他又追忆起“古琴”来了,看来,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  
  

现在我不再写颂词也对别人在类似硕大主题上的表现表示怀疑
当然这并表明我对摆在面前的大碗里酒的浓度反应迟钝
其实我仍然相信我还是会醉倒在前方即将走过的路上
也许伴着小桥流水人家,也许伴着古道西风瘦马

还是直言不讳,他认为一些虚夸的东西不一定是实在的,还不如一碗酒来得真切。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以填补内心的空洞?他自信自己仍然会醉,也许为“小桥流水人家”,也许为“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己还能够有这般憧憬。


结:
《以潦草的名义》,全文一气呵成,没有华丽的铺设,没有过多的矫情,表达猛烈,来得真切自然。
手法上更是“潦草”到了极点,顾名思义,让你找不出批判的理由。


《车轮辗过的地方》[意象诗]
   
    深海里的风景
    陌生得常常让人措不及防
    而时间不给踉跄的脚印任何机会涂改
    如果和假设
    只能在童话里才能追想
   
    车轮辗过的地方
    流传千年的情感在破与立的较量中失散
    岸边的伤情,单薄而倔强
    江风过处
    一片素心染上无数斑澜
   
    春天淡定而决绝
    一场场花事不过是一枕枕黄梁
    年轮与上帝同质
    抵抗注定无谓
    惟有顺从,才能绚烂

这篇较上篇轻柔和飘逸,但稍显仓促。
作者始终没有停止对现实的打磨,其实很多情感,已经在上篇中体现,这篇倒可以看成是对上篇的总结和概括了,所以在这里我不多作剖析。

以上所言,仅属个人感观和意见,如有不妥当之处,还请钝刀兄原谅,并作商权和讨论,呵呵:)
发表于 2008-12-2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楼上的,女士优先都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了MM,越来越好!来读诗评,学习了!

对好战的钝刀兄弟,下手要狠一些,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在被几个剽悍的花木兰整得眼花缭乱,竟然没有看到不了妹妹送礼来了。抱歉抱歉!

作为对不了妹妹对我的粗浅点评的深度反应,我也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

1。 首先一点,我想要说的是,不了妹妹对于我此作的解读,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的。这次的临屏我其实只写了这一首作品,就用完了所有时间,后面的那首,其实是在最后几分钟里用我的一首旧作临时改写后贴出来的,只是因为刚好其中有车辙的意象而已。

2。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如果按我正常的写作速度,我完成全部三首作品是可能的。251期的时侯,我其实是最后一个小时才进来的,仍然完成了两首。这次慢的原因在于,在我进来之前,我正在Q上跟朋友讨论一些各自情感生活方面的话题,而且相当投入。所以,当我一看到第一题的时侯,思路不由自主而又自然而然的凝于情感这个主题上。主题的确定很直接,但主题的收放却花了不少时间,最初本来是打算止于写给母亲那一节的。后来看看时间还够,才加上去了最后一节。

3。 正如不了妹妹所言,我想要说的是,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一些粗糙感悟。而且这种感悟,基本上来自我个人的体验,不了妹妹的敏锐再一次得到了证实,我的这首作品,具有相当的写实成分。

4。 至于文字的构建,我可以说,这也是我第一次写这种长句诗,此前从未写过。为何会如此?也许是因为情之所牵吧,我只能这样解释。用这种看似拖踏冗长的叙述,才能表达内心曲折回转的心绪。

谢谢不了妹妹如此深心的解读!也谢谢所有对此作予以关注的诗友!因为你们,让我对诗歌有了信心!:


[ 本帖最后由 鈍刀 于 2008-12-26 02: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鈍刀 于 2008-12-26 00:06 发表
刚才在被几个剽悍的花木兰整得眼花缭乱,竟然没有看到不了妹妹送礼来了。抱歉抱歉!

作为对不了妹妹对我的点评的深度反应,我也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

1。 首先一点,我想要说的是,不了对于我此作解读,可以说 ...

我以潦草的名义打120个保票,钝刀这回说的绝大部份是老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8-12-26 00:12 发表

我以潦草的名义打120个保票,钝刀这回说的绝大部份是老实话。



我以老实的名义打240个保票,昌哥这回说的绝对是相当过于潦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多跳几下,好让妹妹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用钝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妹妹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的诗评很是了得,很见功底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