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20|回复: 7

【原创】门外谈诗——误入歧途的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外谈诗

——误入歧途的诗人







假如生活是十足的辛劳,人可否抬眼望,仰天而问:我甘愿这样?

——荷尔德林







写诗,在我算来亦有十多年了。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写诗是无须顾及什么诗歌理论之类的。就拿新诗来说,我也写了有一百多首矣,可从来就不屑于那些个诗歌教材。而常常,我自己对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酷爱新诗,可我却很少阅读现当代诗人的文本。前几天,看了博友怜儿的一篇有关诗的论述,忽然也想凑来唠叨一下了。

何谓诗?古今中外恐怕都没有精确的定义。反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诗言志”(《书·舜典》),“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诗者,吟咏性情也”(严羽《沧浪诗话》);或曰:“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雪莱《诗辩》),“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柯勒律治),“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艾略特《诗歌的作用》)······而朱光潜在其《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一文中说,“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这两种精妙都绝对不容易得来的,就是大诗人也往往须费毕生的辛苦来摸索。”他“相信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而且相信生命如果未到末日,诗也就未到末日。”由此看来,诗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它的不一样的面貌。难怪艾青说,“每一个诗人都有他的诗神。”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面对星空的浩淼与人生的虚幻,面对生命的迷茫与灵魂的漂泊,面对尘世的悲欢与炎凉,面对世俗的功利与浮躁,我们不禁要问,那么我们的诗神又是怎样的容貌呢?

诚然,诗是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情感、经验与领悟只有通过语言固定下来时,才有诗的产生。由此可见,语言对于诗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十分明显的是,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诗是给存在的第一次命名,是给万物之本质的第一次命名。诗并不是随便任何一种言说,而是特殊的言说,这种言说第一次将我们日常语言所讨论和与之打交道的一切带入敞开,因此,诗决非把语言当作手边备用的原始材料,毋宁说,正是诗第一次使语言成为可能。诗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原始语言。因此,应该这样颠倒一下,语言的本质必得通过诗的本质来理解”(《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汉语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而如今呢?如今的语言,是“五四”白话对文言进行革命的产物——当然也存在一些还具有现代活力的古文词汇,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汲取的外来的词语,形成了现代这种集雅俗、古今、中西于一体的语言格局。功利目的性强,发展又不充分。而诗的语言,却并不指向任何功利性。“它毁灭了语言自发功能的本性,保存下来的只是这些关系中的运动和音乐,而不是它们的真相”(罗兰·巴特)。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诗人,所处在的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他们,面对世俗物质的疯狂、精神的空虚,面对当今世界的“后现代”们,解构、颠覆、虚无了一切价值,他们忽然发觉“我的语言的尽头,意味着我的世界的尽头”(维持根斯坦),他们忽然发现诗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于是,他们迷茫了。他们,就像说话的人(对于说话的人,词是有用的规定,是逐渐磨损的工具,一旦不能继续使用就该把它扔掉)一头冲进“语言内部,他受到词语的包围;词语是他感官的延长······他从内部操纵词语,他像感知自己的身体一样感知它们,他被语言的实体包围,但他几乎意识不到这一影响遍及世界的语言实体的存在”(萨特《什么是文学》)。而事实上“诗人处在语言外部······好像他不是人类一份子,而是他向人类走去······他不是首先通过事物的名称来认识物,而是首先与物有一种沉默的接触,然后转向对他来说本是另一种物的词语,触摸它们,试探它们,他在它们身上发现一种洁净的、小小的亮光,以及与大地、天空、水域和所有造物的特殊亲和力,他不屑把词语当作指示世界某一面貌的符号来使用,而是在词里头看到世界某一面貌的形象······全部语言对于诗人来说是世界的镜子”。(萨特)

在此,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追问,那么我们的诗神又是怎样的容貌呢?

其实,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无论你如何标榜自己,或是为了人生,或是为艺术而艺术,亦或是为了好玩,为了消遣,或只是当它是一种游戏;可一旦你将它公之于众,那么从此刻开始,它就具有了独立于你之外的神性,不再归于你的掌控。在此同时,我们也无法明确地质疑它的伦理性。我们无法说出它到底是不是真诚的,亦或还是虚伪的;我们也无法指明它到底是不是高尚的,亦或还是低级趣味的。但在我以为,它仍然具有一个最后的底线,那就是必须维护语言的纯洁,或者说必须维护诗的本真。

我们再回到语言自身。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符号看作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有声意象的统一体,有声意象(声音、笔划结构、拼写方式)又称能指,概念又称所指。在同一个符号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符号的意义是固定的。索绪尔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这恰恰使诗的语言成为可能。

我们再来看诗的语言。诗人所关注的,正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这正是诗人存在的原因。而另一方面,诗人又是拒绝世俗,拒绝平庸,因而他无时不处在无语之中。“使诗人歌唱的是痛苦”(尼采),或许这就是诗人情感的最终目的,抑或说情感正是诗直接的表现对象。

而能指与所指之间,到底有何玄妙呢?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的话语其能指与所指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而诗的语言,恰恰要打破这种平衡,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它们的张力越巨,维度越大,或者若用“心灵空间”来指称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此心灵空间越辽阔、越丰富,越具有活的生命力,那么其给予人的乐趣亦就越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创造正是诗的根本所在,诗人正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者。

上文我曾提到,萨特认为语言是独立于诗人之外的。那么语言和诗人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他们是平等的,或者毋宁说是朋友的关系。诗人须拿出全部的热心与真诚,与其商榷、探讨而达成共识。力求寻求并找到一个双方之间的共鸣点,这正是诗人的职责所在。从此意义上来说,诗是经验的。

那么,我们将如何介入语言的纯洁性?或换个角度来说,诗人的心灵空间将让我们获得什么呢?优秀的诗人,或者说好诗,他并不是提供个人的私有的经验本身,而是让我们从那一个个独特的唯一的空间里,获得了自我心智的启迪以及美的感动。甚而一些巧妙的文字游戏,以及娴熟的技巧运用,这都是能够引起一种美感的。“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朱光潜《诗论》)。拿《恶之花》来说,即使面对当中的尸体、骷髅、蛆虫,我们也不会感到厌恶与恶心,反而从其心灵空间获得了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在我以为,这是波德莱尔和语言交流的结果。他不仅和语言保持了朋友的关系,更对语言产生了一种敬畏,他说:“诗除了自身之外,并无其他目的,它不可能有其他目的”。而一首坏诗,它的心灵空间却是灰色的,一片死气,丝毫不能提供任何东西,只能令我们的视觉充满疲惫。他看待语言是高高在上的,是蔑视的、粗暴的,因而是不该存在的。

坏诗的存在,我以为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诗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存理由。朱光潜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里曾说,只有诗人真正感觉到,他此时此地的所感所想,非诗的方式就无法表现出来,诗,才会有存在的可能;而如若,此种感想,用散文也可以表现,甚至于比诗所表现的更好,那么,诗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存理由了。在我以为,亦可说他与语言丧失了共同点。

二是理解的谬误。当代人精神的贫乏,内心的萎缩,很难再有如屈原《天问》一般的追思与献祭。而当代中国更少于理性的思考,少于探求终极真理的目光与勇气。另一方面又不屑于古,只好拾别国的牙髓,可拿来的“主义”却又因牙口的蛀虫,发生了不可扭转的异变,谬误因此而来。我们来看看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这三者之间有何异同。就我的理解而言,现实主义是对自然万物、社会人生的摹仿,现代主义是将现实寄托在幻梦里,后现代主义却是将幻梦等同于现实。就他们由此产生的心灵空间来说,现实主义的心灵空间里,梧桐就是梧桐,与自然界里的客体没有什么不同,它也辽阔、丰富,因为这就是世界的原貌。而现代主义,它的心灵空间却又展示了迥异的画面,无疑,他也丰富、辽阔,但这种境况却是模糊的、多歧义性的;其能指与所指之间,是否定的;它并不指向现实个体本身,而似是苛求能指超越它的原先的所指,在这里,能指似是要传达出“绝对”的真相、终极的真理,而这又是不可能,因此它是悲观的、绝望的。后现代主义呢,它的心灵空间是破碎的、极其不完整的,而这一切又都是它刻意追求的结果;在它的心灵空间里,能指已然并不指向所指,一切的所指(意义与价值)已经不存在,世界是平面的、零碎的;这里的心灵空间,它寻求的只是大众化、世俗性,消解个人的因素(而现代主义正是以求独特性),甚而具备了商品性,因此它在迷茫中沉沦。现在通过对以上三者初步的大体的分析,我们再来思考当下诗人的诗,就会发现,我们的土壤并不能够茁壮地生长出外来的成熟的果实。

就语言的实质来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够通过诠释来实现,诗是翻译中失却的东西。正如艾略特所说:“我想我们都同意这样的看法:人们感到他们最深沉的感情是在他们本国语言的诗中,而不是在任何其他艺术或者其他语言的诗中得到最自觉的表现”(《诗的社会功能》)。这就是说,诗人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语言土壤之中,当然汲取外来的营养也是必要的,但要能开出自己的花,结成自己的果。毕尽,一国语言的精妙、气势、情韵、色彩、节奏等,大多是在诗里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美的统一。因此,艾略特才说,“除非我们继续造就伟大的作家,尤其是伟大的诗人,否则他们的语言将衰退,他们的文化将衰退,也许还会被一个更强大的文化所吞并。”(《诗的社会功能》)就此意义而言,新诗的价值亦或新诗的存在,不仅仅只是否定了一个旧的世界模式,更在于其否定的根本就是重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我们因此而努力,而非逃避和绝望。



发表于 2008-10-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夕拜望

看来你不是诗歌一年纪,应该是研究生了吧!还骗我们,痕!!!
乐见丰庭来凑的这个热闹,我也想加把火
本人认为
诗:就是对生活咀嚼后被吞进脑海的那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歧途”有点严重了。吃饱了发个情,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你不是诗歌一年纪,应该是研究生了吧!还骗我们,痕!!!
乐见丰庭来凑的这个热闹,我也想加把火
本人认为
诗:就是对生活咀嚼后被吞进脑海的那一部分。”

是的,对于我们这些依然坚定地游走于诗的海洋的人来说,正是因为我们钟情于生活自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各种所谓的“主义”,并不能精确作家的创作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