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973|回复: 8

读《夸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真的奔跑者抛下手杖
日落之后,让它化做一片桃树林
让它们长在大山的躯体上,仆倒以后的躯体上
喝干了黄河水,喝干了渭河水,
生命的焦渴,前方的太阳
桃林为它们抹一痕月光似的淡影
多少人在阳光下看到托起太阳的巨手
我更愿在月光下看到一片安静的桃树林

   老了重读神话,像回忆童年。把文化想象成一道有源有终的河流,神话只是上游的一条小溪,因为天真,河水极其清澈。我们可以看到先人的思想和影子。夸父的传说,很多书中都有记载,他是一个上古的巨人,珥蛇,追逐太阳而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来源于此。太初,先民在大地上,发出像风一样的富有穿透力的自然的歌声。夸父用自己的奔跑歌唱。
小的时候读书,总是囫囵吞枣,像赶时间一样,很少在哪一个章节,哪一个字眼间停顿。现在看书漫无目的,有时竟发现自己停在一些字眼上恍惚,半日也不曾翻几页,倒觉得有趣。夸父的故事那么短。
《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都是传说,记载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也不知道记者为谁,只是觉得字里行间,颇可玩味。
  《大荒北经》中珥蛇的形象大好,以真实的在场感惊动视线。逐日的英雄在大荒之山,栩栩如生。先前看过欧阳江河诗中写“蛇信子尖尖的火苗使他想起童年”,我想起太阳上的火,深深敬佩诗人的笔力。
  我偏喜《海外北经》的记载。它侧重写追日的过程,“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若要问追日的目的,也许在于渴。若要问渴的缘故,也许在于追日。奔跑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问目的,也许究竟功利。神话的世界是没有功利的,也许这是我老了喜欢读神话的原因,摆脱一些功利和世俗的眼光吧。
  “弃其杖,化为邓林”这是现在重读夸父,最能动我心之处。从他“道渴而死”来看,他是失败的。英雄末路上的桃林,似乎是被命运安排用以祭奠夸父,用以安慰敢于与痛苦和灾难相抗衡的强大的灵魂的。同时桃林是极为阴性而温柔的意向,我觉得是仿佛生命里的月光,照在这位追日的巨人身上。
   我虽然老了,仍希望自己能以神话里面纯净而简单的心看世界。我不想也不能把世界看透,想为自己留一点欣喜。
发表于 2008-7-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夸父,追赶日月,成功与否,无论是否神话都不重要。人之初,原始人类这种精神与日月增辉。山顶峒人,能生存繁衍下来真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诗是夸父新解,必须要忘了原文才能读的。。。
“我更愿在月光下看到一片安静的桃树林”脱出神话的范畴,描摹内心感受,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雨,读此文看到雨的内心,温柔中有一份坚强,有一份执着,那是纯净清明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梧 于 2008-7-8 17:39 发表
这诗是夸父新解,必须要忘了原文才能读的。。。
“我更愿在月光下看到一片安静的桃树林”脱出神话的范畴,描摹内心感受,自在:)

谢谢青梧!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夸父死,邓林生。
我想,夸父留下的远比邓林多。问候,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8-7-10 21:39 发表
夸父死,邓林生。
我想,夸父留下的远比邓林多。问候,祝好!


谢谢。是的,学习夸父之精神。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人在阳光下看到托起太阳的巨手
我更愿在月光下看到一片安静的桃树林
=====
这个意思是非常非常好的,问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老了,仍希望自己能以神话里面纯净而简单的心看世界。我不想也不能把世界看透,想为自己留一点欣喜。”

回归传说里的朴实和澄净,让内心在一种简单之中沉淀。

水至清则无鱼。

把世界看得太透彻,有时未必是一件好事。

难得糊涂。难得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10 0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