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31|回复: 3

[转贴] 中国诗歌会出现一个创造的大时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5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会出现一个创造的大时期?
2008-7-14 14:01:26     张建术     来源:北京日报
    ——从地震诗歌群说起

    隔膜于大真实导致诗歌边缘化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连年以来看上去波澜不兴处于边缘化境地的中国诗坛,随之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抗震救灾题材的诗歌创作一夜涌现,如雨后春笋,落地的血花,连久违了的剧场诗朗诵的演出形式,都一夜之间复活,并且收到奇效。世人开始对被漠视已久的中国诗歌刮目相看。此现象肯定不是偶然的,它意味着什么?

    近若干年来的诗歌边缘化现象,不一定意味着“五四”以来的中国新体诗歌的式微或者趋近末路。单单从量上看,其作者人数和文本产量,都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多种艺术手法的反复实验,一直在暗中悄悄进行,乐于此道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一种诗文化生态当中,诞生杰作是可以预期的或者已经诞生,来自超俗化超市场化的出版传媒方面的排挤,亦无法将其扼杀。比较不好的情况,是诗人自己对自己扼杀。信手翻阅一些近年的诗作,便已感受到私语化、小型化,小情小绪的文字浪潮扑面而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被视为新潮的实验诗歌技法,已泛滥成僵化的套餐式教条。模式化、趋同化,永远是文化创造的死敌。无论多么高明、新颖的诗艺,一旦被使用到了通用机械的地步,而且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这么写,必然隔膜真实,尤其是隔膜社会生活真实。于是,在诗艺进步的旗帜底下,自觉不自觉地显现某种退步。于是,中国诗歌边缘化局面,依然横亘在前,不见其终结。

    其实“风起于青萍之末”,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开始有人逆潮流转向,直逼当下生存现状,突出表现底层人生的际遇苦难,卑微中的觉醒与崇高。这批直逼当下现实生活的诗歌,其主导意识无疑是富于现实主义倾向的,但在表现形式基本上普遍采用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的习用手法,或者说,从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诗歌实验运动中汲取了营养,从而扩大了表现领域和表达的维度。这个初露端倪的新现实主义诗歌倾向,刚好站在十字路口等待一个有利于它成长、扩张的契机,等待选择成长或者速死。

    这个契机,如果不是五月突发四川大地震,也许根本就不会到来,可是竟然以这种灾难的方式降临,令诗人们感受到眩晕与震撼,灵魂瞬间开张,刮进了血雨罡风,同情之澜悲悯之涛掀起来了,泪水冲决而出。

    目前这批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还存在深浅高下有别的问题,还留有匆促草就的痕迹,但它们毕竟冲破了小生小活、小情小绪、小你小我的茧壳,张眼去看取他人的命运,民族的苦难,写出了真实的感动与辛酸,毕竟博爱之光开始照亮笔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诗歌力量的复活。

    人们用诗歌哭泣

    “从来没有一个五月/像今年这样盛满泪水/四川盆地/祖国母亲脸上最动人的酒窝/却端起了血一杯”(庄之谐《被震成三截的五月》)

    地震、坍塌、汶川、祈祷、默哀、死亡、生还、母亲、孩子、地狱、天堂、废墟、五月、7.8、8.0、中国、国殇、哭、不哭、爱、大爱等字词,以超密度的使用频率出现在诗人的笔端。

    在国殇当头之际,男人们不再管制泪腺,不再以掩面的方式抽泣,没有人再质疑泪水的真实性:“我哽咽了喉结/忍住了声音却止不住泪水/仿佛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纷纷倒下/如果天堂的路希望不要太拥挤/让亲人走得慢一些//让鲜花铺满天堂的旅途/不要让亲人走得辛苦……”(赵四海《天堂的路不要太拥挤》)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最为牵动人心的是压在废墟下的中小学生,投向灾区孩子的诗句多而动情:“我们的苦难/多不过父亲/也多不过汶川的孩子/我们一生的苦难的泪水/让孩子们在5.12的下午 一饮而尽”(李飞骏《就当是劫后余生》)

    建筑承包商在血色五月成了最臭名昭著的一个符号。值此血色五月,连傻子都会想到他们。尽管从理论上说,是应该将盖好楼的开发商、承包商区分开来的,但这时人们已顾不上字斟句酌:

    “上帝答应/给天使们新翅膀/计划灾后对造孽者集中审判/把豆腐渣工程的制造者/请进坚固的监狱”(李飞骏《豆腐渣工程》)

    “再见啊,可以与风伴舞的教学楼/红纸上的标语 比蝗虫更勤奋的承包商/……/比会议更臃肿的教育局长 你们互相拍拍肩膀”(湖南大少《对祖国说再见》)

    地震诗中的超现实主义

    在最近问世的地震诗中,以组诗的形式为常见。苏浅的《请你来爱》组诗写得较为精粹,8首诗都写爱与死,悱恻动人,篇篇可读。她的依次展开的顿悟,应该说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林忠成和笨水的地震诗,使用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画面感。林忠成的一组诗里《泪川》一首写得很成功,而署名笨水的《水泥构件》一诗,算得上是地震诗里面的佳构——

    “餐桌上 鱼刺和水泥构件一起卡住了我的喉咙/汶川卡住了我的喉咙/7.8级的死亡、断裂、坍塌卡住了我的喉咙”

    一个超现实的诗歌意象,在这里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夸张变形强烈而又准确,将事发当下人们的复杂感受,集中包含了进来。

    “医生,你,能取得出我喉咙里的一根鱼刺/取得出我喉咙里这么大的水泥构件吗?/汶川,一只王姓的手从水泥构件中伸出来/汶川,一只李姓的手从水泥构件中伸出来/他们的手,卡了喉咙/最后又丧失了喉咙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支持

我是在中国新闻网看到的这篇评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今天我看到了有人骂我的诗歌了

谢谢你 我知道你不懂诗
我也知道你很虚伪
我还知道你
怕我撕开你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没有语言的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3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