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826|回复: 8

 试探古代诗词的写作现象 黄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探古代诗词的写作现象
   黄娟
   所谓言由心生,情因感发,古代诗词多半是有闲阶级的愁绪思绪,闲观孤赏,间或是自己胸怀自叙,不难理解古诗词最大量是写风景,若写民间疾苦,那也是叙述式,少有被描述对象的切身感受,切身感情。
   这种狭隘缘于作者身份的高度统一,他们基本上是官宦或曾经为官,思想感情趣味上不免象限共同。纵使因为秉性因为素质因为际遇而千差万别,但根基大致同阶级。想“悠然见南山”不会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怀,柳永的艳词丽句也不会让远离青楼的布衣百姓所喜好。
   诗人们与其说是官,不如说是官饷供养的文人。他们得志感觉理所当然,而失意则不怕袒露心迹。这是典型的文人心理而非官僚作风,学而优则仕,这多年不变的法则简单得让人有点奇怪,但决定了文学色彩。他们都是为文精英,虽身担官职,他们对文章仿佛比对做事更认真上心。这种文学现象十分独特。写作在他们是一种爱好,一种才智展示,既为修身养性,也为学养所激诱。现实中他们又有闲,又有点寂寞,心态又让他们不能让生活质量流于空泛无聊平庸,文学于是派上用场,长久的拘于一处使思维想像流动,这脑中过起风景电影,象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思绪实在悠远,印证他们这种静寂生活状态的诗词很多,如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他们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通,反而有一种优雅从容,风景都成为动态画,时常还把自己置于风景中旁观,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想入非非,除了写一己之私,一己之情(这里面也可能很高尚很大气,无贬义),他们关注有闲阶级,关注他们的寂寞,思远,因为战争,也写将士或军属的凄楚,苦难,或者打仗终究是以生命相搏的家国事,这类题材的写作要比写贫苦农民的远远的好,融进了情感。一个农业国里自然免不了写农业,但概念化要多过生活本原,若农村题材的诗当作风景来写,常常也好过表达思想。偶尔的不平当然存在,但更多是事务性,是道理,是作者自身的感受。那时候的诗人们好像不太会揣度别个心思,没想过让自己去经受被述对象的悲喜,设身处地。他们的写作更多是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度日方式,责任承担还不曾提上日程(至少不十分明确)。文学并非作为事业,因而不曾拓展深挖它的题材面,内涵度,不曾着意地要去发挥文学的社会功用。
   这海量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作者的心轨,显然是远远不够,有失丰富性。这种缺陷一方面或者因为作者们比较自赏,他们在意的读者对象只是某个特定小圈子,另一方面,也许也因为从前的劳动人民基本文盲,读书的差不多也就是做官的,所以沟通只在本阶级进行,比较底层的小读书人甚至都忽略不计,失去了了解民众反映民众的动力。
  
发表于 2007-12-2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诗歌或者是成就霸业者横槊而赋还看今朝的豪情喷发,或者是仕途失意者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郁闷发泄,或者是幕僚无权者俯瞰民间梦想安得广厦大庇天下的悯世关怀。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能够记住名字的诗人,大多是拿着国家工资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官方文人。至于由郭沫若和周扬汇集的《红旗歌谣》,那只不过是一场官方鼓动下的诗歌大跃进,也不是平民的声音。历朝历代,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六年,中国诗歌舞台上的创作话语权,几乎都被官僚文人霸占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有所长吧.官方有官方的长处.民间有民间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海量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作者的心轨,显然是远远不够,有失丰富性。这种缺陷一方面或者因为作者们比较自赏,他们在意的读者对象只是某个特定小圈子,另一方面,也许也因为从前的劳动人民基本文盲,读书的差不多也就是做官的,所以沟通只在本阶级进行,比较底层的小读书人甚至都忽略不计,失去了了解民众反映民众的动力。”
              你在平台上唱戏,或现在或留后世,看客是谁,群体的倾向是谁。是高文雅的文化艺术没有众多的群体。也许有一天,只有自己看,当然要准备一瓶酒和?。个见!看看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层次。再说柳永我看也是视人间烟火的文人。草莽中跳出李逵的代代都有。中国有八亿农民,可能还不止,大学生又不包分配,少说也有几千万人还都在农村,如此大的文化氛围你说有读者市场吗,再加上中国网络处处开花,群体是多是少,又有多少人在掂量。

[ 本帖最后由 毕升小冉 于 2007-12-28 19: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站出来,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站出来,讲啊。官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毕升小冉 于 2007-12-28 18:05 发表
“这海量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作者的心轨,显然是远远不够,有失丰富性。这种缺陷一方面或者因为作者们比较自赏,他们在意的读者对象只是某个特定小圈子,另一方面,也许也因为从前的劳动人民基本文盲,读书的差不 ...


讲什么啊?真正诗从来都是曲高和寡的.因为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诗从来都是曲高和寡的.因为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好一个曲高和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8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