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31|回复: 13

211临屏,欢迎砸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灵的心事》(赏图诗)
     
朝阳漂染老树新枝的时候
一滴飘着花香的露珠
正好于钟声中到达

微寒的不是心事
风竹一夜无语
并那缥缈的香炉上的轻烟
也在晨光中消失

掠上枝头,轻盈坐住
之后,你把目光投向云天处
遗忘那些木屋和梯子
精灵没有心事
一只苹果静静坐在掌心
独自红着
发表于 2007-11-22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蕴,淋漓。欣赏!
这首我投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07-11-22 12:01 发表
内蕴,淋漓。欣赏!
这首我投的呢:))

谢谢,我也投了你的:不会是投桃报李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7-11-22 12:04 发表

谢谢,我也投了你的:不会是投桃报李吧?哈哈

这个,那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07-11-22 12:13 发表

这个,那个。。  

既然这样那样的,换个词:猩猩相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动的小诗.  先来问好, 有时间再来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07-11-22 12:33 发表
灵动的小诗.  先来问好, 有时间再来细读.

谢谢谢谢,别忘记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灵的心事》(赏图诗)
     
朝阳漂染老树新枝的时候
一滴飘着花香的露珠
正好于钟声中到达

微寒的不是心事
风竹一夜无语
并那缥缈的香炉上的轻烟
也在晨光中消失

掠上枝头,轻盈坐住
之后,你把目光投向云天处
遗忘那些木屋和梯子
精灵没有心事
一只苹果静静坐在掌心
独自红着

    这首诗之所以能得亚军,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并且我自己似乎也给它投了一票。现在细细读来,虽然有些内容并不甚懂,但还是有所感悟。胡乱评之,说错了请踏雪迎风妹妹别怪才是。我认为,这首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诗题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俗语说一篇文章有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亮眼的标题,同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精灵的心事》这个标题就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因为它很能抓住一般人好奇的心理:是怎么样一个精灵?她会有什么心事?就为这个题目,许多人就会多看几眼。
    其次,此诗虽为赏图诗,却巧妙地把固定题目诗和意像诗的内容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她能现场取材,用来充实这幅图的内涵。如第二节中“微寒的不是心事/风竹一夜无语”就是。这种方法在临屏时值得借鉴。
    第三,此诗想像独特,描述精当。如诗人把这个“小精灵”比作“一滴飘着花香的露珠”,置于特定的时间“朝阳漂染老树新枝的时候”,特定的环境“正好于钟声中”、“晨光中”,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啊!第三节是对图中“精灵”具体的描绘,而结尾“精灵没有心事/一只苹果静静坐在掌心/独自红着 ”意味深长。读到此处,读者不禁轻舒一口气,但我也有竟有些失落的感觉,不知为什么。也不能完全理解这里边的含义,恕我愚钝。
    总的来说,此诗写得内蕴及深,作者想像构思的功失了得。但我还是感觉有些刻意在里面,这仅仅是感觉,说错了请别怪呵~:)问好迎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7-11-22 12:16 发表

既然这样那样的,换个词:猩猩相惜!

猩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灵的心事》(赏图诗)
     
朝阳漂染老树新枝的时候
一滴飘着花香的露珠
正好于钟声中到达

微寒的不是心事
风竹一夜无语
并那缥缈的香炉上的轻烟
也在晨光中消失

掠上枝头,轻盈坐住
之后,你把目光投向云天处
遗忘那些木屋和梯子
精灵没有心事
一只苹果静静坐在掌心
独自红着

   我也投了一票,因为我投票从来不看作者。窃以为评论首先要解读文本,如果连文本也解读不了,在诗评中加以主观的美化或抨击或漫无边际呓语,都没有诗歌批评的意义。即使文本的解读非作者本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是不属于作者本人的。
   整体上看,本诗仿佛一个唯美的雕塑,看了之后,既无震撼,也无伤感,唯有美感。起句用“朝阳”“露珠”,预示着希望和美好,运用了古典诗词的铺垫手法,而钟声则来自作者看图的共鸣。第二段是诗中最脆弱的部分,因为和开头及结尾相比,想像力和穿透力都要差很多。虽然这次临屏的几个题目,都被作者在诗中提到,但感觉作者的刻意所为,也未能产生张力。如同律诗里反复出现了同一个字的效果。最后一段出彩,也是我投票的理由。尽管唯美,但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且立意并不高,这就是唯美风格的诗歌的通病所在。虽然作者本意在挖掘深刻的内蕴,但语言未能承载。以上是初读文本的一点感想,不妥之处,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山依依 于 2007-11-22 15:01 发表

猩猩?

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幻中行和弹蓝色吉他的人,虽然意见相左,但都对我有启发和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评俱佳。问好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07-11-25 21:27 发表
诗评俱佳。问好各位。

过奖,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