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9|回复: 0

一枝清莲出水来——试论不染之荷的诗歌艺术特色(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境:纤纤魔指下的清新典雅与悄怆亮丽

  一直以来,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为古今中外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读不染之荷的诗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她所营造的清新典雅悄怆亮丽的意境。清新典雅得如她一直自许着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一尘不染,清气拂面,悄怆亮丽得如幽谷霜叶,绚丽透亮,红焰灼心。正是这种清新典雅与悄怆亮丽的意境,使她的诗歌在当今泥沙俱下的诗坛中脱颖而出,显得别具一格,别开生面,辉煌而不失情致,有如月光下的交响乐。而构成这种意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就是她的令人击节叫绝的表现手法。
  归纳起来,不染之荷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是善于古为今用,旧瓶新酒。据说,不染之荷是从2004年才开始写诗的,但在此之前她却长期浸淫于古诗词之中,并且深得个中三味,故尔能够自觉不自觉地以古典的笔调为新诗的体裁,将古典神韵与现代元素水乳交融,让我们在沐浴着千年前的月光同时又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这种手法出色地表现在《江南,我来赴你千年的邀约》、《阳春三叠》、《此前此后》等诗里。其中,《江南,我来赴你千年的邀约》以气韵见长,诗人通过淡定的石桥、爬满青藤的门扉、青石板上笃定的足音、静夜里咿呀的船桨以及静谧的月光、精巧的园林、皱纹藏进皴瘦的湖石等一系列稠密意象的铺排,为我们酣畅淋漓地写意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线装江南世界,读罢不由荡气回肠,心驰神往;而《阳春三叠》、《此前此后》则以节奏称奇。《此前此后》语句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时长时短,短短长长,长长短短,长时嘈嘈如急雨,短时切切如私语,或长或短总相宜,大珠小珠落玉盘。《阳春三叠》则以京剧折子戏方式切入咏春,音韵如京戏,或长或短,或亢或低,或柔或刚,闪得有板有眼儿,让人恍恍忽跟着拨乱花,怀惆怅,乘春梦,跌进草长莺飞日光慵懒的红楼西厢境界。如此工整的句式,如此音乐般的节律,当今诗歌中实不多见。
       二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现代汉语中,许多意象早已枯萎死去,但经不染之荷纤纤魔指一点,便纷纷复活,顿时生动无比,“用裉色的嘴唇向着我们微笑”(罗曼.罗兰语)。先看《给你——诗歌》第四节中的:“赶一些文字回家/象赶着我心爱的羊群/你和我的故乡在一起/和我的天空草原 /和我紧紧攥在手里的梦/在一起/不能满足朝夕相处/就抱着我的美丽 /点燃照亮你身前身后的火把。”——若单个看,“文字”“天空”、“草原”以及“羊群”等实在是枯燥得不再枯燥了,但一旦与诗歌联系在一起,则立马产生了一种美丽得让人伤心的艺术效果;再看《月宴仲宣楼》第一节:“……今晚,月仍是千年之前一样丰美,令人垂涎/只此一盘,我们就可以/宴请仲宣楼/护城河早就铺好了光洁阔绰的台布/隔岸的城市一定是夜夜笙歌/霓虹醉眼惺忪/仲宣楼居城东南而坐/老兄,今晚月色生猛啊!”——月光,不知被多少人咏过了,可以说是诗歌最为腐朽的意象之一,而诗人却别出心裁地把它当成一盘菜,而且生猛,一句读出,古老荒废的亭台楼阁一下子洒满了清凉的月色。象这样的例子在不染之荷的诗中实在是太多太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但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染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用得最娴熟也最普遍的是化抽象为具象—— “我只能在一首诗里静静的想你”、“即使你用最擅长的谎言 刺入/我柔软的肋间/我也会摘一片叶 掩埋好伤口/我会在我的梦境一点一点风干之前/站在我诗歌的最后一行/等你”、 “黄昏里我试图从诗歌的捷径走向你/把曾经的绽放装订成一本绝版的乐谱”、“单纯的日子就这样结束的行色匆匆/天亮的时候伸出手/最浪漫的抒情就夭折在掌心。”、“你听,时间在老屋的椽上啃得吱吱作响/古老的传说在书架上打盹,一两只夜莺孤独地歌唱”、 “一片海与一地尘埃也就是失手之间/让我们保持一首绝句的距离”、“我们盘膝诵经/捻念珠/数一个个甜的日子/蘸着下酒”、“ 请允许我侧身于夏至未至的荷叶里/煮酒沏茶濯洗干净的句子/用拧也拧不尽的绿意/喂养一朵两朵的幸福”等等,都是把本没有生命的抽象概念天人合一成有血有肉的灵物,从而产生出一种非一般意象能营造的奇妙意境。
      三是善于锤炼语言。不染诗歌意境的成功营造,很大程度得益于对语言的锤炼。或者干脆说,语言的异常美妙和精巧绝伦是不染之荷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尤其是当下所谓前卫派诗人们的最明显标志在她的诗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不负责任率性而为的句子,差不多句句都经过精心打造,句句闪耀着创造的光芒,精致得如同晶莹剔透的上等精米,如同白净素雅的青花古瓷——上述所举句子如此,其他句子莫不如是,几乎篇篇皆有,俯拾即是:“你的背影已长成满墙的青苔/漫长的雨夜磨破了我的想念”、“盈盈缺缺的思念不知还要在梦的天空悬挂多久/疯狂生长的枝条只好以月色充饥”、“我试图从诗歌的捷径走向你/把曾经的绽放装订成一本绝版的乐谱”、“月色是我对你的最后一次包围/你踮起脚尖/就能感受相聚的味道”、“还未结痂的伤口/又一次被回忆腌渍”、“或许所有的思念都只能放逐在想你的路上/或许七月的鹊桥不老/还可以打马穿过”、“剩下的日子就只能扶着相思轻移莲步/其实蝴蝶飞不过的沧海一苇可渡/青灯黄卷苦问彼岸何处/不如问禅东风/人面不再去处去/桃花又开来处来” 、“河流一瘦再瘦鱼群失踪/乡村衣带渐宽沉默寡言”这些句子,有的宛约,如青丝红衣的江南少女,有的清雅,如傲霜斗雪的梅菊,有的沉静,似绝谷石缝中悄然流淌的清泉,有的炽烈,似东风里急欲倾诉的桃花……总之,不染之荷的诗句总是想前人所未想,为前人所未为,一经写出,皆成绝响!
 
  那么当然了,作为一个写作时间不是太长的诗人,不染之荷的诗歌也有其致命的硬伤。最主要的是在整体与局部关系处理技巧上的欠缺。应当承认,不染之荷诗歌局部形象称得上是色彩斑谰,气象万千,字字晶莹,句句珠玑,而且信息密度非常大,横看成岭侧成峰,几乎是一句一个世界,但遗憾的是这些色彩斑谰的形象未能把握有度,导致散漫自由,各自为阵,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整体形象的刻画,使人在叹服语言的优美之余,很难留下系统完整而且长久的印象。再就是诗歌表现面过于狭窄,笔触未能拓展到个体情感而外的更广泛空间,使人感觉清新典雅有余,博大雄浑不足,悄怆亮丽有余,苍凉高远不足。不过这只是在吹毛疵的基础上参照诗歌大家水准提出的求全责备式的个人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而已,同时,既便这种意见是正确的,改进与否,都不会妨碍人们对她诗歌的继续看好与迷恋。她已经做得够好了。
                    2007.10.28

[ 本帖最后由 吕先觉 于 2007-11-8 16:2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