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已过,余味尚尤这次临屏活动很有意义,爱月在大家的作品中看到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盼和渴望,以及浪漫主义的情怀!窃喜!在写诗评的同时,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写诗人更该了解一下中国文化,和此节日的由来!所以在网络中搜来一些资料与诗友们同学习,共勉!更方便解读幻中行的诗歌,看她怎样建立节日基调构思完成的诗歌,以及寓意!以下分为两个出发点,一是发资料学习,二是解读幻中行的诗歌!
(一) 诗外谈论
资料如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 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 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在中秋时节,对着 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 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 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 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 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 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 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 有“秋暮夕月”的迅雷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 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 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 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 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 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 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 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 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 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诗内谈论
爱月语:
中秋盼团圆,还记得大诗人苏轼的传世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于秋风中看着月亮,诗人多发感慨,与遥远的月亮对话,与思念对话,"明月千里寄相思"手中书写千古绝句和怅惘,怎样的心结,是高处不胜寒的冷幽,下面看看幻中行的诗歌6首
1.《团 圆》
对着攸远苍穹
许一个心愿
许无数个心愿
都不如今夜
这般圆
让圆了的心事
在圆圆的月饼上跳舞
更邀广寒宫女
携玉兔亲临
捣一盅香醇
对饮吴刚
诗歌寥寥数笔,对佳节充满了梦幻色彩,让我们看见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在窗下祈祷和呓语!甚至想飞腾穿越时空!甚至想在月饼上跳舞,让很多的梦都活起来,在今天月圆之夜邀广寒宫女/携玉兔亲临 /捣一盅香醇 /对饮吴刚.
此首诗歌,见不到诗人的悲伤和内隐深刻寓意,是对美好的憧憬!如童话般单纯!
2九天银河
九天之下
银河之上
今夜,皓月当空
秋水长流
你忧郁的情结
尽可以借青青桂枝
疏理
别说山高
休言路远
涉过清浅的银河水
只有欲望
高过九天
亲爱,你的一声轻叹
搅碎月影
纠痛天的长须
第2首诗人渐入状态,文字简洁有力,于上于下用九天银河.衬托影射诗人的情怀,包括"秋水长流"隐寓着善感,包括"借青青桂枝/疏理",语言细密开阔!结尾"搅碎月影/
纠痛天的长须"让人想起一女杰,如此不让须眉之感!敢抓天长须者,大气之人也!此首诗歌结尾出彩,深入人心豪情之感!
3《出口》
那一点缺角
是秋风给思念留的出口
穿过它
穿过那杯盏交错的圆桌
我走近你,你们
拿起手机
听一听你的呼吸
信号断断续续
向我报告板栗香甜
月亮圆圆
孩子,吃过晚饭,做完作业
去看看云
看看月
你会看到秋的腹部
一条爱的河流
在涨
第3首,诗人试图于中秋夜晚找一些生活细节来衬托节日的氛围,缓慢中抒情,结尾利用"孩子,吃过晚饭,做完作业
去看看云/看看月/你会看到秋的腹部/一条爱的河流/在涨
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惆怅,已经不是第一首小女孩的形象,已经在文字中成熟地关心周遭的事物,剪切生活的片段!结尾寓意深刻,饱满且有精神!意象使人浮想联翩
4.《今宵》
顺流而下
我来到东海龙宫
门前
不敢轻敲闪亮的门牌
犹自追忆陈年往事
趁秋风正起
海潮正涌
怎借一颗龙珠
采撷浪花一朵
第4首,如童话般美好,利用动词与形容词交错以及不敢去敲往事!不敢敲闪亮的门牌!在门口徘徊着的心事,可见此段诗人咀嚼忧伤的况味!以及对生活中的感慨!"趁秋风正起
海潮正涌/怎借一颗龙珠/采撷浪花一朵!"龙珠"与"浪花"象征着生活中无法触及的新鲜事物!这两句话比较有说服力!所以突出.精彩!
5《打破一池平静》
打破一池平静
一波又一波涟漪
向远处,更远处
划着圈儿
圈住我
圈住你
圈出无数颗秋月
霜晨
第5首,略显陈述,题目大,内略显空,但是能看到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灵气之美!
6 干——
举起左手
举起右手
月色如酒,桂香如蜜
什么都不用说
干了这杯
把忧伤和痛苦甩去太平洋
从此踌躇满志
笑对秋阳
第6首,诗人以笑春风的姿态,面对生活,潇洒自如地利用"月色如酒,桂香如蜜"来映衬对生活的向往,把忧伤甩去太平洋!鼓励自己潇洒地歌唱,这里略可见幻中行处世做人的态度!!用"左手""右手"的意象.对生活呼来唤去!绝不甘于失败!是崛起!是洒脱!是大气!
这6首诗歌整体在临屏中作者还需打磨一番,才更显出彩,感觉作者是有能力来推敲写的更精彩的,可能只为练笔而匆忙发出来的,以美学的观点出发,有的地方还要精心锻造!期待作者有 更多的佳作!
以上是爱月的评点和审视,如有误导和不足,还望诗友评判,在此多谢!
10/1
[ 本帖最后由 爱月 于 2007-10-1 12:37 编辑 ] |
|