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04|回复: 5

[原创] 怀柔的你,别再自我感觉良好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我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有人说中国兼容同化其他民族和地域,比如说鲜卑族就在汉文化的同化之下成为一个永远不复存在的句号 。长城之外又兼并进来多少地域和民族这是已知已在的,蒙古族也好,满族也好,兼并融会变成了今天这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也有人讲中国只会吸纳外来文化,而不会被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对此我很表示怀疑。试看佛教文化源自于印度,经过千余年来的中土文化的熏陶和演变,的确已融入了中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但佛教仍旧是佛教,它的本根没有改变。又比如基督教,在很短的时间里由传教士带到了中国,经过百多年的传播,如今在中国拥有广众的信徒。

你可以说中国能够与各种文化并存,我亦相信是这样的事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土文化相对处在弱势的位置,虽然本根渊源流长不会被轻易撼动;但从传统的道教上我们可以看出本土文化逐渐没落的潜在威胁。国文化在今天更不能与舶来的外国文化形式相比拟,喜爱散文、诗歌的人要比固守传统文化的人多出几倍。更新的文化意识逐渐被形成,在这基础却是建立在舶来品文化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渊流中。

谈军事,中国自主研发J10战斗机和J11B战斗机,但这研发的基础仍旧建立在苏27和西方国家领先技术和战略认识中,从而出现疲于追赶的现状,抛弃了属于自己的传统优势——战略战术的运用,将自己的强项丢之一边,盲从于不属于自己文化基础的西方文化思想的认识中去。这不是与世界接轨这么简单的事,放弃了自我,那也就等于消灭了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文化能走出何种真正革新独创的道路呢?

更先进的电灯、电话、汽车、轮船、飞机......甚至建筑的格局,我们在各个领域上在吸纳先进技术的同时逐渐被外来的文化所同化,在自以为兼容同化他人的同时,我们没有真正守住属于自我的东西;它在流失,悄悄的,不知不觉的失去本来面目。而我们却不已自觉,在自觉保有了本土文化的同时大量地吸纳外来文化,甚至本根都被外来文化所侵蚀。

可以说我们国家太大了,地域太广,民族太多,能够管理好已属难能,不应多所要求,这是我们的民族意识不够强烈,也无法在多民族构架中单一推崇,是以无法与日本、韩国那强烈的民族意识相比。不能否认,也无法否认,这两个国家在文化上更固守于传统渊流,从服装、笔墨、习俗等的方面加强国民的传统自豪感,而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他们也更注重于本我的认识的突破,而非中国式的“拿来,再加工等于自创”的意识。

我们在做什么呢?为了经济利益的目的,甚至放弃了这一切,更多的追求外来文化做主导的求新演变。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一样是自己的影子呢?那本有的文化底蕴虽始终存在着,也呻吟着,那么将来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呢?自我感觉良好的去同化外来文化,还是被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湮没呢?

2008-12-15 08:52分 发于大自在天论坛/注册名:自由的飞翔
发表于 2008-12-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问候烈火的轻云,好久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再自我感觉良好了!
他是越来越好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难以言表,但我的确要飞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外来文化都是枝叶,只有官本位才是根。人人记住诸葛亮,因为他是官;人人记不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张衡,因为他不是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十分赞同楼主观点,但极欣赏这种态度,积极入世,自强不息,丈夫所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