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72|回复: 9

到底该怎么说——致青蓝(书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世界总是出错,爱我的人不被我爱,我爱的人又不爱我。但是,你对我诗的理解让我感动。我想做一个有点思想的人,而思想总是苦的。因此你初饮一口倒觉得新鲜好玩,日子长了也许就受不了,像躲避“非典”一样躲得远远的,远得从此再也没有消息。你问“我们的诗歌为什么这样冷清”,我想真正的诗从来都是孤独者的呓语,有那么三五人认真读读就知足了,别指望成为流行读物。如果硬要从外界找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化,精神成了啥也不是的摆设,其次是从北岛们到韩东们再到伊沙们,是走着一条从思想者到平民主义再到嬉皮士的一条路。我不喜欢(并不表示反对)伊沙那样的目空一切的语气,他最经典的一句诗我觉得是“车过黄河我撒了一泡尿”,从全诗看,他是把黄河当成了历史和文明的象征。他应该像他的北师大的前辈老师如周氏兄弟、钟敬文、启功、王富仁等学习。我总觉得周氏兄弟那一代人的全盘反古,是为了求得民族的新生,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的举措;我们这一代人的全盘反古,纯粹是对古的无知,以为能上上网、聊聊天就是文化。人还是卑之无甚高论的好。比如启功先生,他的书法绝对名垂青史,你再看看他的《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你问“你为什么不快乐点”,大概人的经历不一样,性格就有差异,粗略的可以分为乐天派与忧伤派,一般说来,前者神经末梢欠发达,对事物的反应的敏感度不高,因此,这派人生活得挺快乐,结交的朋友多(多是泛泛之交),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对精神的关注,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大关心,对先知先觉的牺牲基本上不理解,甚至还冷嘲热讽,他们不知道社会的进步正是用这些人的血换来的。第二类人正相反,他们神经末梢很发达,对不关己的事情的关注往往超过自己的事,常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闷,他们傲慢、自大,以超前的眼光审视现实,觉得满意的少不满意的多,不屑与人交往,交的朋友很少,但交得认真,可以生死相依。第一类人的典型姿势是以开着高挡轿车,穿着名牌衣服,昂首迈进高档酒楼或夜总会为人生的最大成功;第二类人对吃穿不大讲究,他们的典型姿势是不论在家里或是在闹市区,总是手不离书,并旁若无人的读着,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默默流泪,哪怕别人认为是疯子也毫不在意,他们以多认几个字、多明白点道理、多了解些人与自然的奥秘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好说这两类人谁优谁劣,正常的世界应允许人有不同的活法,我们几千年来多的是千篇一律、少的是多姿多彩。不过前者要警惕滑向纵欲、后者要当心变为清教徒。大概诗人有不少属于第二类。我给你讲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九十年代我在北京请一个比较有名气的诗人吃饭,菜三样:盐煮花生米一盘、凉拌海带丝一盘、大葱炒豆腐末一盘;酒是普通的二锅头,喝酒的规则是自己愿喝多少就倒多少。酒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人劝你喝时,硬是比中药还难以下咽,真的无人劝时又生怕自己喝少了。我俩不停的给自己倒、不停的喝,结果共喝了两斤,都喝得飘飘然,荤事、雅事、国事、家事吹得个不亦乐乎。临走时他说:“我平时把被人请去吃饭当着苦差事,你的请客却让我感到了快乐。”我立即将李白的一句诗改一个字,用我们四川话慢慢地念给他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分——散尽——还复来”,诗人固穷,千金肯定是没有的,但口袋里还是时常装着千分的。我抬头望他,他好像有些感动。我觉得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简单一点,心才有空间,才有时间去读书、幻想、喝茶。说到喝茶,我想起了知堂老人在《喝茶》中的几句话:“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正亦断不可少。”他又在《生活之艺术》中说道:“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单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的优美的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读着这八十年前的文字,再看看眼下,物质确是越来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呢,感觉越来越粗糙了,岂止是粗糙,简直是污染得较严重了,不知到哪儿去寻找一泓清洁的精神。我对进化论有些怀疑了。难道真的如有的哲人所说,人类将自己毁灭自己?难道再经历一次从细菌到水生动物到陆地爬行动物再到人类的循环?不过这已不是该我回答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也许一切皆有可能。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8-12-7 17:1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青蓝阅
阅后转到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青蓝来读了。
这哪是信啊,分明是感言啊。一位热爱生活者的感言,一位真实的诗者的感言。读来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8-12-7 23:09 发表
呵呵,青蓝来读了。
这哪是信啊,分明是感言啊。一位热爱生活者的感言,一位真实的诗者的感言。读来共鸣。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太阳出来、太阳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增加知识的、就增加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封信值得所有的诗人以及像我们一样的热爱诗歌的读者认真地读,并且认真思考,很有思考和见地。我个人不止读了一遍,非常欣赏。红了并推荐精华。
问好方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方悄,这篇文字青蓝珍藏到博客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给大家很多启示呢.冬天是思考的季节,雪中适合智者的思索,非常欢迎方悄来到这里,送上冬日的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8-12-8 07:15 发表
我觉得这封信值得所有的诗人以及像我们一样的热爱诗歌的读者认真地读,并且认真思考,很有思考和见地。我个人不止读了一遍,非常欣赏。红了并推荐精华。
问好方悄。

感谢静夜的雨。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阑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8-12-8 10:37 发表
再次感谢方悄,这篇文字青蓝珍藏到博客中了。

感谢青蓝——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淄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8-12-8 10:41 发表
是给大家很多启示呢.冬天是思考的季节,雪中适合智者的思索,非常欢迎方悄来到这里,送上冬日的问候!

感谢飞雪——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穆旦《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