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3)
意象诗:《虚构》
候鸟在虚构的时间里回来
再次看到宫殿
它一头晕厥了过去
无鸟之巢在云水间飘动
几片叫声
正从干焦的瓦檐上缓缓滴落
宫殿里寥落而空洞
墙外,大片辞不达意的喧闹
嘘走候鸟
让它在醒来的时候
正好回味逐渐减弱的痛感
并带上它飞回
或许它也不是飞回
候鸟的双程
只不过是宫殿的两头
---通篇读下来,有些落寞.候鸟的辛苦付出换得的无非宫殿两头的距离.
或许,如一个朋友在一首诗里所写:
结果
无论如何
过程
无比重要
呵呵
笑的有些无奈,也有几分满足.
诗歌的语言整体比较流畅,情感能够在一份幻想的意境里的自然的表达给读者,只是语言上还可以稍稍精简一些比较好.
从理性的眼光去读这个东西,个人认为在<虚构>这个主题上,你无须非常明确的用"候鸟"这个主体来诠释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你完全可以写的再隐忍安静一些,不去突出某个主体,而只是行云流水的随着自我意识的虚拟感字走笔端就可以了.问好.
(14)
《长回去》/赏图诗
青春的梦想,拖着尾巴
挂在檐下
其实在哪里都一样
被雨淋,被风吹,被雪打,被霜冻
在一个尘烟荒芜的日子
你变了回去
四肢蜷伏
扣击灵魂最初的足音
让最圣洁的水
柔软包围
-----整体一目了然,意思明确的一首,整体读来清晰明朗,没有过多的枝节迂回.
青春的梦想,拖着尾巴
挂在檐下
其实在哪里都一样
---开头的这几个句子,用了"其实..."个人感觉话锋转的过快一些.在这个地方有点脱节的感觉,往往是这样,语言过于干脆容易在情感的转换上出现整体步伐的不统一,建议这里再修改一下.后面的那些句子写的可以,情感上似乎还可以再细腻一些,增强诗歌的细腻性与可读性,而不仅仅是为题目而写,应该是为了自己心里有这个共鸣不得不发.情绪上还可以再酝酿.个见,问好.
(15)
《十年》[固定题目诗]
十年像一座充满谎言的围城
在刀枪剑戢中昂首挺立
在雪雨风霜中含首枯黄
最终长成了稗草的摸样
到处是迷失的羔羊
到处是失血的狂想
在灵魂中撒下变异的种子
天使也变成魔鬼的心肠
呵呵,和上面的那首诗歌有着异曲同工的特点.以上说过的意见不重复了,总之整体读下来,这样的诗歌还可以再酝酿情感,写的过快,可以再细细的寻找感觉,寻找心中的共鸣,力图把一个死题目写活,写出有血有肉的一个整体.个见,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